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教学案

上传人:xinli****kong 文档编号:130225611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教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 平均数【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2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矿泉水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1主题图) 2.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3.你对“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是怎样理解的? (假设每人收集的数量相同,这

2、个数是多少) 师说明:这个相同的数量我们叫它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图:横轴分别表示什么?谁收集的个数最多?谁最少?他们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同样多吗?(不一样多) (2)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 小组内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各自的方法,并在投影前演示。 (3)师边重复演示边归纳:刚才有几位同学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 (4)现在每个人的瓶子同样多吗?是多少个? 师强调13个就是这4个同学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并在课件上做标记。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指名

3、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和这个方法一样。互相交流一下。 师归纳:我们通过计算先求出总个数,再平均分也能得到平均数是13个。 (6)观察比较平均数13个和每个学生收集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有的个数比平均数多,有的个数比平均数少。) 刚才求几个比较小的数的平均数我们可以通过移多补少或计算的方法得到。如果数字大怎么解决呢?平均数又有什么作用呢?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你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到底哪个队的成绩好?说说看,多指名几个学生回答。 (3)他们的说法你赞同吗?谁的方法比较合理? (4)师说明: 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4、哪一队的平均数大那一队的成绩就好。所以我们要先算出每队的平均成绩。 (5)怎样求两个队的平均成绩呢? 小组合作完成,并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用课件展示: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 =19 (6)现在你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吗?你还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7)师小结说明。 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或有疑惑的可以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后小组

5、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平均数例1: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移多补少,可以看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列式计算:(先合起来再分)(14+12+11+15)4=524=13例2:哪个队的成绩好?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 =19 答:女生成绩好。 总数数量=平均数 平均数能较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基本方法之一。平均数的概念与平均分

6、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计算得到的。教学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移一移、说一说,再结合课件演示,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使学生掌握概念,并能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整堂课学生表现积极,思维活跃,学得轻松,老师只起了“牵引”的作用,教学效果很好。 第9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1课时 鸡兔同笼【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

7、鸡兔同笼”问题。 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 学 过 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 课1、 历史激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结合课件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

8、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新知环节二、探究交流,尝试解决问题。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课件出示)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理解:鸡和兔共8只。鸡和兔共有26条腿。鸡有2条腿。兔有4条腿。(课件出示)3、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学生

9、猜测,老师板书4、 怎样才能确定你们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一)、尝试列表法为了研究老师把所有的可能按顺序列出来了,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不是)那就是把里面的兔也看成鸡来计算了,那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少算两条腿)(课件出示: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了两条腿。)(2) 、假设法1、假设全是鸡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

10、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2、假设全是兔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么意思?(笼子里全是兔)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不是)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那把兔当了鸡在算。那就是把里面的鸡也当成兔来计算了,那把一只2条腿的鸡当成一只4条腿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多算两条腿)(课件出示:把一只鸡当成一只兔算,就多了两条腿)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边或小组讨论。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种方法能化难为易,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5、 阅读材料3、 练习巩固,反思提升。四、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