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生物--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214175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下生物--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7下生物--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7下生物--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7下生物--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7下生物--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下生物--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下生物-- 第3单元 第3章 第1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2、能力目标: 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提升判断推理、讨论分析的能力。课前准备:1、教学准备:教师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2、要求学生分好实验小组;选好小组发言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场景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视频短片:播放电视剧甄嬛传“滴血认亲”的场景。提问:(1)民间的这种做法具有科学性吗?这种方

2、法能可靠吗?(2)这样的故事,今天的我们会想到和什么有关系呢?兴致盎然的观看,积极踊跃的争论:部分学生:可靠(理由:民间传统经验)部分学生:不可靠(理由:没有科学依据) 血型从视频短片 “滴血验亲”场景入手,让学生成为探秘者,迅速对于血型方面的知识产生浓烈兴趣,渴望求知。重温历史寻根揭秘(8分)模拟活动我型我诉(5分钟)合作探究思维拓展(5分钟)调查辩论关注社会(8分钟)物质运输的载体(二) 输血与血型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

3、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直到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泰纳尝试将多人的血液样品混合,发现了ABO血型思考问题:(1)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的血型?(2)他是怎样发现的?(3)常见的ABO血型系统分为哪几种类型?【说明】: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关系调查研究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血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血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

4、都有。 凝集反应是指红细胞和它相对抗的凝集素相遇时,引起红细胞聚集成团的现象。例如:A型血人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遇到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红细胞就会凝集成团;如果遇到的血清中不含抗A凝集素,红细胞则不会凝集成团。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早发现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一种血型系统。随着医学和有关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的血型有多种(如Rh型、Mn型等。)师生共结:设疑: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在医院里,医生是怎样来鉴定血型的呢? 课件展示血型鉴定的原理图片: 【说明】:血型鉴定的实验原理:根据凝集原与凝集素之间的免疫反应关系,用已知的凝集素(抗体)鉴定被检者

5、红细胞上的未知凝集原(抗原)。展示实验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方案一:先在载玻片的左边滴一滴A型血清,在右边滴入一滴B型血清,再把血样滴入左右两边,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再对照老师给的鉴定反应图片就知道某人的血型了。方案二:先在载玻片的左右两边滴上血样,分别在左右两边滴入A型血清或B型血清。观察到实验现象,再对照老师给的鉴定反应图片就知道某人的血型了。展示鉴定结果:表3.31为ABO血型系统中各种血型的血液相互混合后出现的现象,据表分析每一种血型的人输血时可接受的血液类型。【说明】:输血的时候,主要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知识小结:简图示意输血原则: 成分输血技术:讲解:

6、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 。 视频FLASH:生命因爱而延续 过渡:血液作为生命的能源,神奇地支撑着我们的全部生活。我们的身上到底有多少血量呢?我们健康的人一次可献出多少血液?就让我们来学习下一部分的内容:血量和献血。这一部分内容简单明了,根据提纲自学课本最后一部分内容,3分钟之后进行抢答 。自主学习,准备抢答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2.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多少生命就会发生危险?3.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血液总量的 30%,人就

7、会出现什么症状?4.健康成年人每次的献血量一般是多少?5、我国从什么时间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我国提倡什么样的人能无偿献血?关注生命 深入社会:(1)你知道有哪些无偿献血的模范人物的事迹吗?(2)对于无偿献血,我们经常听到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献血对身体有害,有人说对身体有益,根据你的调查和掌握的资料能对公众对此问题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吗?教师小结:对于无偿献血,大家的共识很积极、客观,无偿献血的精神代表了新时代的正能量。无偿献血,有益健康,利人利己。部分同学的担忧,相信医务工作者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消除隐患。(3)假如我们身边有人需要输血 你有献血的资格吗?我们能为无偿献血做些什么呢?小结:

8、爱心无限 生命无限 无偿献血 生命因爱而延续 展示搜集的有关资料,讨论展示问题:血型的发现:红细胞凝集 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凝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了凝集现象;遇到另外一些人的血浆时,不会发凝集现象。经进一步的研究,兰德施泰纳发现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是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是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血型的分类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种类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

