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 长沙本课练习一、选择训练1.下面词语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liáo kuò) 百舸(ké) 碧(bì)透 橘(jú)子洲B.苍茫(cāng máng) 沉浮(fú) 携(xié)带 竟(jìng)自由C.峥嵘(zhēng róng) 遒(qiú)劲 挥斥(chì) 岁月绸(chóu)D.惆怅(chóu chàng) 遏(è)阻 激( jī)扬 万户侯(hóu)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下面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奔放)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僧侣)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击(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4.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二、判断训练在下列各题后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打“√”或“×” 1.一个“争”字表现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一个“击”字准确地写出了鹰的矫健飞翔;“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姿态 ( )2.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而“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 ( )3. “恰” 、 “正” 、 “方”几个同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 )4. “江山” 、 “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 )5. “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 )6.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 )三、综合训练(一)阅读毛泽东的词《水调歌头•游泳》 ,完成下面的习题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对下面诗句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极目楚天舒”的“舒”字既是诗人所见,又是诗人所感,情景交融B.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意思是孔子感叹岁月流逝,词中用来勉励人们珍惜时间 2 -C. “一桥飞架南北”的“飞”字,不但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而且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D. “截断巫山云雨”化用典故,说明人民的气魄,为下文神女的“惊”作铺垫2.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通过游泳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B.最后两句以奇丽的想象,化用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衬托出人间的巨大变化,以非常自豪和喜悦的心情,极力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前景C.发挥惊人的艺术想象力,运用丰富奇特的联想,是本词较为突出的手法D.下阕着眼景色,描写我国人民在风浪滚滚的大江上,不仅建起了雄伟的大桥,而且在西江建成了一道拦江大坝,让高峡出现了一个波平浪静的人工湖。
3.词下阕中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提问:化用这些神话传说对表述主题和创造意境有什么作用?(二)阅读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 ,完成下面的习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基本朗读断句( )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判断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偶 E.借代(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3)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3.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 4. “望”字统领的七句话中运用了几种修辞方法?琵琶行(并序)本课练习一、选择训练1.选出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 。
A.七言古诗又称“歌行体” ,它的篇幅较长,容量较大,没有律诗那种严格的平仄规定用韵比较灵活,字数上都是七言句,我们以前学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属于这种体裁 B.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 , 《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C. “司马泪痕多”的典故出自“江州司马青衫湿” ,其中的“青”是唐代官职低的服色 D. “梦啼妆泪红阑干”一句意为“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红色的(泪痕) “妆” ,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泪都干了 32.从修辞角度选择以下各句中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下列各句都是写“泪” ,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4.选出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在行文上呼应最明显的一项( ) 。
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C.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5. 《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 A.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6.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是( ) A.见到陌生人装模作样 B.见到诗人感到自卑 C.有难言之痛,羞于见人 D.见到诗人故弄风姿 7. “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意思是( ) A.琵琶女通过别人的感受说自己艺高貌美 B.琵琶女用对比的手法说自己艺高貌美 C.用反衬的手法描写自己艺高貌美 D.正面写自己艺高貌美。
8.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意思是( ) A.写琵琶女的自豪 B.说自己在纨绔子弟中受戏谑调笑 C.说自己成为一个被玩弄、践踏的人 D.是琵琶女说自己受宠时的得意之情 9.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B.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 、 “船” 、 “月”相呼应 C.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身世凄凉 D.在写琵琶女自述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10.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理解最正确的是( ) A.遭遇相同,相逢不必相识,一见如故 B.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C.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 D.诗人与琵琶女是同病相怜二、下列判断是否正确,请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打“√”或“×” 1. 《琵琶行》是叙事诗,它并不注重抒情 ( )2. “初闻涕泪满衣裳” 、 “整顿衣裳起敛容” 、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中的“裳”字,都作“下衣、裙子”解,读音都应是 cháng。
( ) 3.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4( ) 4. 《琵琶行》中写诗人和琵琶女产生共鸣,并点明全诗主旨的两句诗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 ) 5. 《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意思是“主人下了马,客人仍旧在船上 ”这句话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 ) 6. 《琵琶行》以人物为线索: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明线,歌女的身世是一条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从本质上揭示主题 ( ) 7.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这是汉武帝慰问苏武的诗句 ( ) 8.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两句,先写“我”欣喜急切之情,后写琵琶女慌乱迟疑之态,切合黑夜这一特定环境中行动的逻辑性 ( ) 9. 《陈情表》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文,在题目中已经标明文体 ( ) 10.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都出自白居易之手 ( )三、综合训练1.填空1) 《琵琶行(并序) 》选自____________。
2) 《琵琶行(并序) 》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3) 《琵琶行(并序) 》是一首_____体的叙事长诗4) 《琵琶行(并序) 》的作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______ ”(5) 《琵琶行(并序) 》一文中揭示诗歌主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下列的词语注音①琵琶( ) ②悯然( ) ③转徙( )④霓裳( ) ⑤幽咽( ) ⑥阑干( )宋词二首本课练习一、选择训练1.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项是( ) A.交代离别时间、地点和主题,渲染气氛 B.运用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 C.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2.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写法上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的情感 B.运用虚拟想像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 C.运用人物行为,烘托离愁别绪 D.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态 3. “念去去千里烟波”有如下朗读停顿方法,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念去去/千里烟波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念去去千里/烟波 4.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樯橹”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
A.拟人 B.比喻 C.借代 D.夸张 5.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