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0153378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200 大小: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ppt课件(2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2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定义 建筑工程治理通病是指 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 由于疏于管理而难于彻底根治的工程质量问题 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关键在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为消除公司在建项目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 促进工程质量的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满足顾客需求及期望 综合考虑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人 机 料 法 环 测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 我们应对容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分部 子分部 分项 子分项 工程进行重点监管 从设计深化 原材料控制 施工全过程 设备使用维护等方面着手 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全员参与管理 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3 一 土方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

2、及防治二 主体部分质量通病防治三 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四 地下工程及屋面防水质量通病防治五 安装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表现形式及防治措施 4 一 土方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土方工程常见质量通病有 基坑塌方 基土扰动 边坡超挖 场地积水 基坑 槽 泡水 填方边坡塌方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5 一 土方开挖 1 基坑塌方 1 1 现象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 基坑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塌现象 1 2 原因 1 开挖顺序不合理 2 地表水 地下水作用 3 边坡顶存在堆重或振动荷载等 4 未按要求放坡 1 3 预防 1 在斜坡等

3、地段开挖时 制定有效的开挖措施 2 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 应做好排水 降水措施 3 应避免在开挖好的坡顶上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 当场地条件限制必须离开基坑边1m 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 5m 且基坑边禁止行驶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 4 根据工程地质 水文及场地条件放坡 开挖深度超过3m 虽未超过3m 但工程地质情况较复杂的 应编制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专项方案 开挖超过5m的还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基坑四周汽车泵堆载 导致基坑水泥路面开裂 6 2 基土扰动 2 1 现象 基坑开挖后 地基土表层局部或大部分出现松动 浸泡等现象 原土结构遭到破坏 造成承载力降低 基土下沉 2 2 原因 1 基坑开挖

4、后未及时进行下道工序 施工机械或车辆行走造成的扰动 2 地基长时间爆晒 失水 3 冬季地基表层受冻胀 4 被水浸泡 2 3 预防 1 开挖后 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禁止边坡堆重 2 机械开挖时注意开挖顺序 3 做好降水措施 3 边坡超挖 3 1 现象 边坡面界面不平 出现较大凹陷 造成积水 使边坡坡度加大 影响边坡稳定 3 2 原因 1 采用了机械开挖 控制不严 局部多挖 2 边坡存在松软土层 3 测量放线错误 3 3 预防 1 机械开挖应预留0 3m厚采用人工修坡 2 对松软土层采取保护措施 避免外界车辆的振动 3 加强测量复测 严格定位 在坡顶边脚设置明显标志和边线 并设专人检查 4 场

5、地积水 4 1 现象 在建筑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完成后 场地范围内高洼不平 局部或大面积出现积水 4 2 原因 1 回填土未分层夯实 土的密实度不够 致使不均匀下沉 2 场地周围无排水沟或场地没有排水坡度 3 测量错误4 3 预防 1 土方回填时 应根据要求进行施工 如分层夯实等 2 场地面积较大时 应考虑排水的问题 3 测量工作必须到位 复核数据 5 基坑 槽 泡水 5 1 现象 基坑 槽 开挖后 地基土被水浸泡 造成地基松软 承载力降低 地基下沉 5 2 原因 1 开挖基坑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 地表水流入基坑 2 未采取降排水措施 未连续降水5 3 预防 1 合理设置排水沟或挡水堤 2 地下

6、水位以下开挖时 根据水位高度 确定降水方式及设置排水沟 3 施工中保持连续性降水 直至基坑 槽 回填完毕 10 基坑 槽 泡水 场地积水 1 填方边坡塌方 1 1 现象 填方边坡塌陷 造成坡脚处土方堆积 坡顶上部土体裂缝1 2 原因 1 边坡坡度过陡 2 边坡基底的草皮 淤泥 松土等未清理干净 3 边坡未按要求回填夯实 4 未做好排水工作 1 3 预防 1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有关资料按设计规定放坡 分层夯填 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 94 或设计要求 2 填方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 避免采用腐殖土和未经破碎的大块土 3 在边坡上 下部作好排水沟 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二 回填 12

