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培训资料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30225675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培训资料(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培训资料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病原学】(一) 甲型肝炎病毒1、 病原学、形态结构:单股正链 RNA 病毒、20面对称体、电镜下可见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可分为7个基因型,其中、型来自人类,、型来自猿猴。目前我国已分离的HAV均为型。2、 抵抗力:耐酸、耐碱、耐乙醚。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HAV传染性高于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对热和紫外线敏感,1001分钟可灭活。3、 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1) 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2) 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

2、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即过去感染的标志。(二) 乙型肝炎病毒1、病原学:HBV是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鸭乙型肝炎病毒则是同科中禽嗜肝DNA病毒属。HBV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为完整的HBV病毒)、小球形颗粒(数量最多)、管形颗粒。(后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HBsAg,无感染性。)2、 HBV基因组结构(重点)HBV基因组中有四个开放读框(ORF)分别位于长链。1) S区编码前S1蛋白(PreS1),前S2蛋白(PreS2)及HBsAg;2) C区由前C基因和C基因组成,前C基因编码HBeAg,C基因编码HBcAg;3) P区最长,编码逆转录酶/DNA聚合酶、R

3、NA酶H等多种功能蛋白以参与HBV的复制;4) X区编码X蛋白,即HBxAg,可能反式激活多种调控基因,参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注意: HBV基因组易突变,1 S基因突变可引起HBsAg亚型改变及HBsAg阴性的乙型肝炎,2 前C区变异可引起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乙型肝炎,C区突变可致抗HBc阴性的乙型肝炎,3 P区突变可导致复制缺陷或复制水平的降低。结果:影响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疫苗接种失败,肝炎慢性化,重型肝炎,HCC的发生等。3、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重点)(1)HBsAg和抗-HBs HBsAg:1)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2) 持续时间:3) 急性自

4、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4) 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5) HBsAg 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抗HBs:1 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 消失后(空白期或窗口期)2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3 抗-HBs 对相同 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4 抗HBs阳性感染恢复、病毒清除、传染性消失和免疫力产生。考核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标。(2)HBeAg和抗-HBeHBeAg:1) HBeAg阳性-感染早期,HBV在体内复制,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2) 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

5、 DNA阳性率为92%左右。3) HBeAg持续阳性-疾病预后不良,易发展成慢性。抗HBe:1 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2 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降低或消失,病情开始恢复。3 抗-HBe阳性者中,16.3%30%左右HBV DNA仍阳性 4 血清转换: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血清转换。(3)HBcAg和抗-HBc1) 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 HBcAg阳性-存在病毒颗粒, 具有传染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2) 抗-HBc持续阳性3) 抗HBc-IgM(持续时间68个月)

6、: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4) 抗HBc-IgG(可终身阳性):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4)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5)DNAP(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也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传染性的指标之一(6)HBxAg:也可作为病毒复制的标志。4、 抵抗力: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三) 丙型肝炎病毒:丙肝是经济发达国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1、 病原学: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2、 HCV形态特征: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9400个核苷酸。病毒直径3060 nm,球形,与黄病毒相似,归

7、为黄病毒科。3、 HCV基因组结构:基因组两侧分别为5和3非编码区,中间为ORF,编码区从5端依次为核心蛋白区(C),包膜蛋白区(E1,E2/NS1),非结构蛋白区(NS2,NS3,NS4,NS5)。4、 抗-HCV:1) 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抗HCV又分为IgM型和IgG型。抗HCVIgM在发病后即可检测到,一般持续1-3个月。如果抗HCV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性2) HCV 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5、 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耐热,对氯仿敏感。(四) 丁型肝炎病毒1、 形态结构:HDV,又称因子,是单股负链RNA缺陷病毒,其自身不能复制

8、,必须依赖嗜肝DNA病毒才能复制。2、 HDAg和抗-HDV1) HDAg和HDV RNA均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2) 抗HDV-IgM:是HDV早期感染标志。3) 抗HDV-IgG:是HDV既往感染的标志。4) 一般三者不会同时存在。5) 抗HD不是保护性抗体(五) 戊型肝炎病毒1、 形态结构 戊肝,原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为无包膜球形颗粒。HEV为单股线状正链RNA病毒,现暂归类于嵌杯病毒科。2、 抗原抗体系统1) 抗HEV-IgM: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2) 抗HEV-IgG:HEV感染后可长期存在,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3) 戊肝,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病

