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教案资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0225173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8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8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教案资料(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辩证唯物论 物质 意识 规律 3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激情背诵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 世界的物质性 二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 意识的本质 二 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高考考点 重点把握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1 实践的概念2 实践的特点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1 真理的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2 真理和谬误3 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2、 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 真理的具体性 条件性原理3 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原理 思 考点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如何理解实践的概念 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3 如何理解实践的特点 4 怎样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思 议 读 背 思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注意 主体 对象 直接现实性活动 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考点梳理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不是思维活动 认识活动 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 1 蜜蜂筑巢2

3、学生开辩论会 学习理论3 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4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 航天专家研制 天宫二号 判断 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最基本的 第二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一发射窗口发射成功 标志着人类再次重返月球的开始 发射 嫦娥三号 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第三 1 嫦娥三号 的成功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说明事件具有什么特点 2 中国的探月工程三步 绕 落 回 现在还只走到第二步 没有完成第三步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 1 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科学家

4、研制发射 嫦娥三号 月球探测器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 2 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主体 对象 手段 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实践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 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 实践的特点 点拨 在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 材料中强调 计划 方案 规划 的制定 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 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 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 材料中强调 合作 等 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 二 实践的特点1 客观物质性 1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 它们都是客观的 2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一

5、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2 能动性 1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 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 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 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 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 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 3 社会历史性 1 社会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

6、的 2 历史性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 人类实践的内容 形式 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2016江苏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 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 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 材料说明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 B C D B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

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 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 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 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 都是实践的产物 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提醒认识的来源 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即实践 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实践 1 新问题 遇到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提醒根本动力 唯一动力根本动力 普通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 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 就是

8、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2 通过实践 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 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 认识从实践中来 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提醒认识的根本目的不是获得真理 而获得真理的目的是服务实践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拓展深化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的区分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 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 吃一堑 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 是骡子是马

9、拉出来遛遛真理无价宝 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 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终无所获 下列句子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的认识 错误的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则会阻碍人的实践活动 方法论 树立正确意识 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方法

10、论要求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016天津高考文综试题 下列说法与漫画 过沟 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 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C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D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D 1 真理的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2 真理和谬误3 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考点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思 议 读 背 思 认识 是人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认识 客观对象 真理 谬误 相符合 不符合 1 真理 区分认识 真理 谬误 不容混淆 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 考点梳理 含义 2 真理的特征 1 真

11、理的客观性 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坚持客观真理 必须反对主观真理 有用即真理 等观点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客观性仍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思考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结论 由于人们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 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 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启示 2 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 任何真理是具体的 真

12、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误区 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 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 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因而真理是相对的 真理需要不断丰富 发展和完善 考向1真理的特点典例4 2013 天津高考 在 集安高句丽壁画 一书中 作者称图一为 剁肉图 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 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 烤肉串 和图三 厨师煽风 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 便面 的中国古扇 因此图一应叫 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 应坚持的正确观

13、点是 A 真理是客观的 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 真理只有一个C 真理是有条件的 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 真理是具体的 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B 世界观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坚持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总结 2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1 真理客观性原理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世界观 方法论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过程 1 认识的反复性 1 表现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

14、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原因 1 从认识的主体看 人受到实践水平 立场 观点 方法 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 生理等限制 2 从认识的客体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 认识的无限性 1 表现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 原因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 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已 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

15、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特别提示 1 认识具有反复性不等于人们不能获得真理2 获得终极真理的观点违背了认识的无限性 永远达不到真理的观点则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3 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从深度上讲 认识需要逐步深化 从广度上讲 认识应当不断扩展 从变化方向上讲 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认识是无止境的 如图示 认识的发展过程 原理内容 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

16、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和上升性 2016全国 卷 20 习近平强调 要从推动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 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C 1 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和上升性 2 方法论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1 原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 方法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积极参与实践 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1 原理 真理的客观性 条件性和具体性 2 方法论 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提炼关键词 抓住 标志性 词语 1 针对 按照 立足 基于 根据 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