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77页安全管理着力点危险源辨识理论基础、技巧和方法风险评价与分级案例)

上传人:乡**** 文档编号:130210494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77页安全管理着力点危险源辨识理论基础、技巧和方法风险评价与分级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77页安全管理着力点危险源辨识理论基础、技巧和方法风险评价与分级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77页安全管理着力点危险源辨识理论基础、技巧和方法风险评价与分级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77页安全管理着力点危险源辨识理论基础、技巧和方法风险评价与分级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77页安全管理着力点危险源辨识理论基础、技巧和方法风险评价与分级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77页安全管理着力点危险源辨识理论基础、技巧和方法风险评价与分级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77页安全管理着力点危险源辨识理论基础、技巧和方法风险评价与分级案例)(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 内容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危险源辨识的技巧和方法第四章风险评价与分级第五章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基本思路第六章风险预控实施案例 1 安全生产的难言之隐1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2 集团 企业领导没有不重视安全的 3 员工谁都不希望受到事故伤害 4 安全管理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事故还是在发生 是什么环节 人 机 料 法 环 管 出了问题 安全管理究竟该管什么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从保护人的健康和安全出发 预防事故的发生 这也是安全管理绩效好坏的重要评价指标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2 什么是事故 定义1 事故是一种造成人员伤害和 或

2、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摘自H W 海因里希 F 伯德 事故预防 定义2 事故是造成人员伤害 死亡 职业病 或设备设施等财产损失和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定义3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意外事件叫生产安全事故 定义4 造成死亡 疾病 伤害 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 事先没有预见到的 外来的 违背被当事人主观意愿的事件 非当事人意愿 至少可以说是当事人没想到 说明 生产安全事件 事故 不是有意发生的 有意发生的属刑事案件 不是生产安全的管理范畴 2 什么是事故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事故的基本特性 另类读解 普遍性 自然界中充满着各

3、种各样的危险 人类的生产 生活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危险 所以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普遍存在 控制事故的必要性随机性 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 形式 规模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 何时 何地 发生何种事故 其后果如何 都很难预测 事故控制的复杂性突发性 系统由安全状态转化为事故状态实际上是一种突变现象 事故一旦发生 往往十分突然 令人措手不及 控制事故具有挑战性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事故的基本特性 潜伏性 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变性 但在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一个量变过程 亦即系统内部相关参数的渐变过程 所以事故具有潜伏性 事故具有隐蔽性因果相关性 事故发生的必然有其原因 尽管事故是由系统中相互联系 相互制

4、约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故具有可认知 可感知特性 引发事故的各要素间具有逻辑推理特性 不可能存在引发事件的孤立要素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事故的基本特性 宏观上的不可避免性和微观上的可预防性 由于危险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人们在生产 生活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随时存在 从大范围 宏观上看 人们采取措施预防事故 只能延长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 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而不能完全杜绝事故 但就某个局部或个体来讲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控制措施来预防事故发生或者延缓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 预防事故的工作可为 且大有作为 安全管理岗位的存在是必要地 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是微观管理

5、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2 为什么会发生事故 当事故发生后要进行调查和原因分析 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哪里出了问题 哪里出了问题表明我们的作业活动中一定存在问题 才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什么是问题 问题是标准 预期 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 解决问题至少有几种出路 如果问题是标准太高所带来的 那么降低标准就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果是标准太低所带来的 那么提高标准就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果标准恰当但还是存在问题 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实际的环境和所用的人员导致问题的出现 安全管理不能怀疑标准 但安全标准实际上并不完善 完美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2 为什么会发生事故 就安全生产或安全管理范畴而言 我们所说的问

6、题就是隐患 什么是隐患 就是在某个条件 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什么是安全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 规章 标准 规程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 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不安全状态 机 料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 生产环境的不良 环 和生产工艺 法 管理上的缺陷 管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三圆环 事故致因理论 从这一理论出发 可以把任何一个复杂的危险源系统都分解成 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 物 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三个子系统 并以三个圆分别表示这三个子系统 那么 每两个圆的交叉部分就为可能发生

7、事故的区域 而三个圆的交叉部分就为高事故几率区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事件 GB T28001 2011 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 3 8 无论严重程度 或者死亡的情况 危险 OHSAS18001 2007 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 3 8 等伤害的根源 状态或行为 或他们的组合 危险源 GB T28001 2011 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 或 健康损害的根源 状态或行为 或其组合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危险源和隐患的关系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作业活动 危险源 隐患和事件的关系 知道风险并主动去控制风险 是事故预防的关键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1 认识 感知事故源头的

