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工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30227175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9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工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工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工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工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工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工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工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工程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工程 编制组广播电视工程 编制组 二二 一八年十月一八年十月 i 目录 1项目背景 1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1 3编制目的 依据 原则和基本任务 2 4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4 5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9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工程 编制说明广播电视工程 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 1任务来源 为加强广播电视工程电磁环境管理 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科学评价大型电 磁辐射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原环境保护部于 2015 年 1 月下达了标准编

2、制任务计划 要求环境保护 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组织编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工程 1 2工作过程 2015 年 1 月 标准编制单位接受任务后 成立了标准编制组 开始标准起草工作 2015 年 12 月 编制组完成了前期资料调研 2016 年 6 月 编制组起草完成了标准讨论稿 2016 年 9 月 编制组组织了多次内部和外部讨论 并不断完善标准 2017 年 4 月 编制组对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 1 2016 对本标准进 行了梳理完善 2018 年 1 月 原环境保护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在北京组织召开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 视工程 初稿 专家咨询会 标准

3、编制组根据会议纪要要求 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形成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工程 修改一稿 2018 年 5 月 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 工程 修改一稿 专家咨询会 标准编制组根据会议纪要要求 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形成 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工程 修改二稿 2018 年 9 月 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 工程 修改二稿 专家咨询会 标准编制组按照会议纪要要求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形成了 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广播电视工程 征求意见稿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目前 广

4、播电视工程的发射台站仍是全国范围内最大 最集中的电磁辐射源 一方面 随着城市发 展与扩大 原有一些远离城镇的广播发射台站已被居民区所包围 原来的郊区环境已变为市区环境 另 一方面 由于广电事业的发展 许多大城市相继在市区修建了代表城市形象的高大广播电视发射塔 塔 上集中了上百千瓦的发射设备 2 现阶段指导广播电视工程环评工作的是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 T 10 2 1996 和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 T 10 3 1996 该标 准针对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电磁环境评价因子给出了评价方法和技术规范 对广播电视工程环 评的起步

5、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较于其他电磁类建设项目 广播电视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 即电磁辐射设备不同 电磁波使用频 率不同 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方式不同 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尽管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 一定基础 但各环评单位在对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开展环评工作时 对导则的要求把握不一 使得 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内容 格式 深度等方面参差不齐 存在一定随意性 进而导致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质量难以控制和评估 因此迫切需要专门 统一的技术导则来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工程的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鉴于以上现状 生态环境部和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管理者 评审专家 建设单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 单位均深有

6、同感 多次指示和呼吁尽快编制并形成广播电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广播电视工 程是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 而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为电磁类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规范 有序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为适应广播电视工 程建设发展的需要 科学管理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有必要制订本标准 3编制目的 依据 原则和基本任务 3 1编制目的 1 指导和规范我国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 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提供技术支撑 3 为技术审评单位对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评提供指导 4 为建设单位加强广播电视工程

7、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5 为环评单位规范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提供标准 3 2编制依据 本标准的编制遵照了以下法规 参考了相关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82 号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 1 号 2018 年 4 月 28 日起施行 3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 18 号令 1997 年 3 月 25 日起施行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

8、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95 号 2000 年 11 月 5 日起施行 估测由工作在任何频带内的地面广播发射系统所产生的场以评估非电离性辐射的照射 ITU R 50 6 号研究课题 ITU R BS 1698 建议书 GB 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870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T 1 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 T 20000 1 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 1 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 HJ 2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 2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 565 环境保护标

9、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 HJ T 2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 T 10 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 T 10 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GY 5054广播电视天线电磁辐射防护规范 GY 5069中波 短波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 GY 5068调频广播 电视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 3 3编制原则 1 以相关法规为准绳 本标准的编制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 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为主要依据 落实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相关要求 与我国其他现行环 境保护法律 法规 规范 标准等相协调 与可持续发展 循

10、环经济等环境保护方针 政策相一致 在吸收并保留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 T 10 2 辐射环境保 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 T 10 3 中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后 针 对环保法律法规 监管的新要求以及广播电视工程行业特点 完善了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以 及评价因子 评价范围 规划相符性等相关内容 对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工作程序 方 法 技术要求等做出了规定 编制工作重点梳理和总结了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经验 规范 细致了广播电视工程环 4 境保护管理的要求 标准编制力求做到科学性 针对性 可行性 以为广播电视工程环