9、、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慧眼识珠(1):某人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急救。验血表明,此人的血液与A型血清和B型血清均发生凝集反应,由此可知,此人的血型为( )A、A型 B、AB型C、B型 D、O型学生分析讨论:解题关键:明确血型的红细胞中所含的凝集原和血清中所含的凝集素是解题关键。解题原理:根据血清中所含凝集素的种类及凝集反应原理,可判断此人红细胞同时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其血型应该为AB型。答案展示:B 猜测、讨论、交流有的同学认为:鉴定需要红细胞有的同学认为鉴定需要血清。有的同学认为鉴定需要血浆。模拟活动、我“型”我诉:李文同学:我模拟甲,“我”的血液分别和A标准血清和B标准血清混

10、合,发现和A标准血清发生了凝集反应,说明我的血液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所以甲的血型应该是B型血。张天印同学:我模拟乙,“我”的血液分别和A标准血清和B标准血清混合,发现和A、B标准血清都发生了凝集反应,说明我的血液红细胞含有A、B凝集原,所以乙的血型应该是AB型血。汪宽同学:我模拟丙,“我”的血液分别和A标准血清和B标准血清混合,发现和A、B标准血清都不发生了凝集反应,说明我的血液红细胞不含有凝集原,所以丙的血型应该是O型血。侯瑞龙同学:我模拟丁,“我”的血液分别和A标准血清和B标准血清混合,发现和B标准血清发生了凝集反应,说明我的血液红细胞含有A凝集原,所以丁的血型应该是A型血。慧眼识珠(2)

11、:甲、乙两人同去献血,甲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与B型血清不发生凝集;而乙的红细胞与A、B两种血清均不发生凝集。他们两人的血型是( )A、甲为A型 ,乙为B型B、甲为AB型,乙为O型C、甲为B型 ,乙为O型D、甲为AB型 ,乙为A型答案展示:C合作探究、讨论分析:阅读和观察教材P47“分析讨论”和表3.31,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 各种血型的人输血时可接受哪几种血型的血液?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讨论交流、表达观点:v 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时,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凝集成团的现象。所以输血前要鉴定血型。v 规律:同型血之间可以互相输血;血液为AB型的人可以接受其他各种血型的血液;

12、而O型的血液可以输给其他各种血型的受血者。画龙点睛:输血时以输 同型血 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 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 AB 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四种血型间的输血关系图表。慧眼识珠(3):若A型血的人失血过多,抢救时应该给他输入( )A、A型血 B、 B型血C、AB型血 D、 O型血解析: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这是最重要的原则。答案: A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1)大面积烧伤患者;(2)非缺铁性贫血患者;(3)血流不止者。解析: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贫血可能是因为红细胞量不足;血小板可以促进凝

13、血、加速止血。答案: (1)大量血浆;(2)红细胞;(3)血小板。感受兰天鹏作品 感动生命:人生总有坎坷不平的时候谁希望生命的波澜就此平息此时,每一滴都可以激起生命的波澜每一滴都是爱心的凝聚小组竞赛,积极抢答。1、成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2、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有生命危险3、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 30%,就有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 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不会影响身体健康5、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60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展示搜集的无偿献血的英雄模范:v 献血模范:郭明义v 首届无偿献血大使:蒲存晰 杨澜v 身边教我们知识的老师们等对调查和网上搜集的资料进行辩论、交流、表达:献血的益处:v 可预防、减缓高粘血症状。v 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v 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血液的更新等。献血的担忧:乙肝、艾滋病属于血液传染病,献血、输血的时候可能会因疏忽而被传播。讨论发言:初一学生不到法定的献血年龄。可是 能义务做无偿献血的动员者、宣传者等。设计无偿献血的标语、宣传画、公益广告等。重温血型发现史,能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智慧和结晶,更有激情和兴趣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一步步寻觅血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