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癌病历讨论PPT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0147467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咽癌病历讨论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下咽癌病历讨论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下咽癌病历讨论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下咽癌病历讨论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下咽癌病历讨论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咽癌病历讨论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咽癌病历讨论PPT幻灯片(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咽癌病历讨论 放疗科傅志超 简要病史 患者兰XX 男 47岁 主诉 饮水呛咳伴声嘶1月 查体 右颈部 a区可触及一大小约2 2cm肿大淋巴结 质地硬 移动度差 轻度压痛 三大常规 胸片 腹部彩超 ECT 心电图无异常 KPS90分 2 简要病史 鼻咽镜示 右披裂 梨状窝见菜花样肿物 累及右侧咽后区 右侧声带固定 病理示 下咽鳞状细胞癌MRI示 右梨状窝癌累及右环后区 喉 右甲状软骨并右颈部淋巴结转移 3 MRI 4 讨论问题 分型分期预后判断 5 解剖 下咽位于喉的背面 介于会厌软骨上缘 舌会厌豀 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相当于第3至第6颈椎的前方 上界平舌骨水平 下界平环甲膜下缘 连接食管

2、 三个解剖区域 即梨状窝区 环状软骨后区 咽后壁区 6 解剖 梨状窝位于喉的两侧 上缘起自咽会厌皱襞 由外侧壁和内侧壁组成 外侧壁上方为甲状舌骨膜 向下为甲状软骨翼板内侧的粘膜 向后与下咽后壁相连续 内侧壁为杓会厌皱襞外壁 梨状窝下部为尖端部 向内下即移行至环后区与食管入口相连 环后区上界为两侧杓状软骨及后联合 下界为环状软骨背板下缘 两侧与梨状窝内侧壁相连 咽后壁区上起自会厌谿水平 下接食管入口 粘膜肌层覆盖于椎前筋膜前方 7 喉咽Laryngopharynx 喉入口 室带 声带 声门裂 小角结节 杓间切迹 楔状结节 杓状会厌襞 舌根 会厌 下咽Hypopharynx 喉咽 喉口后面观 8

3、局部扩展规律 梨状窝癌 外侧壁 发生于外侧壁的梨状窝癌 以向外生长侵及甲状软骨板后翼为主要扩展途径 较少侵犯喉内或发生对侧播散 声带往往仍可活动 但肿瘤已可侵及喉外 9 甲状软骨受侵 颈血管鞘区及胸锁乳突肌受侵 但喉内不明显 向外侵犯甲状软骨及外面软组织 10 局部扩展规律 梨状窝癌 内侧壁 发生于内侧壁的梨状窝癌 同时可能伴有环后区受累 以早期侵犯破坏喉内结构为主要生长方式 造成声带固定 或直接在粘膜下播散 经同侧声门旁间隙侵及喉室及声带 或经环后区向对侧播散 肿瘤占据全梨状窝 内外壁同时受侵 并可伴有环后区受累 兼有上述二型的生长蔓延方式 11 内侧壁的梨状窝癌侵犯声门旁间隙 勺状软骨硬化

4、 12 内侧壁的梨状窝癌侵犯声门旁间隙及声带 典型的粘膜浸润内镜看不到 13 梨状窝癌侵犯环后区和声门旁 14 EJR200866 460 15 咽后壁癌可向上侵犯口咽 向下侵犯食管 晚期时可环周侵犯 椎前软组织易受侵 但少见椎体受侵 易转移至中颈及咽后淋巴结 RPN 且多双侧 第二原发肿瘤 多发生在消化道 几率高 占20 局部扩展规律 16 咽后壁癌纵行侵犯 17 环后区癌以局部浸润扩展为主 容易侵及其周围结构如梨状窝 喉 咽侧壁 颈段食管和环状软骨等并将喉部及气管向前推移 可引起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 侵犯环状软骨 杓状软骨 环舌肌后部而出现声嘶 直接侵犯喉返神经而引起声嘶的则比较少见 易转移

5、至气管旁淋巴结和下颈深淋巴结 局部扩展规律 18 EJR200866 460 环后区癌特点 环形及向下侵犯 粘膜下浸润多见 其预后最差 19 环后区鳞癌 累及颈段食管 食管气管沟淋巴结 20 多数下咽癌 尤其是咽后壁和环后区癌都具备粘膜下浸润的特点 故准确定义肿瘤边界十分困难 一组手术标本的研究证实60 的下咽癌表现出亚临床侵犯 范围 向上10mm 向内25mm 向外20mm 向下20mm 局部扩展规律 21 源自左侧梨状窝侧壁的滑膜肉瘤 Headandneckcancerimaging 22 淋巴引流特点 淋巴结转移率高 在整个病程中超过3 4 近2 3病人在就诊时表现为明显的淋巴结转移 临

