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0165003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 A.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 B.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 C.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 D.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2“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世俗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

2、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B 家国同构C皇权和神权相结合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4王国维曾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这说明 A任人唯亲不如任人唯贤B宗法制易导致政局动荡C立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D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5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

3、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6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 B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C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 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7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先后消灭臧荼、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又赐封九位同姓诸侯王,管理地方,以后又陆续增加了中山国等。汉高祖广封同姓诸侯王A有利于确保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B导致汉王朝陷人混乱并短期而亡C迫使继任者不断调整统

4、治政策 D加快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步伐8. 史学家柳翼谋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下列表述与此观点不符的是A.出击匈奴、巩固边疆 B.设置郡县、管辖地方C.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D.控制思想、文化专制9. 魏晋南北朝时宰相事权,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材料中三省制演变A.从制度上消除了腐败的根源 B.是人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C.是权力分割与制约的产物 D.加强了中央对地

5、方的控制10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官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宋代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A地位越来越高可弹奏宰相 B是朝廷的耳目对朝廷负责C解决相权威胁的主要途径 D位卑权重以小制大的范式11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12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

6、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13朱元璋建国之后,废除宰相制,发布皇明祖训警告子孙:“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并敕谕群臣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这一做法A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 B消除了皇权旁落的隐患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堵塞了制度改良的可能性14“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

7、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不能A影响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损害明代法律的权威性C反映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 D体现对人情伦理的重视15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16下列选项中,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不相符合的是A男女

8、公民在政治权利上一律平等 B五百人议事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C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D陪审法庭是国家的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1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材料表明A政治体制的选择取决于自然环境B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古希腊各城邦选择了民主制C政治文明特点由地理环境所决定D特殊地理环境为古希腊出现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18下图中的十二块铜牌陈列于罗马广场,详细列出了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应广大平民要求设立B保障了平民利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用文字明示法律

9、规定,成为罗马法发展的里程碑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19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是因为它A内容丰富,体系完善 B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C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0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维护奴隶制C都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 (15分)行省制是元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

10、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元史卷91材料二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三 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

11、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并概括行省在设置上的变化。(6分)(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1分)(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地位。(8分)22.(15分)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选官方式,在北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古取士无如本朝路狭,唯有进士、明经二科。虽近设制举,亦又取人不多。是三者,大抵只考文辞、念诵而已。天下之士,有大才大

12、行而赋性不能为文辞就举试者,率皆遗之。向时天下无事,则此等人或在场屋,或在农亩,或为商贾,或为僧道,屈伏不能有所为,但怨望思乱而已。今昊(西夏王元昊)贼寇边,西陲用武,覆军杀将,中外震恐,兵寡粮匮,调发无所。当是之时,乃此等人踊跃快意,皆欲助贼为患,或更有盗贼屯聚,则为之倡首,惊劫州县,自图富贵之时也。其间忠义者,尚思因时驻屯而愿为朝廷之用者。然朝廷至今未悟,不加搜访。臣恐为他人所得,则中国处处皆为敌国也。-(北宋) 富弼上仁宗乞诏陕西等路奏举才武 材料二 统治者首先是不断完善科举制度本身,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解决科举考试程式 方面的不公。实行锁院制、糊名制、誊录制、殿试、覆试等,尽力减少在考试过

13、程中的人为因素,保证考试的相对公正与公平。对于考试过程中官员舞弊现象,予以严惩,以此减少落第士人的不满心理。其次是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充分发挥科举制度的縻士功效。-黄云鹤唐宋落第士人抗争及政府对策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科举取士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8分)(2)据材料二,概括政府应对科举弊端所采取的措施。(3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4分) 2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

14、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材料二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材料三议事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材料四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述制度有何特点?有什么积极意义?(8分) (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6分) (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什么相似之处?(1分)24.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梅文鼎(1633-1721年),清初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的民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