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九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0150845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九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九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九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九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九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九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九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

2、高效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遍的困。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劳

3、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动”,即技艺精湛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需要认真地钻研、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

4、得越来越不可能。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的合作,不与他人保持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作,不愿作出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

5、与群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途径。B. 高超、精湛的技艺不仅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美德。C. 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D. 涂尔干指出,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6、提出中心论点。B. 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C. 文章多处引述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D. 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故需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间物质变换过程。B. 劳动者在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C.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劳动者只有与他人团结协作,作出一定的奉献牺牲,才可能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D. 在现实的劳动要求驱使下,劳动

7、者自觉参与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从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答案】1. A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B项,“高超、精湛的技艺”“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不正确。原文为“基本的技艺”。C项,“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不正确,过于绝对化,原文为

8、“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D项,“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理解不正确,原文为“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越来越感受到”,说的只是劳动者个体的主观意识与感受。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不正确。文章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第一段总说“劳动造就美德”,二三段论述在提升劳动技艺过程中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四至六段论述劳动分工与协作过

9、程中培养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D项,“从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不正确。原文为“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的美德品质”,说的只是一种可能。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

10、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

11、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捕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摘编自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材料三新一代人工智能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

12、活方式,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方面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新的策略。技术与立法必须齐头并进,才能为各种智能产业应用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立法工作还没有全面开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人工智能发展以探索前沿科技为主,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实施审慎监管,既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用户和社会利益,又不阻碍早期技术创新,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涉及面广,应用领域宽,其立法工作需要技术、产业和法律专家跨部门、跨行业协同攻关。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初步建立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

13、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让技术创新运行在法律和规范的轨道上。在研究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运行安全是所有智能系统中“一票否决”的决定性因素。如研发自动驾驶技术,首先就要关注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的安全,把保障安全的功能放在科技研发的首位。尤其是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为我们带来精准服务和个性化便利的同时,也易于收集和分析个人隐私数据、行为偏好,我们要有明确的制度和法律来应对。2019年4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以“建立对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的信任”为主题的伦理准则,倡导建立“以人为本、值得信任”的人工智能伦理标准。国内人工智能伦理道德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重须由技术专家和人文杜科

14、领域专家共同努力,探索人工智能发展前沿所面临的伦理难题,使人工智能的研发设计符合正确的价值导向,确保“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摘编自人工智能时代:蓝图这样变为现实)4. 下列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新的科学,以纳入计算机科学的范畴。B. 人工智能可模拟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甚至可能超过人的智能。C. 人工智能包括的领域十分广泛,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要求自然也很高。D. 人工智能研究旨在生产出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以完成人类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斐然:20132018年该领域

15、的论文文献产出约占全球总量1/4,目前已有30多所高校成立了AI学院。B. 截至2018年底,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3341家,全球企业总数的1/5以上,位居世界第二。这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C. 由于人工智能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监管起来非常困难,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D. 研究开发人工智能技术,首先要确保安全,如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精准服务和个性化便利的同时,还要保护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6.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研究哪些新的策略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答案】4. D 5. C 6. 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建规立法,让技术创新运行在法律和规范的轨道上;构建人工智能的安全发展战略,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快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研究,使其研发设计符合正确的价值导向。【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全文,读懂文章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D项,“生产出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以完成人类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理解不正确。原文为“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