7、2 填方出现橡皮土2 1 现象 填方受夯打 碾压 后 基土发生颤动 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 变形加大 地基长时间不能得到稳定 2 2 原因分析 1 在含水率过大的粘土 粉质粘土等原状土地基上进行回填 2 用于回填的地基土含水率过大 3 施工气温较高 表面易形成硬壳 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挥发 2 3 防治措施 1 夯 压 实填土时 应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 土的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也可采用工地简单检验 一般以手握成团 落地开花为宜 2 避免在含水率过大的粘土 粉质粘土等原状土地基上进行回填 3 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 应设排水沟排走 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0 5m以下 4 用干土 石灰粉等吸水材料

8、均匀渗入橡皮土中 吸收土中水分 降低含水率 5 将橡皮土翻松 晾晒 风干至最优含数量范围 再夯 压 实 6 将橡皮土挖除 采取换土回填 或填以3 7灰土 级配砂石夯 压 实 3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3 1 现象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 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使回填土在荷载下变形增大 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导致不均匀沉降 3 2 原因分析 1 回填土料不符合要求 2 施工方法不当 3 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不符合要求 3 3 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回填土料质量 填方土料不得使用含有大量有机物 石膏和水溶性硫酸盐 含量大于5 的土以及淤泥 冻土 膨胀土 以粘土为土料时 应检查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含水

9、量大的粘土不宜作填土用 一般碎石类土 砂土和爆破石渣可作表层以下填料 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垫厚度的2 3 使用灰土或者砂 砂石进行回填 2 回填土的压实方法 一般有碾压 夯实 振动压实等几种 碾压法适用于大面积填土工程 碾压机械有平碾 压路机 羊足碾 振动碾和汽胎碾 碾压机械进行大面积填方碾压 宜采用 薄填 低速 多遍 的方法 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填土 适用于小面积填土的压实 夯实机械有夯锤 内燃夯土机和蛙式打夯机等 3 回填施工基本要求 填土应按整个宽度水平分层进行 当填方位于倾斜部位时 应将斜坡修筑成1 2阶梯形边坡后施工 以免填土横向移动 并尽量用同类土填筑 回填施

10、工前 应排除积水并清除杂物 清除基底松软部分 分层碾压或夯实 分层厚度应根据夯实机具的性能确定 4 严格控制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在压实功作用下 土中的应力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 其压实作用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各种压实机械的压实影响深度与土的性质和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对于重要填方工程 其达到规定密实度所需的压实遍数 铺土厚度等应根据土质和压实机械在施工现场的压实试验决定 三 桩基础 人工挖孔桩 1流砂地层开挖措施人工挖孔在开挖时 如遇细砂 粉砂层地质时 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 极易形成流砂 严重时会发生井漏 造成质量事故 因此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 流砂情况较轻时 有效的方法是缩短这一循环的开挖

11、深度 将正常为1m左右一段 缩短为0 5m 以减少孔壁的暴露时间 及时进行护壁混凝土灌注 当孔壁塌落 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桩孔时 可用纺织袋逐渐堆堵 形成桩孔的外壁 并控制保证内壁满足设计要求 流砂情况较严重时 常用的办法是下钢套筒 钢套筒与护壁用的钢模板相似 以孔外径为直径 可分成4 6段圆弧 再加上适当的肋条 相互用螺栓或钢筋环扣连接 在开挖0 5m左右后 即可分片将套筒装入 深入孔底不少于0 2m 插入上部混凝土护壁外侧不小于0 5m 装后即支模浇注护壁混凝土 若放入套筒后流砂仍上涌 可采取突击挖出后立即用混凝土封闭孔底的方法 待混凝土凝结后 将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凿以形成桩孔 2淤泥流泥

