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双林中学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237376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双林中学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双林中学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双林中学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双林中学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概述: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过渡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1978至今:改革开放时期一、新中国的成立(一)历史条件1、军事: 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推翻2、人心:全国人民热烈拥护3、政治、思想、理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时间:1949.3; 地点:河北平山县 ;内容:工作重心由 转移到 工作中心 基本政策政治、经济、外交总任务 社会转变到 社会意义:为由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4、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时间,地点:1949、9 中心议题:讨论 的问题内

2、容: a、决定:国名、国旗、国徽、首都、国歌、公元纪年b、通过:共同纲领( 的作用)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地位:暂行 职权意义:完成建国准备。(二)成立:开国大典(1949、10、1)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 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2、开国大典(三)意义1、结束 社会,建立主权独立国家2、建立 政权3、为国家 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二、新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政治制度)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创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性质

3、: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4、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 的宪法,体现了 和 两大原则。(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举行的 2、继续存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但作为 组织继续存在3、新的阶段:1956 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八字方针的提出。(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确立原因: 国家长期存在;

4、民族分布特点: 3、法律依据:1949年 ; 。4、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1947)、新疆、广西、宁夏、 (1965)5、三级机构:自治区 6、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 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良好开端: (1954) 二、重大挫折:“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1、“文革”发生导火线: 全面发动标志: 和 的召开。 指挥机构: 红卫兵运动:“造反精神”“一月革命”: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以 为首的上海造反派组织冲击中共上海市委,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建立上海 ,毛泽东对此予

5、以支持。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的建立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遭到严重破坏 遭到摧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 冤案”总之,文革使国家的 和 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3、文革的深刻教训: 三、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1、背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发表2、内容: 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 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前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 的拨乱反正:形成了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第一代领导集体

6、: 会议上确立的以毛泽东为首的)作出实行 的伟大决策。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开创了建设 的新道路。四、发展完善1、提出初步的构想邓小平 2、治国安邦总章程:全国人大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年)3、治国方略: (提出:1997年中共 大;写入宪法: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4、法律体系:一个以 为核心的 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三 祖国的统一大业一、“一国两制” (一)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前提: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2、主体

7、: (二)形成进程:最初提出是针对 1、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宣布“ ”台湾问题的方针2、1981年 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3、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 ”的伟大构想4、1984年 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这一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了 (三)意义:1、是对 的丰富和发展2、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式3、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而且在台湾岛内外逐渐引起强烈反响,这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四)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1、香港问题由来:三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2、时间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3、原因

8、(根本原因) 4、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史上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中国在完成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问题)(一)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有何区别: (二)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统一努力:1、停止炮击金门:1979年,两岸实现30年来真正 2、打破民间交往的坚冰:台湾当局“ ”逐渐放松,允许居民到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及 ;3、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 ”的重要共识,即“ ”政治前提4、1994年,全国人大 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5、1995年,江泽民 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6、 基本方针(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阻力有利因素:强大的祖国正确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共同的信念交流的加强国际的公认不利因素:国际反华势力干扰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