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0165596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夏银川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夏银川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宁夏银川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宁夏银川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温馨提示:检测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20分(其中卷面分为4分)一、 积累(36分)1.默写。(16分)(1) ,在河之洲。 诗经(2) ,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4)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 过零丁洋(6)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 陋室铭(7) ,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9)李白的行路难中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

2、理想的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 。(10)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既预示大雨即将来临,又烘托诗人暗淡愁苦的心境。(1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 。 (12)岳阳楼记中记叙了滕子京治理巴陵郡取得的政绩是:“_,_。”2.依据所给信息填空(2分) 一书的作者被称为“亚圣”,书中记录了他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 ,对后世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文章气势磅礴,说理严谨,议论尖锐。3.给下列每个成语填入一个正确的字:(4分) 郑重其( )( )海桑田 锋芒( )露 迫不( )待4.将备选的三个句子分别填入下面语段中的空缺处,使表

3、达准确连贯。(填写序号)。(3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一个好的家风比什么都强。家风, ;家风, ;家风, 。是现代家庭教育的渊源与根基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风气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和文明的延续5.仿句(2分)点、横、竖、撇、捺,一笔一画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方块字。一个“山”字横竖之间,耸立着山的巍峨和险峻;一个“火”字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按下指纹,就能把门打开;一进入房间,窗帘就缓缓拉开,空调、热水器、音响、空气净化器瞬间全部智能开启,扫地机器人早已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如今,这些在科幻电影里的

4、场景已不再“科幻”,智能家居已经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家居已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门禁、马桶、油烟机、燃气灶、洗衣机、电视机、净水器、冰箱等等,这些设备共同的特性,就是可以远距离操控,同时还和网上购物结合在了一起。“人工智能”从一个陌生的词汇到一个“司空见惯”的“技能助手”走入寻常百姓家。医疗、教育、交通、旅游、养老、物流、城市管理等逐渐变得便捷轻松。7.漫画(4分)(1)为漫画拟一个标题。(1分)(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3分)8.根据以下信息,请你代表初三(1)班同学写一份请柬(3分)(1)活动主题:分享好书,交流读书感悟的“读书沙龙”活动(2)邀请嘉宾:张老

5、师(3)活动地点:初三(1)班教室(4)活动时间:6月1日下午15:00 二、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彼竭我盈(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佳木秀而繁阴( )乡为身死而不受( )10.翻译两题,用“”符号将第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6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1.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请结合范仲淹的渔家傲谈谈景物与情感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2分)12.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在渔人进

6、入桃花源后对桃花源的环境进行描写,有什么用意?(2分)13.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在文末感慨“微斯人,吾谁与归”,爱莲说中周敦颐感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请分析他们这两句话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相同点?(2分)(二)(10分)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

7、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

8、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

9、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5.第三段划线句子列举了三种人的表现,都是缺乏恒心的行为,是否脱离文章的论点?为什么?(2分)16.第五段画“ ” 的两句话顺序是否恰当?为什么?(2分)17.第五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2分)18.最后一个自然段中鲁迅的话应该怎样理解?(2分)(三

10、)(14分) 爸,我要走了农村娃书读得迟,七岁的时候,我才背起书包对父亲说:“爸,我要走了。”父亲满脸欣喜,两眼迸出热乎乎的希望用满是茧子的手抹了抹我的小脑袋说:“仨儿,从今儿起,你就是咱们家的读书人了,到哪儿都要争气。”自那,“爸,我要走了”这句话就一直伴随着父亲和我,至今依然。从我背起书包,走出家门开始读书求学的那一天起,家里再穷,父亲也要想方设法给我开设“小灶”,为我的人生道路去布点一个农民父亲所仅有的那点热度:有时,父亲趁我晚上睡着的时候悄悄把我的书包解下来洗刷干净,并用一夜的时间坐在火塘边上为我烘干,让我背在身上都能闻到父亲的味道、烟火的味道;有时,父亲会在我的书包里偷偷地放一支崭新

11、的铅笔或几颗水果糖,甚至塞给我几颗老蚕豆、几个新鲜的桃子、栗子,既能解渴,又能饱肚,让我在放学的路上有足够的体力走回家来。五年级毕业准备乡考的那个晚上,父亲破例买给我一支红、黄、蓝三色的圆珠笔,我在毕业晚会上爱不释手地拿出来把玩、炫耀,感受着父亲带给我的幸福。乡考之后,我就离开村子到十几里外的地方去读初中,这是一段去时完全下坡、回时完全爬坡两头都黑的路。父亲为我舂米磨面,备足一个星期的口粮,说:“村口有几只不识字的狗,专门咬那些识字的人。”于是常常脚跟脚地把我送到那排柴篱笆村口。我站在篱笆墙外说:“爸,我要走了。”父亲就站在篱笆墙内,左手扶篱,右手搭眼,一直看着我走远。我这一去,要到周五的下午

12、至黑的时候才能回到家。父子之间的感情,一周一次是不是太少?然而,比这更少的还在后头。初中毕业,我考到一百六十多公里外的州府读高中去了,“爸,我要走了”也由一周一次变成半年一次,甚至有时候还要延迟到一年才能够说一次了。好在父亲在州府兼了一个闲职,时不时地到州府来开会,遇上周末,我还能跟父亲出去走走,从父亲身上去感知一点点乡息。每次出去,父亲都要亲自把我送回到学校门口,我站在学校门里说:“爸,我要走了。”而父亲就站在学校门外,点点头,目送我走入校园。本以为大学毕业了、工作了、有家了、有孩子了,我就可以回去多陪陪父亲,可回老家呆不过三五天,我又以工作忙、朋友约、孩子上学、那边的老人等等一番番理由和父

13、亲说“爸,我要走了”。我与父亲总是聚短离长,甚至就连说声“爸,我要走了”也是越来越少,我离父亲越来越远了。 2012年的春天,我当上自治州的一名政协委员。父亲极为高兴,可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他把自己曾经在政协会议上穿了二十年的麻布花衣递到我的手上说:“穿上它,到政协会议上为民建言。”我接过父亲的旧衣,穿在身上,站在父亲面前说“爸,我要走了”的那一刻,父亲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踉踉跄跄地走过来,用力扯了扯我身上皱皱褶褶的衣服,陪我走了很远一段路才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他平生最为高兴的神色,目送着我下山、走远。“爸,我要走了”,每一次离别,父亲都站在那里目送我离去,然后迎接我回来。这在样一次次的归来与离别中,我发现父亲脚步蹒跚了,白发增多了,而我也长大了,那份情感却越来越浓,分不开,扯不断 (原文有删改) 19.文章记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