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四章第2课时.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223116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四章第2课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必修1第四章第2课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必修1第四章第2课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必修1第四章第2课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必修1第四章第2课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第四章第2课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四章第2课时.ppt(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山地的形成考点突破考点一褶皱山 断块山与火山基础梳理概念 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陆地的骨架类型 等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山地 褶皱山 断块山 火山 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 作用下 岩层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岩层较 两翼岩层较 形成地形 背斜山和背斜谷形态 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岩层较 两翼岩层较 形成地形 向斜谷和向斜山定义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 和 的统称分布 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山系等 褶皱山 断块山与火山 褶皱山 褶曲 背斜 向斜 褶皱山 挤压 老 新 新 老 谷地 山岭 断层 当地壳

2、运动产生的强大和 超过岩石承受能力时 岩体发生破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水平位移 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或 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或 如华山 泰山和庐山等断块山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 谷地 统称为断块山 断块山 形成地貌 垂直位移 压力 张力 谷地 低地 山岭 高地 褶皱山 断块山与火山 形成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 有时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往往形成宽广的高原 如东非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往往形成 如长白山的主峰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中间

3、低凹的封闭洼地 有时会形成湖泊 如长白山天池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地形 上部坡度较 下部坡度较 火山 形成的地形 火山锥 组成 火山口 形成的地形 熔岩 火山 大 缓 褶皱山 断块山与火山 深化探究1 常见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 2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1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 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 下渗形成地下水 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2 利用背斜找油 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 分布于背斜顶部 水最重分布于底部 中间为石油 3 利用向斜 背斜确定钻矿位置背斜顶部易被侵蚀 背斜岩层中的

4、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走了 因此岩层中如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 铁矿等 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4 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 建筑 工程隧道选址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 产生地震 滑坡 渗漏等不良后果 造成建筑物塌陷 因此选址应避开断层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 修筑铁路 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 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 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强化专练1 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A B C 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属于断层的是 2 比较完成下表 3 找油气应在图中的 处 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 处 4 如果修建地下

5、隧道 应选择在 处 原因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对生产 生活的影响 解题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 连续岩层上凸为背斜 连续岩层下凹为向斜 断层处有断裂面 岩层断裂面相错运动 第二 一般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影响下 亦可能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第三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答案 1 DCB 2 3 DC 4 D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 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 在背斜部位建地下隧道难度较小 工程造价较低 而且符合力学原理 更为安全 考点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基础梳理山地对交通运输的选择 交通运输线路的和影响较大山地地区修建交通干线 成本 一般优先建 其次是选线原则 把线路地址选在

6、地势相对和缓的技术要求 道路在陡坡上呈 之 字形弯曲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方式 分布 延伸方向 高 公路 铁路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 学法指导图示法解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地区 相对高度大 地形崎岖 交通运输 优先建造公路 其次才是铁路 山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方式 线路分布 线路方向 特别提示山区公路的选线原则及技术要求 当前几乎所有的交通线路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以联系居民点和城市并促进其发展为主要目的 但自然条件仍是选线的基础因素 在某局部地区 线路的走向可能主要受自然要素的影响 不同级别的公路在选线时的主导区位也不相同 公路的等级

7、越高 直达运输就是其主要职能 应尽量缩短线路的长度 桥隧工程量大 成本就高 低等级公路的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 其长度就长 强化专练2 下图是 某区域等高线图 单位 米 据图回答 1 2 题 1 河流上段 处以上 的剖面图可能是 2 为了改善该区域各居民点间的交通运输条件 该区最适宜的交通方式是 A 铁路B 公路C 水运D 管道 解析该题组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 综合考查流水侵蚀地貌的判定及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第 1 题 河流 上游位于山区 下蚀作用显著 形成 V 形谷 第 2 题 山区公路建设投入较铁路少 效益明显 答案 1 D 2 B 考向调研 考向一地质构造及其地理意义 例1

8、 读 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并回答问题 1 图中 四处 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 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 其原因是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处的地形属 山地 2 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 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 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 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双选 A 渭河平原B 长江三峡C 汾河谷地D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 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 a b d各地层为隔水层 因此在 处 填数码 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 解析背斜 向斜的判断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间地层老 两侧地层新为背斜 反之则为向斜 在形成初期侵蚀不明显 往

