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程综合练习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14562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教程综合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教程综合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教程综合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教程综合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教程综合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教程综合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教程综合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阴阳互根:2四气:3肾阳虚证:4心主血脉:5瘀血:6得气:7邪: 8五味:9肾阴虚证: 10六腑:11六淫:12押手:13行针:二单项选择题C、C、B、D、C、D、B、B、D、C1以人体正气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表现是:A.热证 B.寒证 C.虚证 D.实证 E.虚实夹杂证2夏属火,与夏不属于同一火系统的是下列何项:A.苦 B.赤 C.燥 D.南 E.长3 “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学哪个基本特点: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标本兼顾 D.急则治标 E.缓则治本4午后潮热、消瘦盗汗、舌光红、脉细数常见于以下何种证型:A.寒证 B.热证 C.实证 D.阴虚证 E.阳

2、虚证5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为:A.体液 B.阴液 C.津液 D.津 E.液6风热表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A.发热微恶风 B.咽喉痒痛 C.口微渴 D.舌淡红,苔薄白而润 E.脉浮数7具有“藏血”功能的是何脏:A.心 B.肝 C.肺 D.脾 E.肾8下列哪一项属于心气虚的主要临床表现:A.心悸气短 B.形寒肢冷 C.大汗淋漓 D.舌淡胖或紫暗 E.口唇青紫9不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A.主藏精 B.主水液 C.主纳气 D.主神志 E.主水液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痰热雍肺的主要临床表现:A.发热 B.咳嗽气粗气促,C.痰多粘稠色白 D.舌红苔黄腻 E.脉滑数11.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

3、,面色咣白,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遇风寒则咳嗽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辨证属:A.脾阳虚 B.肺气虚 C.肾阳虚 D.肺肾阴虚 E.外寒内饮12.咳嗽气喘,干咳少痰,咽干口燥,胸满心烦,动则气促,五心烦热,形体日渐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治疗方药:A.百合固金汤 B.金匮肾气丸 C.六君子汤 D.玉屏风散合补肺汤 E.麻杏石甘汤合定喘汤13.高脂血症患者形体肥胖,面带油光,伴头晕昏重,肢体困倦,口中粘腻,胸膈满闷,恶心欲呕,咯吐痰涎,舌苔浊腻,脉滑。中医证型属:A.气血虚弱 B.痰瘀互结 C.肝郁脾虚 D.肝肾亏虚 E.痰浊内盛14.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间中医认为病位在下列哪一

4、脏:A.心 B.肝 C.肾 D.脾 E.肺15.根据灵枢经脉篇提出的针灸治疗原则,寒则如何:A.除之 B.疾之 C.补之 D.留之 E.泻之16.长针深刺时,宜采用:A.爪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E.单手进针法17.通里属于哪条经:A.足太阴经 B.足少阴经 C.手少阴经 D.手厥阴经 E.手太阴经18.下列腧穴定位正确的是:A.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B.足三里位于内膝眼下 3寸,胫骨内侧约一横指处。C.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D.少商穴手背侧横纹上 1寸,尺桡骨之间。E.内关穴在腕背横纹上 3寸,两骨之间.19.下列腧穴主治不正确的是:A.内关

5、穴治疗呕吐 B.中渚穴治疗耳鸣耳聋 C.足三里穴治疗胃痛D.三阴交穴治疗心血管疾 E.合谷穴治疗头痛20.急性期面瘫的治疗,下列哪种手法不适宜:A.皮肤针 B.刺激量小 C.刺激量大 D.耳尖放血 E.浅刺21. 以人体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表现是:A.热证 B.寒证 C.虚证 D.实证 E.虚实夹杂证22春属木,与春不属于同一木系统的是下列何项:A.酸 B.青 C. 风 D.东 E.长23以精神萎靡、形寒肢冷、下利清谷、尿清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为主证的属:A.寒证 B.热证 C. 实证 D.阴虚证 E.阳虚证24不属于祖国医学“治未病”范畴的是: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辨证

6、论治 D.锻炼身体 E.调摄精神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肝的主要生理功能:A.主筋 B.主疏泄 C.主藏血 D.开窍于目 E.其华在唇26肾所藏之精是指: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D.生殖之精 E.精血2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黄芩的主要功效:A.清热燥湿 B.止血 C.泻火解毒 D. 化湿行气 E.安胎28. 患者李某,女性,36 岁,因乏力、失眠多梦 1月余就诊,面色萎黄,自诉时有心悸,遇事健忘,饮食减少,进食后常有腹胀感,大便溏薄,月经量多色淡,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治疗上应选用:A.归脾汤 B.四神丸 C.左金丸 D.真武汤 E.附子理中汤29在气与血的关系中

7、,下列哪项不确切: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气能载血 E.血为气母30.内生五邪不包括哪种邪气:A.燥邪 B.暑邪 C.火邪 D.热邪 E.风邪31.咳嗽气喘,痰白而稀,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无力。中医的治疗原则是:A.温阳健脾,燥湿化痰 B.补气固卫,益肺止咳 C.解表化饮D.滋肾润肺,止咳定喘 E.健脾温阳,补肾摄纳。32.胃脘胀痛,痛连协背,得食尤甚,情志不遂加重,嗳气或矢气得减,胸闷喜叹息,心烦多梦,泛酸呕恶,苔薄白,脉弦。中医辨证为:A.脾胃湿热 B.肝气犯胃 C.脾胃气虚 D.胃阴亏虚 E.瘀血阻络33.

