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 岳麓.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21354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 岳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 岳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 岳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 岳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 岳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 岳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 岳麓.ppt(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3讲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 开眼看世界1 背景 鸦片战争前后 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同时 中国与世界联系相应扩大 为了解西方 抵御侵略 先进的中国人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外国资本主义 2 代表人物及主张 1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 魏源编成 海国图志 提出 的思想主张 3 影响 开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 体用之争1 争论问题 是否采用西方文化变革救世 2 内容 1 洋务派 倡行 中学为体 主张采用西方科技自强求富 2 顽固派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

2、格局 3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西学为用 3 评价 1 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 2 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 维新思潮1 背景 19世纪90年代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的形成 2 康有为 1 活动 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 撰写 新学伪经考 和 等著作 2 特点 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相融合 3 影响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民族资产阶级 孔子改制考 儒家经史 3 梁启超 积极宣传民权思想 用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4 谭嗣同 以资产阶级自由 平等的观念 批判专制君权 宗法等级制度及 倡导男女平等 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5 严复

3、是系统介绍近代西方文化的第一人 借用进化论 物竟天择 的原理 阐明了中国实行变法维新的必要性 进化论 纲常礼教 适者生存 6 论战 1 原因 维新派和顽固派思想存在严重的分歧 2 内容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要不要废 八股 提倡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 3 影响 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兴民权 思想解放 理解掌握 中体西用 思想 1 中体西用 即以封建正统思想观念为根本 把西学的 用 嫁接到中学的 体 上 严重削弱了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 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 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 中体西用 是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

4、清王朝腐朽 没落的旧制度 违背了 只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这一原理 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最终以破产告终 归纳概括 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1 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 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2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 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3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 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践 1 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卷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 革命第一大功臣 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 民主科学 自由平

5、等B 民主共和 主权在民C 托古改制 变革维新D 开设议院 变法图存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直接判断和排除法两种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在 变法通议 中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开设议院 变法图强 据此可直接判断D正确 利用排除法解答 A为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思想 B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C为康有为的思想 答案 D 2 2009年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评论一 百年喜读樽前兆 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 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评论三 欲制夷患 比筹夷情 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天演论 D 变法通议 解析

6、 三个评论的含义大概是 这一性质的著述人们以前很少看到 它介绍了大量外国的情况 对抵制外国的侵略非常有用 而 海国图志 是魏源所写的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专著 其目的就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 答案 A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 背景 1 民国初年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袁世凯倒行逆施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得到发展 3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 民族资本主义 民主政治 2 标志 1915年9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 思想阵地 新青年 4 活动基地 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

7、学 以 为办学宗旨 使之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青年杂志 兼容并包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 维护专制制度的旧道德 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树起了 的大旗 3 提倡新文学和 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 提倡文化平民化 旧礼教 打倒孔家店 白话文 三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意义1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领域的延续 2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以空前沉重的打击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3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推动了的发生 思想文化 专制主义 五四运动 理解掌握

8、新文化运动的 新 综合分析 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1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 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 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 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 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反对封建礼教 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 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 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 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的 4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

9、度的 武器 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 手段 提倡新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以儒学为基础的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1 2008年高考海南卷 1920年 教育部颁布法令 规定从当年秋季起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 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 取得了重大突破B 被全社会所认同C 推动了政治改革D 取得了彻底成功 解析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为新文化 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文化载体 推动了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 因此 取得了重大突破 答案 A 2 2009年淄博市高三调研检测 天演 物竞 淘汰 天择 等词语 渐成报纸文章的常用词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 许多人用这些词语命名

10、 原名胡嗣穈的胡适 也从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中取 适 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 这反映了 A 开眼看世界 成为一股社会思潮B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是文化主流C 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D 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解析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出现在19世纪末的中国 不是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为代表的 开眼看世界 思潮 也不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洋务思想 这一时期 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是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 因此 这不是崇洋媚外 而是要在中国实行制度变革 答案 D 一 近代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二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指导思想和特点1 第一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

11、中日战争 1 主要内容 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即 器物 观 2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3 特点 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挽救民族危机 停留在 器物 的表层阶段 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 第二阶段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1 主要内容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2 指导思想 由自由平等 天赋人权发展为 三民主义 3 特点 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 还要学习政治制度 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已发展到学习西方 制度 的深层阶段 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 3 第三阶段 新文化运动时期 1 主要内容 前期主要宣传民主 科学思想 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

12、思主义 2 指导思想 前期是民权 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3 特点 彻底否定封建传统 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 思想 的层面 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 达到了高潮 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 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2009年高考广东卷 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 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 如盲鱼生长黑壑 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 A 君主B 科学C 西学D 民权 解题指导 联系题目中材料所述的 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 信息可知 梁启超谈论的是政治方面的内容 据所学知识 梁启超主张 兴民权 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13、 答案提示 D 本题命题形式灵活 以 我国四亿多民众 被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了数千年 犹如生长在黑暗中的瞎眼鱼 不知道天地间还有民权 为命题切入点 考查维新的民权思想 贴近社会生活 体现了关注热点的命题趋势 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 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非尔者 则虽今日变一法 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 学步效颦 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 新民说 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 其隆盛耶 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 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 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 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敬

14、陈六义 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 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 俾之脱胎换骨 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 他者吾无望矣 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 其或有以自觉 此 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 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1915年10月 1 结合材料一 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 新民 与 新青年 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 新青年 新 在哪里 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 根据以上材料 概括梁启超 新民

15、理念与陈独秀 新青年 理念之间的关系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新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 并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回答第 1 问时 注意对题目的解读 答题项是 培植 新民 与 新青年 的原因 回答第 2 问时 注意对题目的解读 答题项有二 一是 新 在哪里 一是 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回答第 3 问时 注意对题目的解读 答题项是 梁启超 新民 理念与陈独秀 新青年 理念之间的关系 因此答案宜着力于 关系 上 答案提示 1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 使他们认识到 以旧国民 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 培育新的国民 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

16、新 在成为自主的 进步的 务实的 开放的 勇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 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 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 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 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 陈独秀继承发展梁启超的 新民 思想 目标具体锁定在 新青年 上 更符合实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高考明显地加强了综合能力考查 本题选取相关材料 要求分析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时代精神 并要求概括梁启超 新民 理念与陈独秀 新青年 理念之间的关系 本题告诫我们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应注意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材料一六十年来 万国通商 中外汲汲然言维新 言洋务 言海防 或是古而非今 或逐末而忘本 求其洞见本原 深明大略者 有几人哉 年来当道讲求洋务 亦尝造枪炮 设电线 建铁路 开矿 织布 以起而 应之矣 惟所用机器 所聘工师 皆来自外洋 上下因循 不知通变 德相俾斯麦谓我国只知选购船炮 不重学艺 尚未知富强之本 非虚言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增订新编 材料二善夫张靖达公云 西人立国 具有本末 虽礼仪教化 远逊中华 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 育才于学堂 议政于议院 军民一体 上下同心 称实而戒虚 谋定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