9、机理及临床表现与甲肝类似,不转为慢性。4) HEV 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 ,但持续时间不长3、 抵抗力:HEV碱性情况下较稳定,对高热、氯仿、氯化铯敏感。(六) 其他相关病毒【流行病学】(一) 甲型肝炎1、 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粪便排毒期始于发病前2周,至ALT高峰后一周,当血清抗HAV出现时基本停止。 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发病后3-4周,基本无传染性。2、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或偶经输血与注射感染。 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蚶、蛤蛎、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3、 易感人群及免疫力: 抗HAV阴性者。好发

10、于儿童与青少年。感染后免疫力持久。六个月以下的婴儿不易感。4、 流行特点(二) 乙型肝炎1、 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排毒时间从起病前数周,持续于整个急性期。慢性乙型肝炎和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传染性的大小与病毒复制指标有关,(HBeAg,HBV DNA,DNAP),与转氨酶水平高低无关系。2、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我国,携带HBV的母亲是垂直传播的主要传染源;血液体液传播;其他。3、 人群易感性: 人对HBV普遍易感。 人感染HBV后可获得持续性免疫力,其标志是血 清中出现抗-HBs,免疫力的大小和持续性与抗- HBs滴度成正比。(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

11、区:2040岁;高发病区:48岁(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3)感染时年龄 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4)感染后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保护力不完全。4、 流行病学特征(三) 丙型肝炎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慢性HCV携带者。急性患者从起病前两周起有传染性。起病后血中HCV RNA阳性代表有传染性。由于HCV在血中的浓度很低,因此即使HCV RNA 阴性仍不能排除有传染性,抗HCV阴性,亦不能排除有传染性。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完全防止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传播途径:血液、体液传播,性传播,垂直传播易感

12、人群:普遍易感,而且不同株、不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抗 HCV抗体是非保护性抗体, HC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率高。(四) 丁型肝炎1、 传染源:急、慢性丁肝病人及慢性HBV/HDV携带者。 HDAg和抗HD阳性代表有传染性。2、 传播途径:同 HBV3、 易感人群:co-infction 未受HBV感染的人群;super-infection已受HBV感染的人群(五) 戊型肝炎1、 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未和急性期病人。以急性患者为主,其传染性从起病前9天到发病后8天最强。2、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3、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戊肝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12年内不易再感染,感染后免疫反

13、应不持久。4、 流行病学特点:(1)暴发流行均由于粪便污染水源。(2)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人。(3)有慢性HBV感染者或晚期孕妇感染HEV病死率高。(4)冬春季高峰。(5)抗HEV多在短期内消失,少数可持续一年以上。【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一) 发病机制1、 甲型肝炎:HAV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2、 乙型肝炎:(1)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免疫耐受阶段,第二阶段为免疫清除阶段,第三阶段为非活动或低(非)复制阶段。(2)HBV在体内的复制过程:是一个逆转录过程 HBV DNA cccDNA 前基因组mRNA(3) HBV损伤肝细胞

14、的机理:以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为主,HBV本身无细胞致病性免疫力与转归(重点)(1) 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多成为无症状携带者(2) 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多表现为急性肝炎经过(3)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耐受、自身免疫反应产生、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等情况下,可导致慢性肝炎(4) 机体处于超敏反应,导致肝细胞大片坏死,发生重型肝炎3、丙型肝炎(1)肝细胞损伤有下列因素的参与:1) HCV直接杀伤作用2) 宿主的免疫因素 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T细胞)攻击HCV感染的肝细胞; CD4Th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免疫损伤;3) 自身免疫4) 细胞凋亡 HCV感染肝细胞有大量的Fas

15、表达(2)HCV感染慢性化的可能机制主要有: HCV的高度变异性,准种变异。 HCV对肝外细胞的泛嗜性,特别是存在于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HCV,可能是反复感染肝细胞的来源。 HCV在血液中的滴度低,免疫原性弱,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甚至产生免疫耐受,造成病毒持续感染。4、丁型肝炎:免疫应答也可能是HDV导致肝细胞损害主要原因。病毒本身及其表达产物对肝细胞有直接作用,但尚缺乏确切证据5、戊型肝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甲型肝炎相似 ,细胞免疫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二) 病理解剖1、 基本病变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理改变以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炎症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