11、境保护管理提供 服务 2 体现行业特点 本标准是针对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而编制的 广播电视工程自身具有有用信号与干扰并存 发射设备功率大 电磁波传播特性受环境影响大等特点 本标准在内容 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等方面要 符合行业环境影响特点 使标准具有科学性 针对性和可行性 3 突出实用性 可操作性 本标准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 明确规定了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各项内容 充分考虑了 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点并紧密结合环评程序 以提高导则的可操作性 3 4基本任务 明确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工作程序 方法 技术要求 加强科学性 避免随意性 规 范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 确保环境影响

12、评价工作有章可循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4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4 1前言 本章给出了本标准的编制目的 内容 起草单位 批准单位 实施时间 解释单位等内容 4 2适用范围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电磁环境 控制限值 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非豁免范围的广播电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不适用于卫 星广播电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目前 卫星广播电视工程建设项目仍归类于卫星地球上行 站项目类别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其评价依据仍参照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 方法 HJ T 10 2 1996 和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

13、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 T 10 3 1996 执行 4 3术语和定义 本章给出了相关术语及定义 术语及定义在参考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直接引用或结合本标准特点稍作 修改后给出 为体现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 参考 广播电视天线电磁辐射防护规范 GY 5054 1995 ITU R BS 1698 建议书 估测由工作在任何频带内的地面广播发射系统所产生的场以评估非电离性辐射 的照射 ITU R 50 6 号研究课题 给出了 广播电视工程 近场区 远场区 的定义 引用 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 HJ 24 2014 中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的定义 5 参考 广播电视天线电磁辐射防护规范 G

14、Y 5054 1995 本标准附录 C 中给出了广播电视工 程发射系统电磁场近场区和远场区的划分条件 与 广播电视天线电磁辐射防护规范 不同的是 考虑 到中波广播发射天线通常高度为 0 15 0 5 取距离大于 2 2D 作为天线辐射远场区的条件将使部分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电抗近场区 辐射近场区和辐射远场区的划分距离重叠 故从感应场和辐射场之比来 确定其近场区和远场区的界限 由电基本振子的场方程可以求得感应场与辐射场之比为 2 1 2 r c k r 或 20log 2 c dB 按上式计算可得不同距离 上的c值 如表 1 所示 表 1不同距离 上的c值 2 0 5 3 5 10 20 c dB

15、0 0 9 9 15 9 25 5 29 9 36 0 42 0 通常把10 作为天线远场区的条件 但从环保角度出发 考虑评价范围和监测实际 如果要求 达到一般测试精度 只要 3 5 即可 在本标准中 取3 因此 广播电视工程天线远近场划分原则如下 当1 D D为天线的最大线尺寸 时 通常取距离 2 作为电抗近场区和辐射近场区的分界距离 取距离大于3 作为辐射远场区的条件 当1 D 时 通常取距离 2 作为电抗近场区和辐射近场区的分界距离 取距离大于 2 2D 作为辐 射远场区的条件 4 4基本规定 4 4 1环评工作程序 根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 2 1 2016 的规定

16、 结合广播电视工程特点 6 规定了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主要工作内容 对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工程 提出 了可以适当简化的原则 4 4 2评价依据 从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环保标准 行业规范 工程资料等方面提出了评价依据的资 料要求 4 4 3评价内容 明确了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内容 专题设置及编制要求 广播电视工程的天线馈线会产生电磁辐射 但其电场强度 磁场强度随距离馈线距离的增大衰减较 快 且一般距离馈线几米至十几米的位置其电磁辐射影响就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要求 因此本导 则不再要求对广播电视工程天线馈线电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4 4 4评价因子 根据广播电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 列表给出了施工期和运行期评价因子 广播电视工程施工期评价 因子为声和地表水 运行期评价因子为电磁和地表水 噪声没有纳入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原因如下 运行期广播电视工程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房设 备 变配电房 水泵和空调等室内设施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设备选型时一般已选用低噪声设备 并对噪 声源采取多种隔音 消声措施 因此 广播电视工程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不予考虑 4 4 5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