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A)地理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0174723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A)地理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A)地理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A)地理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A)地理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A)地理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A)地理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A)地理试卷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试卷(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位于日本九州东北部的甲村放弃了政府鼓励扩大水稻种植以确保粮食安全的发展政策,于1961年开

2、始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大规模种植新梅与栗子等,土地收入快速增长。之后又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并进行社区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依据材料推测甲村所在地区的地形最可能是A平原B高原C盆地D丘陵山地2种植新梅与栗子等在甲村获得成功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变化 技术的不断提升 土地的高强度开发 政策的大力支持A BC D3甲村的生产模式可以A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 B缩小城乡经济差距C使乡村经济超过城市 D促进人口从城市流入乡村【答案】1D2A3B【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该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大规模种植新梅与栗子等果树。因此当地的地形不适宜种植水稻,适宜种植树木,当地的地形最可能是丘陵、山地。故D正确,ABC

3、错误。2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经济作物需求量日益加大,故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当地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通过技术的提升,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果实的品质,故正确;土地高强度开发,是指建设用地总量占行政区域面积的比例,与种植新梅、栗子等在甲村获得成功无关,故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日本政府鼓励扩大水稻种植,故错误。正确,所以该题选A。3该村由种植水稻转变为种植更高收益的新梅和栗子,获得的土地收入快速增长,对城市的老龄化现象没有影响,故A错误;该村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并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进行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该生产模式能够缩短城乡收入差距,故B正确;该

4、村的生产模式只是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收益,但是乡村经济不会超过城市,故C错误;由题可知,土地收入增长后,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并进行了社区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会流向城市,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2006-2011年,三峡库区上游干流河道与支流香溪河交汇处附近的泥沙冲淤厚度变化如下图所示。香溪河泥沙输移集中在汛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泥沙淤积最为严重的河段是A谭家河纱帽山河段 B凿子石油娄沟河段C老鼠石张家滩河段 D木家湾张家滩河段5孔岭一羊圈子河段泥沙所受冲刷作用最大的时间段,最可能出现在A3-5月 B6-8月C9-11月 D12-2月6与纱帽山段相比,影响香溪河

5、河口泥沙冲淤厚度的主导因素是A植被状况B地形起伏C河道宽度D水位顶托【答案】4C5B6D【解析】4读图可知,老鼠石张家滩河段,河道宽阔,泥沙淤积厚度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5受季风影响,当地68月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最大,流水冲刷作用大,故B正确,A、C、D错误。6香溪河河口与纱帽山段相比,植被、地形、河道宽度差异并不明显,河口泥沙淤积更厚,是受长江下游水位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故D正确,A、B、C错误。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下图是我国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返迁指流动人口返回原籍地工作生活的行为)。据此完成

6、下面小题。7据图判断可知A流动人口4050岁男性数量最多 B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C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 D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8下列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的主要因素有乡村基础设施 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人口政策 城市环境质量ABCD【答案】7B8C【解析】7图中显示,流动人口1525岁男性比重最大,因此该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多,A错误。图中显示,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B正确。图中显示,流动人口50岁以上女性数量最少,C错误。图中显示,返迁人口中比重最大的是4050岁年龄阶段,而流动人口中比重最大的是1525岁年龄段,年龄结构变化明显不一致,D错误。故选B。8与城市相比

7、,乡村基础设施始终处于劣势,因此乡村基础设施不是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的主要因素,不符合题意;由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城市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和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符合题意;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城市制订的限制人口政策,使得部分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符合题意;与乡村相比,城市的环境质量一直以来具有劣势,但依然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因此城市环境质量不是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的主要因素,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左图为热岛强度(UHI)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右图为我国华北某特大城市热岛效应强度(UHI)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

8、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一年中,该城市A秋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强 B春季多大风降低了热岛效应强度C中午前后强度最大 D日较差小于年较差10由右图可以判断,该城市的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表明A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最强 B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C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 D15时22时,市区升温显著11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的季节差异反映出A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差异 B日变化与昼夜长短无相关性C春季郊区气温日较差最小 D夏季郊区的植被长势最好【答案】9B10A11D【解析】9一般我们把35月视为春季,68视为夏季,910月视为秋季,122月视为冬季。读图可知,秋季中10月和11月的热岛强度较低,而冬

9、季每月的热岛强度都较高,因此一年中,该城市冬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强,不是秋季,A错误。图中显示,该城市35月风速最大,热岛强度降低,因此春季多大风降低了热岛效应强度,B正确。右图显示,不同季节热岛强度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但中午前后各季节的热岛强度都较小,不是最大,C错误。从左图可以看出,各月平均热岛强度在一年中最大相差0.4左右,从右图可以看出,热岛强度一天之中最小相差(夏季)2左右,很明显,日较差大于年较差,D错误。故选B。10由右图可以看出,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强度最大,因此热岛环流最强,A正确。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5时8时,一般位于日出前后,太阳辐射较弱,因此此时市区均

10、温不是最高,B错误。图中显示,秋季和冬季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有明显降低的时段,因此不是持续加强,C错误。一般情况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即14时,以后气温应呈下降趋势,因此15时22时,市区不会升温显著,D错误。故选A。11右图中显示,在一年中,夏季的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最小,冬季、秋季和春季0时7时,热岛强度最大,而夏季这一时段热岛强度明显较低,导致热岛强度日变化较小,这说明夏季郊区夜晚气温不低,导致夏季城市与郊区相差不大,这是因为夏季郊区植被茂盛,调节气温的功能强,夜晚降温慢,导致夏季此时段热岛强度明显低于另外三个季节,从而导致夏季的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最小,D符合题意。右图中显示,该

11、城市春、秋、冬三季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差值相差不大,而这三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差异较大,因此说明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差异关系不大,排除A。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的季节差异不能反映出日变化与昼夜长短无相关性,排除B。春季时,华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郊区气温日较差应较大,且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的季节差异不能反映出春季郊区气温日较差最小,排除C。故选D。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6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太巴列湖(位置见下图)是巴勒斯坦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湖岸地势多陡峭。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米,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

12、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1)比较太巴列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2)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太巴列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6分)(3)分析太巴列湖的主要补给类型。(6分)(4)简述太巴列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答案】(1)太巴列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2分)水量稳定,年际变化较小。(2分)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2分)水量年际变化较大。(2分)(任答3点)

13、(2)该湖湖面地势低,温度高;(2分)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2分)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2分)(3)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2分)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2分)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大量地下泉水补给。(2分)(4)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2分)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2分)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2分)【解析】题目通过中东地区死海流域的河湖分布,水量特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总结分析能力。(1)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

14、、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根据图中太巴列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太巴列湖有河流流入、流出,是外流湖、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是内流湖、咸水湖,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2)该问题难度较大,注意审题,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形成类似于山谷风的热力环流,从而引起狂风巨浪。(3)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方面。结合材料信息,太巴列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雨水补给较多;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湖水

15、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等。(4)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结合湿地减少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气候:湖泊及周边地区水分蒸发减少,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生物资源: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供给: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的供给等。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新西兰虽是一个奶业生产小国,却是一个奶业贸易大国。2008年中国一新西兰自贸区实施以来,新西兰成为中国在全球奶业市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9年8月1日,中国伊利集团全资子公司正式完成对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威士兰乳业的收购,中国企业也成为新西兰乳品行业最大的海外投资者。除了伊利之外,光明、雅士利等国内知名乳企都在新西兰投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