12、地层开挖措施 开挖土方时由人工从上而下开挖 先挖中部后挖四周 每开挖0 45m对淤泥流动与崩塌后形成的空洞采用红砖填满 砌实 将空洞填满 砌实后采用 12 100纵筋长0 8米 逐根打入下模土方内 且深入下模不少于0 3米 然后安装环形箍筋 采用0 5米高弧形组合钢模 用U型卡连接 将其校正和清理后 浇筑砼 当砼强度大于1Mpa强度后拆除钢模 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下一模开挖 直到穿过淤泥层 3地下水的处理 1 地下水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影响最大 当地下水位不大时可进行单桩桩内抽水 当地下水位较大时可采用多桩同时抽水法来降低地下水 如果桩设计深度不大时可考虑在场地四周设置井点排水 2 开挖过程中应合理

13、安排开挖顺序 先开挖部位桩孔做为降水井 开挖降水井时先抽水再开挖 地下水位上涨影响开挖施工时再抽水 逐步循环直至开挖至桩底 降水井开挖完成后 放置潜水泵进行不间断抽水 降低场地内地下水位 以便于其余桩孔的开挖作业 3 混凝土浇筑成桩前 应将桩孔内地下水完全抽干 以防混凝土离析 土方开挖至桩底时 应在桩底一侧开挖集水坑 混凝土浇筑前 将潜水泵放置在集水坑内将桩孔内地下水抽干 在混凝土浇筑前5分钟 将潜水泵提起 提泵过程中不得关闭电源以防管内水回流 4 桩身倾斜 达不到设计深度 现象 成桩未能达到设计标高 桩体偏斜过大 原因 1 遇到了地下物 如孤石 老房基等 2 遇到干硬粘土或硬夹层 3 遇到了

14、倾斜的软硬土结合处 使桩尖滑移向软弱土方向 4 地面不平坦 不实 致使桩机倾斜 5 桩管本身弯曲过大 预防 1 施工前平整场地 并压实 2 选择合格的桩管 并校正 3 对于特殊的地质情况 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 4 选择合理的打桩顺序及打桩方式 5 严格控制桩位偏差 打桩过程中定期校核 17 三 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 1缩颈1 1产生原因分析 1 清孔不彻底 泥浆中含泥块较多 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 引起桩顶周边夹泥 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2 孔中水头下降 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 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 造成混凝土桩身夹泥或缩颈 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 成桩后形成护颈 3 塑性土膨胀导致桩径缩小形成缩颈

15、1 2防治措施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 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 1 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 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2 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 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 预防清孔后的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局部坍塌 导致缩径的产生 3 成孔时 应加大泵量 加快成孔速度 快速通过 在成孔一段时间 孔壁形成泥皮 孔壁不会渗水 亦不会引起膨胀 如出现缩径 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 以扩大孔径 2孔底沉淤2 1产生原因分析 在钻孔成孔 拆除钻杆泥浆 停止循环至吊放钢筋笼 浇灌水下混凝土的全过程中 施工环节多 时间长 会在孔底淤积较厚的淤泥而影响成桩质量 静置的时间越长 淤积的淤泥越多 2 2防治措施

16、一次清孔后 不符合要求 要采取措施 如改善泥浆性能 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 在下完钢筋笼后 再检查沉渣量 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 应进行二次清孔 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 准备一个清孔接头 一头可接导管 一头接胶管 在导管下完后 提离孔底0 4m 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 沉渣厚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 应尽快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3 坍孔3 1现象 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 发现护筒内泥浆水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 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 为坍孔征兆 如用测深锤探测混凝土面与原深度相差很多时 可确定为坍孔 3 2产生原因分析 1 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 泥浆护壁不好 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钻进速度过快 空钻时间过长 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2 孔外堆放重物或有机械振动 使孔壁在灌注混凝土时坍孔 3 导管卡挂钢筋笼及堵管时易发生坍孔 3 3防治措施 1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 护壁用的泥浆应满足护壁要求 液面需高于地下水位0 5m以上 有条件时 以高于地下水位2m以上更好 若护壁的泥浆胶体率低 砂率大 则不仅护壁性能差 而且因其容重较大 势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