6、床N0病例颈清后有30 40 微小转移 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在以后发生颈部复发的危险也有25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几率10 20 如咽后壁受累 双侧转移几率高达60 咽后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0 颈段食管受侵 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几率由6 3 上升至71 4 23 PPRO5 24 AJCC2010年第七版 25 基本特征 分型 右侧全部梨状窝 考虑原发于内侧壁 分期 T3N1M0 III期以右侧为主 鼻咽镜下仍未侵犯过环后区及咽后壁中线 故考虑左侧淋巴结转移概率较低预后 局部晚期 预后较咽后壁区下咽癌要好 26 治疗选择 手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诱导化疗 27 诱导化疗 根治性放疗EORTC随机试验 入

7、选病例 下咽癌 N 194例 152例梨状窝 42在环后区 病理为鳞状细胞癌化疗 放疗组5FU DDPx3cycles 根治性放疗喉咽切除术 术后放疗手术 LefebvreJL etal JNatlCancerInst 1996 88 13 890 9 28 诱导化疗 根治性放疗EORTC随机试验 42 未行手术的患者保留了喉功能 化疗组的远转发生率明显下降 P 0 041 诱导化疗必须取得完全缓解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 LefebvreJL etal JNatlCancerInst 1996 88 13 890 9 29 进展 EORTC24954 JNCI2009101 142 序贯组 2周期

8、化疗有效者继续两周期化疗 70Gy放疗 交替组 1 4 7 10周化疗 三个两周时间的间歇期内放疗各20Gy 总量60Gy 8周内完成 挽救性手术 干预时间 1 治疗开始后42天时 2 治疗结束2月时 3 疗后随访中复发时 注 该研究是在1 EORTC24891 04年启动 06年发表结论 序贯与全喉切除生存率相同 但能保喉 和2 RTOG911 比较同步与序贯化疗 结论相同 的基础上开展的 30 进展 EORTC24954 结论 两组间喉保留率 无病生存率 总生存率及早晚放疗并发症均无区别 JNCI2009101 142 31 进展 TPF对比PF诱导化疗三期临床 主要入组标准 无远处转移的

9、 病例 18 75岁 卡氏评分70分以上 喉癌或下咽癌 主要观察指标 3年保喉率 JNCI2009101 498 32 进展 TPF对比PF诱导化疗三期临床 总生存率NS 无病生存率NS 保喉率 71 58 P 0 03 TPF组总有效率80 CR42 PR38 PF组总有效率59 CR42 PR38 差异21 P 0 002 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喉癌和下咽癌 TPF诱导方案较PF方案获得更高的反应率 从而导致更高的保喉率 JNCI2009101 498 33 进展 调强放疗加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下咽癌的长期随访结果 台湾 2001 2005 27例II IV期下咽癌 调强放疗 同步化疗 中位随访

10、时间53月 CR率85 喉保留率63 5年无病及总生存率分别为51 和35 最常见重度急性毒性反应是吞咽困难 17 27 63 最常见重度晚期毒性反应是喉缩窄 5 27 19 BMCcancer201010 102 34 已发表的IMRT治疗结果 Satisfactorydiseasecontrol IJROBP200459 28 IJROBP200769 459 IJROBP200563 410 IJROBP201077 1391 BMCcancer201010 102 病期 指无远处转移的 期病人所占的比例 35 36 调强放疗 剂量靶区 37 38 颈部淋巴结分区 舌骨下缘 环状软骨下缘

11、 颌下腺后缘 颈内静脉后缘 39 单纯IMRT靶区范围 N CTV1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确定的原发肿瘤靶区CTV2CTV1周围选择性外放CTV3同侧淋巴结引流区 对侧淋巴结引流区 区 咽后淋巴结区 40 单纯IMRT靶区范围 N CTV1原发肿瘤靶区 淋巴结肿瘤区域CTV2CTV1周围软组织和同侧淋巴结区CTV3对侧淋巴结区 咽后淋巴结 41 单纯IMRT靶区范围 42 单纯IMRT靶区范围 43 IMRT靶区和正常组织的推荐剂量 44 IMRT靶区和正常组织的推荐剂量 45 IMRT靶区和正常组织的推荐剂量 46 47 48 治疗经过 靶区定义 GTV 原发肿瘤 阳性淋巴结CTV1 GTV外放1

12、cmCTV2 同侧 双侧RNP计划剂量PGTVnx 69 3Gy 33f 6 6w PGTVnd 67Gy 33f 6 6wPTV1 60Gy 33f 6 6wPTV2 54Gy 33f 6 6w 同步 多西他赛120mgd1 NDP40mgd2 4 NDP40mgd22 24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120mgd1 NDP40mgd2 43周期 21天一周期 49 放疗中复查 50 放疗结束 51 放疗后2月 52 病历小结 治疗方案合理性不够诱导化疗是否更合理辅助化疗是否有必要放疗规范不够靶区定义 CTV1 GTV外放1cm 同侧 双侧RNP 对侧 CTV2 对侧 剂量 PTV1 60 66Gy PTV2 56 60Gy 53 54 55 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