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讲解学习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0153351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防护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放射防护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放射防护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放射防护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放射防护讲解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防护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防护讲解学习(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放射防护基础 讲解内容 放射防护基本方法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 放射防护的目的 人们在应用电离辐射获得利益的同时会使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的危害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这种危害 就是我们人类花费人力和物力进行放射防护的目的 电离辐射效应可分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所以具体地说放射防护的目的 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放射防护三原则 放射防护三原则是指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 这三项基本原则构成了一套放射防护体系 为达到充全防止确定性效应发生 并将随机性效应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应当灵活运用这三项原则 实践的正当化 为防止不必

2、要的照射 在引入任何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之前 都必须权衡利弊 只有当带来的利益人于所付出的代价 包括对健康损害的代价 时才能认为是正当的 那么该实践为正当化实践 若引进的某种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的净利益 则不应采取此种实践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就是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 使任何辐射照射应当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但并不是说剂量越低越好 而是在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条什下使照射低到合理的程度 个人计量限值 正当化和最优化原则与辐射源有关 它们涉及的是对某项辐射源的引用和防护是否适宜 而个人剂量限值涉及的是职业性人员和公众个人 所以个人剂量限值与人有关 正当化是最优化过程

3、的前提 个人剂员限值是最优化的约束条件 所以 放射防护三项基本原则是相互关联的 放射防护基本方法 一 外照射防护基本方法二 内照射防护基本措施 外照射防护基本措施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是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1 时间防护受照剂量正比于受照时间 受照时间愈长 所受累积剂量愈大 因此 时间防护就是缩短受照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在 切接触电离辐射的操作中 应以尽量缩短受照时间为原则 要求工作前做好充分准备 操作时务求熟练 迅速 在特殊情况下 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大剂量环境中工作时 应采取轮流 替换办法 严格控制每个人的受照时间 使每个人的受照剂量控制在拟定的限位以下 2 距离防护增加人

4、体到辐射源的距离 可减少其受照剂量 即为距离防护 对点状源 在不考虑空气对电离辐射的散射和吸收时 人体受到的照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即距离增加一倍 剂量即减少到原来的1 4 在实际工作中 常用远距离操作工具 如长柄钳子 机械手 隔室操作等 以增大人体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3 屏蔽防护屏蔽防护就是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能够吸收辐射的屏障物 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剂量 这种屏蔽物称为防护屏蔽 虽然依靠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可以减少人体受照剂量 但是客观条件有时不允许无限地缩短受照时间和增大距离 此时屏蔽防护是更可取的防护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 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用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这3种基本

5、方法 二 内照射防护基本措施 在操作开放型放射源时 因放射性核素的理化性质或操作不当 难免造成工作场所的空气污染或各种工作器具的表血污染 导致人体受到内照射危害 内照射的基本防护措施综合来讲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 降低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采取隔离措施 如在手套箱或通风柜内操作 防止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的发生 并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引入室外新鲜空气以降低工作场所中空气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 2 降低表面污染水平严格按照操作规积操作 防止或减少表面污染的发生 对已发生的表面污染要及时采取适当的去污措施去除表面污染 防止污染扩散 3 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在操作开放型放射源时要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讲究个

6、人卫生 防止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和伤口进入人体内 4 加速体内放射性核素的排出对体内已有的放射性核素污染要尽快应用合适的促排药物等措施 加速其排出 以减少其辐射危害 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 X射线诊断学 临床核医学 放射肿瘤学 传统 数字化 诊断 近距放疗 远距放疗 治疗 透视 摄影 造影 CR DSA DR X CT 断层 PET SPECT 像机 扫描机 敷贴 腔内 插植 放射性药物 射线 X射线 电子束 中子 后装腔内 组织间 模技术 朮中 重粒子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影像医学 介入放射学 超声成像 磁共振成像 医用辐射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和放射医学与防护X CT即X射线计算器断

7、层摄影装置 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R即数字摄影 CR即计算器摄影 SPECT即单光子发射计算器断层显像装置 PET即正电子发射计算器断层显像装置 放射医学与防护 MRI B USCDI interventionalradiology PTCA 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 X射线也叫X光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X射线的本质与可见光 紫外线和 射线完全相同 都属于电磁辐射 由于光子的能量不同 又将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有些辐射如微波 红外线 可见光等 由于光子能量小 不能引起物质电离 称为非电离辐射 而紫外线 X射线和 射线由于光子能量大 能使物质产生电离 故称为电离辐射 人体受到一定量

8、的电离辐射的照射 可致组织损伤 故应用电离辐射时 必须有足够的安全防护 射线机处于工作状态时 在 射线辐射场中有三种射线 即从 射线管防护套射出的漏射线 从 射线管窗口射出的有用线束 以及这些射线经过散射体 诊视床板和受检者等 后产生的散射线 射线机本身的防护性能主要体现在辐射场内漏射线 散射线以及用于诊断的有用射线束能量 面积 发射时间的有效控制方面 同时还与影像记录系统 如荧光屏 影像增强器等 的灵敏度有关 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关系到工作人员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与安全 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 X射线装置的防护 为保障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 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促进X射线机生产和X射线技术的应用

9、和发展 国家已于1987年制定了 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标准 GB8279 87 2002年又制定了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130 2002 和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GBZ138 2002 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善医用诊断的防护 保障X射线诊断职业人员和受检者的健康与安全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原则一 施行X射线诊断检查的正当化所谓正当化 就是合理应用X射线 那些盲日的 对病情诊断价值不大的或单纯为增加经济收入所进行的放射实践活动都是不正当的 二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所谓最优化 就是任何必要的照射必须保持在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三 不超过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在