8、胃脘隐痛,或感灼热,或感痞闷,饥不欲食,干噫不除,便干口燥,形体消瘦,舌质暗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中医治疗方剂为:A.香砂六君子汤 B.四逆散合金铃子散 C.温胆汤 D.养胃汤 E.四君子汤34.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太阳经在前 少阳经在中 阳明经在后B.太阳经在前 阳明经在中 少阳经在后C.阳明经在前 太阳经在中 少阳经在后D.阳明经在前 少阳经在中 太阳经在后 E.少阳经在前 阳明经在中 太阳经在后35.毫针平刺的角度是:A.5度左右 B.15 度左右 C.30 度左右 D.45 度左右 E.90 度36.下列不属关元穴的主治的是:A.眩晕 B.痛经 C.泄泻 D.发热

9、E.疝气37.心胸疾病的最常用要穴为:A.神门 B.劳宫 C.大渊 D.内关 E.外关38.下列穴位可用简便取穴法的有:A.列缺 风市 B.合谷 大椎 C.期门 外关 D.风池 中脘 E.血海 太溪39.关于风府穴的刺灸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位宜取伏案正坐位 B.针尖向下颌方向 C.针尖向上 D.平透风池 E.刺入 0.5-1寸三填空题1整体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 和 。2藿香正气散的功效是 、 。3黄连的主要功效是 、 。4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和 。5亚健康状态中医治疗虚则 ;实则 。6临床常用的灸法分为 、 和 三大类。7、列缺穴定位于 。8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 。9正

10、常舌象是 。10.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间中医认为病机属 、 。11二陈汤的组成有 、 、 和 。12. 表虚自汗的治则是 ,方剂名称是 。 13经络由 和 组成。14太溪穴位于 。15四君子汤的组成有 、 、 和 。16人参的功效是 、 。17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间中医认为 为病之标, 为病之本。18、合谷位于 。四简答题1.简述气和血的关系。2.试述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3.简述脾的主要生理功能。4.简述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和功效。5.简述慢性胃炎肝气犯胃的中医临床表现,治则和方剂。6.简述腧穴的分类与主治作用。7.试述针灸治疗的失眠主穴和操作方法。8.简述内关、天枢、足三里的定位和主治异同点

11、。9.试述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10.简述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治则及方剂名称。11.简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2.试述脾肾阳虚的临床表现及治则。13.简述亚健康状态中医治疗思路。14.简述针灸治疗原则。15.试述针灸治疗中风中经络的主穴和操作方法。16.简述合谷、曲池的定位、主治和针刺操作。17. 针灸的配穴处方规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18.简述寒邪致病特性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阴阳互根: 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称为阴阳互根。2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3肾阳虚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腰膝酸冷,头晕耳鸣,阳萎精冷,宫寒不孕,尿少浮肿,五更泄,完谷不

12、化,舌淡胖,脉沉弱。4心主血脉: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5瘀血:凡血液运行不畅,或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排出而留滞体内者,称为瘀血。6得气: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谓之得气,亦称为“针感” 。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7邪:即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8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9肾阴虚证:健忘少寐,耳鸣耳聋,发脱齿摇,腰膝酸痛,男子梦遗失精,女子经少经闭,消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10六腑:胆、胃、小肠、

13、大肠、膀胱、三焦11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12押手:毫针操作时,一般将医生持针的手称为刺手,按压穴位局部的手称为押手,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准确地刺中穴位。还可与刺手配合,减轻针刺疼痛、调节和加强针感。13.行针:也称“运针” ,是指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二、选择题01-10 C、C、B、D、C、D、B、B、D、C11-20 B、A、E、C、D、B、C、C、D、C21-30 D、E、E、D、E、C、D、A、D、B31-39 E、B、D、D、B、D、D、A、C三、填空题1.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2. 解表和中、理气化湿3.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4. 贮尿和排尿5. 补益心脾 疏肝解郁6. 艾柱灸、艾条灸和温和灸7. 腕横纹上 1.5寸,桡骨茎突上方陷中8. 整体观、辨证论治9. 舌淡红苔薄白10. 阴阳失调,阴虚阳亢热郁11. 半夏、陈皮、茯苓和甘草12. 敛汗固表,玉屏风散13. 经脉和络脉14. 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15. 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16. 强心固脱、补益脾肺17. 阳亢热郁,阴虚18. 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