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文言文阅读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30225519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文言文阅读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文言文阅读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文言文阅读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文言文阅读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文言文阅读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文言文阅读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文言文阅读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文言文阅读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

2、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注】。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

3、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擬之米芾、赵孟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邢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选自明史董其昌传)【注】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B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

4、其公署C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D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B文中的“擢”在古代表示“官员被贬”的意思,与文中“拜”“转”的意思基本一致。C文中的“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D文中的“谥”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答案:B解析:B项,“擢

5、”表示官职提升,与“拜”“转”的意思不一样,“拜”是指授予官职,“转”是指迁职、调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枢护送回乡安葬。B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C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成就很大,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后又称他为“南董”。答案:B解

6、析:B项,“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他遇事则远远躲开,并请假回乡,并没有受到牵连被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_(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_答案:(1)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2)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参考译文】董其昌,字元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

7、庶吉士,死于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安葬。回来以后,被任为编修官。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董其昌充任讲官,他在讲书中根据史事随时对皇长子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不时报以会心的一瞥。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后来被起用,官复原职,提督湖广学政。因他不谋求私情(不接受宴请嘱托),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书生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朝廷起用他为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他都不去上任。光宗即位后,问道:“原来的讲官董其昌先生现在在哪里

8、?”于是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少卿,掌管国子司业事务。天启二年,提升为本寺卿,兼侍读学士。当时修撰神宗实录,派他去南方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董其昌广泛搜集征召,记录有三百本之多。他又选择没有批复的奏章中有关太子、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的论述,分门别类,录成四十卷。他仿效史书论赞的体例,每篇之后都附以自己的论断。书编成后,上表进呈,皇帝下旨,加以褒奖,命交给史馆备用。第二年秋天,提升他为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事务,不久转为礼部左侍郎。天启五年正月,被授予南京礼部尚书。当时朝政被宦官把持,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董其昌遇事则远远躲开,过了一年即请假回乡。崇祯四年,起用为原官

9、,掌管詹事府事务。过了三年,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下旨给他加太子太保衔准予退休。又过了二年去世了,终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福王在位时,赠谥号为“文敏”。董其昌天资过人,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当初,华亭地方的人物,从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儿子莫是龙,都以擅长书法著称。董其昌后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国。他的绘画,汇集宋、元各家的长处,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这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四面八方的金石刻词,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书丹,被认为是“二绝”。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

10、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他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家得到他的片言只字,都十分重视。他生性平和,平易近人,精通佛理,谈吐高雅,整日无一句世俗语。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同时以书法著名的人,有临邑的邢侗、顺天的米万钟、晋江的张瑞图,当时人称之为邢、张、米、董,又称之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远不及董其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时言事者众,诏阁门,非涉侥望乃许受之。由是言路稍壅。泌抗疏陈其不可,且言:“边鄙有事民政未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淳化二年,久旱,复上言时政得失。王禹偁上言:“

11、请自今庶官候谒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泌上言曰:“伏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今陛下囊括宇宙,总揽英豪,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无姑息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王禹偁昧于大体,妄有陈述。”太宗览奏,即追还前诏。会修正殿,颇施采绘,泌复上疏驳之。亟命代以丹垩,且嘉其忠荩。一日,得对便殿,太宗称其任直敢言,泌奏曰:“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季孟昌图者,朝疏谏而夕去位。”太宗动色久之。时,群臣升殿言事者,既可其奏,得专达于有司,颇容巧妄。泌请自今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金谷送三司。从之。太宗孜孜为治,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殿临决,日

12、旰未进御膳。泌言:“请自今长春罢政,既膳后御便坐。”不报。真宗初,边人屡寇。泌上疏曰:“敌所嗜者禽色,所贪者财利,余无他智计。先朝平晋之后,若不举兵临之,但与财帛,则幽蓟不日纳土矣。察此,乃知其情古犹今也。汉祖、明皇所用之计,正可以饵其心矣。”近制,文武官告老皆迁秩。泌言:“请自今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因疾及历任犯赃者,听从便。”诏可。徙知福州,代还,民怀其爱,刻石以纪去思。大中祥符五年,疾革,服道士服端坐死,年六十三。(节选自宋史谢泌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边鄙有事民/政未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B边鄙有

13、事/民政未/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C边鄙有事民/政未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D边鄙有事/民政未/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答案:B解析:文言断句要先推知句子大意,这段话的大意是“国家边境未宁,国内政事也还没有妥帖,即使是狂夫之言,圣人也能从中选择。如果事前先进行盘问,就会影响到听取四方的意见。希望使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心中的期盼报知朝廷”。结合断句的一般规律,如“狂夫”“圣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开。“苟”“庶”等词语一般出现在句首,其前断开。6下列对文中加

14、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淳化”是帝王年号,帝王年号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始于秦汉。B“谒”有“请求”“进见”“陈述”等意思,“候谒”指等候拜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C“伏”本指“面向下、背朝上俯卧着”的体态,文中用以表示臣下对君王的敬辞。D“迁秩”指“官员晋级”,其中,“秩”是“根据功过确定官员俸禄、评定官员品级”。答案:A解析:A项,“始于秦汉”说法错误,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以后,才出现年号。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泌敢于直言,善于说理。针对朝政中的某些现象,谢泌敢于直言心中的想法;同时他经常借助历史中的人、事进行说理,进

15、而增强自己言论的说服力。B谢泌精通军政,颇有主见。而对边境战事,谢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敌人发动战争的本质动机,并劝示皇帝要效仿汉祖、明皇等帝王处理边境事务的计策。C谢泌心性细致,受帝赏识。谢泌不仅对国家大事颇为关心,而且对皇帝的饮食起居等琐事也很关注;他曾建议皇帝减轻工作强度,得到了皇帝认可与赏识。D谢泌理政有方,深得民心。谢泌曾任地方官员;在地方理政的时候,他深受民众的爱戴;任期结束的时候,民众以刻石立碑的形式记录并感念他的恩德。答案:C解析:C项,“得到了皇帝认可与赏识”判断有误,依据原文“泌言:请自今长春罢政,既膳后御便坐。不报”可知,皇帝对他的提议并未表态。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季孟昌图者,朝疏谏而夕去位。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