10、实施x射线诊断检查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同时 必须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x射线机防护性能要求 X射线机处于工作状态时 在X射线辐射场中有三种射线 即从X射线管防护套中射出的漏射线 从x射线管窗口射出的有用射线 以及这些射线经散射后产生的散射线 x射线机本身固有的防护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与受检查者的受照剂量 我国卫生部总结多年放射防护实践经验 组织制订了 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标准 GBZl30 2002 其中对不同用途的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提出了下列要求 一 透视用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 1 X射线管头组装体应有足够当量的防护层

11、 以使距焦点1m处漏射线空气照射量率不大于2 58 10 5C kg 1 h 1 100mR h 1 2 X射线管头窗口处必须装有适当的铝过滤板 使有用线束进入受检者皮肤处的空气照射量率不大于1 29 10 3C kg 1 min 1 5R min 1 3 荧光屏铅玻璃应有足够的铅当量 屏周 床侧应设置有效的屏蔽防护及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以便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照射量率分别不大于0 29 10 6C kg 1 h 1 5mR h 1 和3 87 10 6 kg 1 h 1 15mR h 1 4 焦皮距小得小于350mm 5 在任何远视工作位置 X射线管焦点 遮光器 集光筒和荧光屏

12、的中心均应在一直线上 6 透视曝光开关应是常断式开关 否则应加透视限时装置 7 X射线机诊视床床板的铅当量不应超过1mm 二 摄影用X线机的防护性能 1 X射线管头组装体应有足够铅当量的防护层 以使距焦点1m处漏射线空气照射量率不大于2 58 10 5C kg 1 h 1 100mR h 1 2 X射线管头窗口处应装有铝过滤板 以使固有过滤的铝当量不小于表的规定值 200mA以上X射线机遮光器 或集光筒 应设有更换附加过滤板的装置 每个X线管头应配备有下列规格的附加过滤板 0 5mm铝当量1块 1 0mm铝当量1块 2 0铝当量1块 3 必须提供能调节有用线束矩形照射野的装置 固有过滤铝当量的

13、要求 三 牙科用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 1 X射线管头组装体应有足够铅当量的防护层 以使距焦点1m处的漏射线1h累积测量不得超过6 45 10 6C kg 1 25mR 2 X射线管头窗口处应装有铝过滤板 以便固有过滤不小于1 5mm铝当量 3 最高管电压为60kV 峰值 及其以下的X射线机 焦皮距不得小于100mm 60kV 峰值 以上的X射线机 焦皮距不得小于200mm 4 连接曝光开关的电缆长度不得小于2m 四 携带式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携带式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要求与透视 摄影机中的相关参数相同 但由于携带式X射线机的漏射线较大 在防护上采取屏蔽措施较困难 不得用于常规透视或拍片 医用诊断X射

14、线放射防护设施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设施包括X射线机房 固定式或移动式辅助防护设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等 我国颁布的国家标淮 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标准 GBzl30 2002 明确规定了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设施标准 一 X射线机房1 机房地址X线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 还要方便病人的检查 一般可设置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或单独设置 并要靠近各临床科室 2 机房布局X射线机房的整体布局应遵循安全 方便 卫生的原则 x射线机的安装位置要适当 合理 有用线束不能朝向门窗和暗室 X射线机应安装在机房中央距后墙壁稍远的位置 机房内不得堆放与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 以减少散射线对操作者和受检者的影响 根据医

15、院放射科的规模大小和x射线机房的多少 可因地制宜采取下列布局 1 全分隔式布局此种布局适合于规模较大的放射科 整个放射科分为内 中 外三层 内为工作人员的通道和操作间 有铅玻璃观察窗进行隔室操作 中层为两侧的x射线机房及辅助房间 更衣室 休息室 储片室等 外层为外走廊 供患者候诊 通过担架床或X射线设备 这种布局的特点是x射线机房与操作间分开 工作人员与患者分开 便于防护与管理 图2 1 图2 1全分隔式布局示意图1公用走廊 2放射科走廊 3病人侯诊走廊 4业务活动通道与操作室 5非放射工作室 6X线检查室 7更衣室 8患者使用小门 9患者使用大门 10工作门 11操纵台 12观察窗 13放射

16、科正门 14厕所 2 半分隔式布局全分隔式布局去掉外层的患者走廊 患者与工作人员共用一个走廊 只将操作室与x射线机腐分开 进行隔室操作 这种布局适合于中等规模 建筑面积限制的放时科 图2 2 图2 2半分隔式布局1走廊 2防护墙 3操纵台4观察窗 5操作间 6X射线检查室 7非放射工作室 8门 9放射科走廊大门 3 随意分隔式布局X射线机房与操作室不作统一的分隔 根据X射线机房的用途 面积大小 在每间x射线机房内作不同形式的分隔 进行隔室或同室操作 此种布局适合于中小医院的放射科 图2 3 图2 3随意分隔式布局1照相室 2暗室 3观察窗 4操纵台 5操作室 6防护门 7透视室8候诊处 9x射线管 10走廊 3 机房面积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 新建x射线机房 一般200mA以上应不小于24m2 双管双床机应不小于36m2 牙科用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 4 机房的防护厚度x射线机房的防护厚度 应保证在最大工作负荷条件下 其周围区域人员的受照剂量不超过其相应的剂量限值 透视机房的墙壁 地板 天花板的防护厚度均应有1 0mm铅当量 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柬朝向的墙壁 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