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pptx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30174639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X 页数:80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pptx(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 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1 定义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 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 的状态下 所能承受的某一 规模下各种 的能力 其中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 资源 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 水环境和 环境承载力等 3 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 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高 对外开放程度高 因而资源环境承载力高 答案B 3 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一样的吗 提示不一样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因此人口 资源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也

2、不同 2 任务探究区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 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的14亿多人口 为什么 2 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消费习惯 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量将会怎样变化 成果展示 1 不能 自然资源质量低 数量少 粮食产量低 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低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 可利用的资源种类和数量有限 对外开放程度低 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数量少等 2 人口数量减少 1 反映该岛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A 25万B 30万C 35万D 45万 2 资源环境承载力 A 只受资源丰富程度影响B 与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C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 与对外开放程度无关 答案 1 D 2

3、C 答案D 答案D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存在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 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2 结合我国国情 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成果展示 1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面临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 增长过快 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 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科技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使人口 资源 环境协调发展等 1 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A 约15 16亿B 15 1亿或16 6亿C 约8 9亿D 约14 15亿 2 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地区开放程度

4、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国家人口政策A B C D 答案 1 C 2 A 3 综合活动区释疑教材拓展视野 图表问题巧点拨 教材第21页探索 点拨1 根据材料中南锣鼓巷长 宽推算南锣鼓巷的面积 再根据每平方米1 5人即为紧急报警状态 得出整个南锣鼓巷紧急报警状态时的人口数量 2 一个区域的资源 环境 社会经济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区域开放程度等 决定了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 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即会产生社会经济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所以一个区域容纳人口数量也存在报警指标 需要根据区域资源 环境 经济水平 科学技术 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进行衡量估算 答案1 南锣鼓巷容纳9444人时 开始出现报警状态

5、2 存在报警指标 可以根据区域资源 环境 经济水平 科学技术 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进行衡量估算 教材第22页活动 点拨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来说明 我国人口数量巨大 生产力还比较低下 满足人口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资源能源消耗巨大 为了保障未来发展 必须设置资源红线 答案我国人口数量大 对粮食需求量大 耗水数量大 且生产力较为低下 增加粮食总量部分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大量消耗水资源等较为落后的措施 对耕地的破坏 水资源消耗和污染巨大 所以要设置耕地资源 水资源红线 教材第23页思考 点拨先理解两个概念 再对比其限制性陈述 如 所能承受的 与 适宜 不妨碍 等 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较大的范围

6、而人口合理容量是适宜的人口数量 答案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限制性较弱 人口合理容量的限制性较强 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示的人口数量较多 人口合理容量表示的人口数量较少 教材第24页活动 点拨黄河以河口以上为上游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或高原山地气候 西宁 兰州为典型的河谷城市 两岸山地耸立对峙 河谷内的河漫滩平原才是较为理想的城市建设用地 空间区域较小 兰州临黄河干流 水资源较为丰富 水资源对兰州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小 兰州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植被严重不足 也极大限制了兰州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西宁为高原河谷城市 环境条件更为欠佳 资源环境承载力更小 而东部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城市向四周拓

7、展均无限制 沿河均存在较为丰富的水源 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水热条件适宜 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人口合理容量大 答案黄河上游河谷城市以兰州为例 在两岸山地限制下 城市用地受限极大 沿河水资源较为丰富 城市用水较为充足 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植被稀疏 所以人口合理容量小 黄淮海平原城市以洛阳为例 地势低平开阔 沿河水源丰富 水热组合状况良好 气候适宜 人口合理容量较大 教材第26页思考 点拨1 我国人均资源量较少 有大面积高原 山地及干旱地区 过度开垦 开采资源能源 势必会影响未来后代人的生存 人口合理容量较小 2 人口是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 我国人口数量巨大 人口增长很快 在低工资标准 低收入水平的状况

8、下 巨大的劳动力人群为社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人口多也是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这也就要求社会生产必须保障如此大量人口的生活需求 刺激着社会生产的大发展 答案1 资源能源 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 对外开放程度等 2 我国人口数量增加很快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 也为社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教材第26页作业题 点拨1 根据材料人口 耕地面积数据 计算得出人均耕地面积 以耕地作为主要约束条件 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做比较 可以判断是否达到 超过警戒线 即是否合理 2 1 自然资源过早透支 而人类社会生产仍然需要继续 势必从自然界的 下一个年份 预支资源 如此

9、将导致资源加速枯竭 环境压力增大 2 随着人口数的增加 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加快 所以会使得 地球超载日 提前到来 3 北京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年均降水量较少 城市人口数量巨大 对水资源需求量大 水资源成为北京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 短板 所以需要根据水资源状况 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 答案1 汶川县重建后的人均耕地面积每人0 06公顷 超过联合国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面积警戒线0 05公顷 所以人口容量合理 2 1 地球资源枯竭加快 环境破坏程度加剧 2 人口数量激增 对自然资源消耗加速 所以 地球超载日 一年比一年早 3 北京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降水较少 而北京市人口数量庞大 水资源是北京市资源环

10、境承载力的 短板 所以要根据水资源状况确定人口规模 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 查找中国主要自然资源数据 分析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 短板 2 选择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 收集该国发展资料 为中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提供借鉴经验 3 为提高所在地人口合理容量 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示与评价略 4 课后检测区夯基固本练速提能 1 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 6分 2 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8分 答案 1 0 0013km2 人0 0012km2 人8234m3 人 答案 2 耕地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 少占耕地

11、 积极开发宜农荒地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 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 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 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6分 4 该地区未来20年人口数量将进入高峰期 结合所学知识 请为提高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 答案 3 淡水节约用水 防止水污染 建设水利设施 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答案 4 加强对资源的勘测 开源节流 挖掘资源潜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提高人口素质 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 控制污染 保护环境等 1 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 简述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 8分 2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大的地区之一 据分析研究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 简述西藏地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 8分 答案 1 水热条件好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自然条件优越 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 科技水平高 对外开放程度高 人口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答案 2 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 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增多等 3 如何判断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 8分 答案 3 判断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应考虑该地人口与经济 资源 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