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题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30237266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无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2. “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 秦汉时期,统治者致力于实现“大一统”,秦始皇的“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帝的“尊儒”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统治者在对待儒学方面殊途同归的原因是A. 统治者在重武还是重文之间摇摆B. 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的需要

2、C. 皇帝个人的好恶D. 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清除异己3. “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但使理学家痛恨的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符合材料中观点的思想是A.“致良知 B.“心即理也” C.“知行合一” D.“存天理,灭人欲”4.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5. 有学者指出,儒家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

3、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可见,该学者高度肯定儒家文化的A.民贵君轻观念 B.“大一统”观念 C.“君权神授”观念 D.“天人感应”观念6. 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B.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D.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7. 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A.标志着

4、人文精神的起源 B.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C.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8. 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 动,受到一些慷概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C.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 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9.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

5、他对学生们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A. 理念是万物的本原B.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C. 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D. 人是万物的尺度10.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美德即知识”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人生而平等”11. 有人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

6、:“经学,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一时期应该是 A.汉朝 B.隋唐 C.两宋 D.明清12.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时期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毛笔、纸张 雕版印刷的书籍 陶瓷花瓶 临摹的女史箴图A. B. C. D.13宋史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讲述北

7、宋以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B. 古代史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C.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 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14. 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A.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 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开始打破“学在官府” D.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15.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有法家经典 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即

8、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去过考试合格可以做官A. B. C. D.16.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由此可知,苏格拉底A.从根本上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 B.认为人要有理性的认识C.使哲学转向了对人自身的研究 D.强调人应有高尚的品德17.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卢梭以“镣铐”喻指A.封建专制制度 B.“君权神授”思想 C.罗马天主教会 D.基督教神学18. 从下图的秦印、汉瓦与画像石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秦印中的文字多为

9、小篆 东汉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景象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 文物反映着秦汉时期制瓷业的发展A. B.C.D.19.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C.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20.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如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A.逐渐国际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形象化21

10、. 阅读下表,材料反映出()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A)应用研究年代(B)生产推广年代(C)BA年差CB年差CA年差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激光195819601961213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22.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的帝王将相奢求永葆青春、长生不老,希望时间这把屠刀对他们刀下留情,看来这并非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

11、是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遥不可及的幻想可能会实现。”为此提供理论依据的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力学23. 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A. B. C. D.24.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 )

12、A.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经典力学形成了完整体系 C.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5. 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往往通过谚语为载体的形式,来反映当时历史风貌,从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谚语反映的相关史实A两汉时期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儒家思想备受重视B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C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广义相对论D“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理A.A B.B C.C D.D26. 李鸿章在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中指出:“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C.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27. 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