8、基本要求 2 事故预防的必然要求 3 安全管理关口前移 增加一道预防事故的保险 4 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4 3 1要素 组织应建立 实施并保持程序 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要求 安监总管四 2011 128号 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 中企业达标标准 按相关规定对本单位的生产设施或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 分类和风险评价 分级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着力点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基本术语 危险源 3 4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 或 健康损害 3 8 的根源 状态或行为 什么是根源 1 使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 例如犯错误的根源 2 起源 于 发

9、生 于 例如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 根源 就是能量及其载体 能量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 根源 爆炸品 汽油 钴60 烟草 运行的烟草配送车 开动的汽车 如 机械能 电能 势能 热能 核能 危险物质 如含有化学能 生物能 等 什么是状态 1 状貌特征与动作情态 2 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 状态 人在高处作业 高处的钢筋 叉车举起罐笼 手工举起重物 什么是行为 工作场所内人员的行动表现 如 行走 跑步 手拉铁屑 随地吐痰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基本术语 危险源辨识 3 7 识别危险源 3 6 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特性 特性是该物质特有的性质 1 某一事物所特有的

10、性质 2 特殊的品性 品质 性质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与他事物不同的特征 性质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酸性 碱性 化学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呈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 状态 熔点 沸点 密度等 能量意外释放论 1961年吉布森 Gibson 1966年哈登 Haddon 等人提出了解释事故发生物理本质的能量意外释放论 经伤亡事故的原因调查发现 人受伤害的原因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 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异常或意外转移 并且这种能量意外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在正常情况下 能量是在人们控制之下的 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

11、 转化和作功 若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 就会发生能量的意外释放或转移 从而形成事故 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能量意外释放论原理图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伤亡事故的致因因素模型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两类危险源 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能量物质或能量载体 危险物质 称作能量物质或能量载体危险源 或称第一类危险源 诱发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诱发意外释放能量因素危险源 或称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

12、要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因素 实际不可能识别充分 两类危险源论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从安全功能的角度 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 由于设计 制造缺陷造成的 也可能由于维修 使用不当 或磨损 腐蚀 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要求的标准 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如果标准 作业指导文件错误 指导人们作出的行为也是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 使屏蔽破坏或失效 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很可能是由于人机匹配 生理 心理 教育 培训 企业 社会 家庭等原因造成的 两类危险源论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

13、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解标准要学会标准必须弄懂标准规定了什么 标准没有规定什么 标准规定或没有规定什么 通常限定在 5W2H 的范围内进行思考即 Why 目的 为什么 Who 谁 What 是什么 When 何时 Where 何处 How 如何 什么方法 Howmuch 多少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组织应建立 实施并保持程序 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确定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应考虑 a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辨识范围 所有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 包括承包方人员和和访问者 的活动 辨识范围 所有人员 c 人的行为 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辨识对象 人员方面 d 已识

14、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 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辨识范围 延伸到了工作场所周边 比如围墙外有高噪声作业 外部喷涂作业等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4 3 1 e 在工作场所附近 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如果将清洗油倒入地下管网 既是重要环境因素 也构成危险源 倒入下水道的油 特性是油遇火源燃烧 油挥发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星发生爆炸 注1 按环境因素对此类危险源进行评价可能更为适合 f 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 设备和材料 辨识范围 所有设备 设施和材料 g 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 材料的变更 或计划的变更

15、 辨识范围 活动内容 工艺方法 原材料变化时 如 四新运用时 h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临时性变更等 及其对运行 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辨识范围 安全管理规定变化时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4 3 1 h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临时性变更等 及其对运行 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辨识范围 安全管理规定变化时 i 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辨识要求 必须考虑组织应承担的法律义务 j 对工作区域 过程 装置 机器 或 设备 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 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辨识要求 工艺设计及工作安排时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职业

16、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4 3 1 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 a 在范围 性质和时机方面进行界定 以确保其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体现了风险预控的目的 不是事后分析 即 作业进行前应先辨识危险源 进行风险评价 符合 三思而后行 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4 3 1 不同风险的识别方法建议 1 四新 运用的安全认知不足 安全评审的方式解决 2 技术文本 作业指导文件错误 安全评审的方式解决 3 达成作业活动目标的固有输入条件 人 机 料 环境 危险源辨识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危险源辨识的技巧和方法 危险源的基本要求 会识别危险源会表述危险源会评价出不可接受风险会策划 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需的方案 关于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的思考 在没有使用电的地方 是否发生过触电事故 谁见到过被诅咒而死亡的人 卧躺着的人会摔跤吗 谁被一盒火柴炸伤了 谁被天上掉下的羽毛砸伤了 谁在使用小型干电池时触电了 架空的高压线能量很大 为什么我们从下面过没有被电击 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快 能量大 为什么我在教室里没被车撞 第三章危险源辨识的技巧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公共安全/评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