关于诸葛亮的故事20个完整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238613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20个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20个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20个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20个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20个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20个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诸葛亮的故事20个完整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一):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我的威望。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留意谨慎旷世济民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二):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

2、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三):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我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智勇双

3、全沉着冷静知己知彼胆识过人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四):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五):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之后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六):

4、火烧博望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能够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

5、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七):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羽扇纶巾)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八):挥泪斩马谡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推荐,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

6、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职责。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军纪严明,以身作则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九):孔明巧布八阵图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八阵图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

7、精兵。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十):智激周瑜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十一):六出祁山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态势,吸引魏军;自我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

8、但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我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

9、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

10、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意志坚定性格倔强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十二):祭七星坛借东风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我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十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如鱼得水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

11、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我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我事业发展的环境。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十四):星落五丈原次曰,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曰,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后日本诗人土井晚翠拿这句诗作题目,咏叹诸葛亮。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十五):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淡泊明志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

12、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我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十六):七擒孟获孔明归到寨中,升帐而坐,谓众将曰:吾今此计,不得已而用之,大损阴德。我料敌人必算吾于林木多处埋伏,吾却空设旌旗,实无兵马,疑其心也。吾令魏文长连输十五阵者,坚其心也。吾见盘蛇谷止一条路,两壁厢皆是光石,并无树木,下面都是沙土,因令马岱将黑油柜安排于谷中,车中油柜内,皆是预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节,以引药线

13、;才一发动,山损石裂。吾又令赵子龙预备草车,安排于谷中。又于山上准备大木乱石。却令魏延赚兀突骨并藤甲军入谷,放出魏延,即断其路,随后焚之。吾闻: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藤甲虽刀箭不能入,乃油浸之物,见火必着。蛮兵如此顽皮,非火攻安能取胜?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众将拜伏曰:丞相天机,鬼神莫测也!孔明令押过孟获来。孟获跪于帐下。孔明令去其缚,教且在别帐与酒食压惊。孔明唤管酒食官至坐榻前,如此如此,分付而去。却说孟获与祝融夫人并孟优、带来洞主、一切宗党在别帐饮酒。忽一人人帐谓孟获曰:丞相面羞,不欲与公相见。特令我来放公回去,再招人马来决胜负。公今可速去。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

14、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以德服人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十七):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七擒七纵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此刻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

15、放,放了捉,一向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先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十八):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一时瑜亮周瑜一向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甚麽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潜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