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菱湖中学高一历史月考人民.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23724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湖州菱湖中学高一历史月考人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湖州菱湖中学高一历史月考人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湖州菱湖中学高一历史月考人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湖州菱湖中学高一历史月考人民.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菱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该诗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下农民的富裕生活 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特征 D朱陈村纯朴的民风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写道:“蜀守冰凿离碓,辟沐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该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井渠 C白渠 D都江堰3杜甫有

2、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赞美的应是 A青瓷 B青花瓷 C彩瓷 D白瓷4“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该诗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难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5明朝时期江南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有 纸币“交子”出现 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工商市镇蓬勃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6 图4图6反映了我国近代服饰的发展变化。从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有从民族传统服饰到模仿西方服饰再到中西合壁的创新 外来文明冲击着中国近代的生活方

3、式反映了近代中国追求民主自由的社会潮流辛亥革命彻底颠覆了儒家主流文化 A B C D7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列强的依赖性C. 封建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 D.列强侵略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机械8“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 明朝末年 B. 清朝末年 C. 民国 D. 新中国9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赶,多治

4、麻丝葛绪捆布”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的生活富裕安逸 B农业地位极其重要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10乾隆八年,清朝宫中原名瓷胎画珐琅的档案改名为瓷胎洋彩。由此可见A珐琅彩并非中国原创的技术 B清朝中外经济文化自由交流C瓷器在清朝发展到彩瓷阶段 D清廷修改档案以迎合西方各国11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 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的保护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 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12宋史专家赵

5、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A街市 B坊市 C夜市 D草市13晚清以来,我国的近代工业集中于东部地区。抗战时期,部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克服重重险阻西迁至西南大后方。这一举动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进程 B保存了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力量C粉碎了日本经济掠夺的企图 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格局14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

6、: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 走向兴起 B解决温饱 成效显著C小平南巡 改革深化 D指令登场 市场控制15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16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

7、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1719世纪后期,一位中国人从欧洲买回一种设备,他称之为“神镜”。后来,杭州有人利用这种设备做生意,招牌上写着“第二个我”。这种设备是 A望远镜 B电影放映机 C照相机 D电视机18孟元老在其著作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东京(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有多处“通宵不绝”的夜市,并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据此可知当时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19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大量的纪念邮票,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

8、建设道路上的发展历程。下列一组邮票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20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探索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由此可推测,欧洲主流教科书在叙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时重点写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传播天主教掠夺金银财富推动商品输

9、出A B C D22“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这句话旨在 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23在今天中国的市场上,到处可见商标为“西门子”的家电和通讯产品,该公司创始人恩斯特维尔纳冯西门子(Ernst Werner von Siemens,1816-1892)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果是A创造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B1876年发明电话C186

10、6年研制成功发电机 D1866年研制成功电动机24“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请判断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25美国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们有工作可做,”针对这一首要任务,罗斯福采取的直接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发放紧急救济金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推行“以工代赈”26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56个国家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11、A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措施应被视为“后退一步的有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 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 农民们被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A B C D28有人以“一个大块头,带着两个小个子”来形容北美自由贸易区,这说明A加、墨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B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主导的C美国对加、墨两国进行剥削D

12、实现三国合作是美国的最终目标29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对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由此推断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A.加剧了价值观的冲突 B.扩大繁荣了世界市场C.加剧了金融危机程度 D.经济主权受到了威胁30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亲声咳。比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31狄更斯在他的雾都孤儿中曾经

13、这样描述过当年的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河流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乌黑的河水连它们那粗大丑陋的样子也照不出来-,两岸的建筑物都非常龌龊,河上的船只黑黢黢的-”,由此可见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 B出现了暄杂、拥挤、快节奏的城市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D要禁止污水排放,保护环境 32“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 ?其依据是A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B真的,新经济政策C假的,征收粮食税 D真的,余粮收集制33美国修建图8所示工程的直接目的是A. 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C.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D. 扩大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