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高中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教案 岳麓.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238609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考点高中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教案 岳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频考点高中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教案 岳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频考点高中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教案 岳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考点高中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教案 岳麓.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5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考点整体规划】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立和调整:创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调整: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2、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制调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二战后的经济调整“黄金时代”“滞涨”【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课标解读】识记层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2、理解层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运用层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和影响。【重难点解读】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性质:战时

2、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经济破坏和物质极端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评价;A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实行这种政策是必要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保证了红军、工人和城市居民获得最低限度的粮食需要,而且体现了无产阶级在特殊形势下同农民结成的军事政治联盟。普遍实行国有化,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壮大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实行实物配给制,可以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以保证战争的需要。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不仅发展了生产,而且在劳动中改造了剥削阶级。所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B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苏维埃俄国理想

3、的政策。从理论上看,这些措施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取单纯的军事行政手段,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从实践上看,实行余粮征集制,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工农联盟行将破裂;强令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致使不少企业倒闭;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严重影响了日用消费品生产和生产物资的正常供应,造成中央与地方的不协调、官僚主义的滋长和经济效益的低下。总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使苏俄在1921年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1)说明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定政策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4、,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2)说明在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在经济保证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必须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3)新经济政策的着眼点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4)新经济政策是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贵探索,也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真正源头。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不同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资极度匮乏国际形势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主要内容农业无代价的征收农

5、民余粮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贸禁止商品贸易从产品交换到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形式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评价它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使苏维埃政权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但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者特点:战时

6、共产主义政策是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则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知识结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苏联)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两者比较背景措施及内容目的特点评价及教训背景实施及原因内容及作用特点实质评价相同点不同点各自特点【教学设计】 导入:十月革命后,在落后的俄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夺取政权只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所面临的新课题。那么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7、党进行了哪些经济体制方面的探索呢?(学生回答)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1、背景 提问: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就遇到了什么严重的问题? (学生回答)政治和军事上: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企图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并支持国内叛军。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2、措施 提问: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环境,新生的苏维埃政府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军事上:组建红军; 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内容(学生自主回顾)4、目的提问:采取这些措施,其目的何在? (学生回答)集中一切人力物力

8、财力,保证军事胜利;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5、特点 请根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来分析其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特殊历史条件下的非常措施;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取军事、行政手段,超越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6、评价、教训展示材料:材料一:实行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19171918年度征购粮食7340万普特(1普特=16.38千克),19181919年度为10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为21250万普特。材料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走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仅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口粮。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但由于

9、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不过是些“彩色纸片”。内战基本结束时,苏维埃政府把国有化扩大到小企业。材料三: 农民认为:“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士兵在信中说: “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当时苏俄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意义: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使苏维埃政权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

10、生的苏维埃政权。 B为布尔什维克党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 弊端: A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由此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学生回答)教训: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行不通。【巩固练习】(略,见课件)【探究一】既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暴露出弊端,为什么还能够得以继续实行呢?由于布尔什维克党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浮于表面的理解(或布尔什维克党存在藉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不切实际的愿望);这一政策在战争的过程中非常有效。过渡:但实际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到

11、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的形势仍然十分危急,此时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又该如何应对呢?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1、背景 让学生了解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的形势,并分析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学生回答) 经济困难: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政治危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日益不满,频繁发动暴动。思想转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寻找新模式。2、直接原因: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深层原因:列宁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新

12、思考; 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所作的调整3、实施实施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4、内容及作用 让学生自主回顾其内容,通过两种政策内容的对比来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见下表1:(蓝色字体部分由学生完成)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内容作用农业政策余粮征集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工业政策普遍推行工业国有化国家资本主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贸易政策取消商品贸易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分配制度实行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13、制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5、两种政策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以上两种政策的内容对比来提炼两种政策的特点,共同完成下表2:(蓝色字体部分由学生讨论完成)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手段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探究二】新经济政策究竟新在哪里?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的作用来巩固工农联盟,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和与时俱进。6、实质 要求学生依据上表2,谈谈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学生回答)在国家掌

14、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是落后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7、评价 展示材料: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表项目/年份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材料二: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学生回答)实践上: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维埃政权也得到巩固。理论上: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巨大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