9、往表现为 背斜成山 向斜成 谷 而形成年代久远的 由于差异侵蚀的缘故则往往表现为 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 图中 处两侧岩层相对上升 中间岩层相对下降 形成地堑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 1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被侵蚀中间地层老 两侧地层新块状 2 绘图略 3 AC 4 该处为向斜构造 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 地下水容易汇聚 反思归纳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预测1 庐山以雄 奇 秀 险闻名于世 素有 匡庐奇秀甲天下 之美誉 完成 1 2 题 1 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 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 B C D 2 在图中 四种地质构造中 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 B C

10、D 解析第 1 题 庐山属于断块山 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 图中 处是上升岩块 背斜是石油 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 图中 是背斜构造 答案 1 C 2 A 考向二地质构造与地层演化 例2 2008 上海地理 读 某地地质剖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地质剖面图上 甲 乙 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图中 陡崖出现在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2 在图中数码 所示地层中 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3 地球演化过程中 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 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性 解析 1 甲处岩层上拱 中间岩层老 两

11、翼岩层新 属于背斜 其顶部由于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 乙处岩层下凹 中间岩层新 两翼岩层老 属于向斜 丙处岩层不连续 属于断层 在地貌上为陡崖 2 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 恐龙出现在中生代 人类出现在新生代 3 生物灭绝而不可复生 说明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答案 1 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 该处容易形成断裂 岩石比较破碎 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 地势逐渐降低 而形成山谷 2 3 不可逆 借题发挥根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过程的方法 1 根据地层性质根据地层 尤其是沉积岩层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 组成成分和颜色等 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例如 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

12、环境 2 根据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大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 地壳下降快 时间长 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 反之 相反 3 根据地层相互关系 地层呈水平状态 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 地壳稳定下沉 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 说明地层形成后 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地层颠倒是因为岩层强烈褶皱所致 地层出现缺失的可能原因 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 发生地壳隆起 地势抬高 终止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 地壳隆起后 原沉积物被剥蚀 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 化 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 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 该地地壳平稳抬升

13、或褶皱隆起上升 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 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 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降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 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 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 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 说明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晚于岩石形成时代 预测2 甲为 某区域示意图 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 P地河谷剖面形态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读图回答 1 2 题 1 甲图中河流 A 位于南半球 其流向为自北向南B 位于北半球 其流向为自南向北C 位于南半球 其流向为自南向北D 位于北半球 其流向为自北向南 2 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湖泊水B 泉水

14、涌出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C 河谷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D 湖泊为咸水湖 解析第 1 题 根据甲图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 该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排除D项 从乙图河流剖面看 河流东岸冲刷严重 西岸有沉积物 根据地转偏向力可以判断该河流位于北半球 排除A C项 故答案为B 第 2 题 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该河流位于30 N 40 N大陆西岸 为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那么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节应在冬季 故答案为B 答案 1 B 2 B 对点训练题组一 地质构造的判断下图为 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1 2题 1 有关图式地区地质 地貌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地质构造为褶皱B 乙

15、地背斜成山C 丙地向斜成谷D 丙 丁之间有断层 2 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 对应正确的是 A 甲 风力侵蚀B 乙 流水侵蚀C 丙 冰川侵蚀D 丁 人类活动解析根据图示可以判断出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褶皱 进而判断乙 丙 丁的地貌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形成原因 结合图示可以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暖锋 说明该地降水较多 受到了较强的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1 A2 B 题组二 板块构造理论读下图 回答3 4题 3 图中山脉M是 A 冈底斯山B 喜马拉雅山C 昆仑山D 横断山 4 雅鲁藏布江谷地成因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B 亚欧板块内部的断裂下陷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16、之间的消亡边界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解析第3题 结合全球六大板块分布和图中的雅鲁藏布江可知 M为喜马拉雅山 第4题 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 经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答案3 B4 D 题组三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5 读下面图表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二交通线示意图 1 与平原比较 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 地形崎岖 对交通运输的选择 交通运输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 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为主 原因是 3 若该地选择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线 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 在a 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a处 理由 b处 理由 4 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 乙两地 原因是 解析 1 2 山地相对高度大 地形崎岖 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影响比较大 3 公路建设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一般在交通量大的城镇之间尽量采取最短线路 而对于山区公路 一般采取迂回措施来减小坡度对交通的影响 4 在山区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所以一般会经过尽量多的居民点 答案 1 方式线路 2 公路建设成本低 难度小 3 不合理通向大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