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0141466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幻灯片课件(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变异 伪差产生原因 辨认及预防 正常心电图及伪差心脏在每次收缩之前 首先产生电激动并传布全身 使身体各处产生电位差 通过心电图机将体表的这种电位差记录下来所得的时间 电压曲线 即为心电图 它是心肌电活动的反应 心电图记录纸的划线与定标时间 电压曲线 纵格代表电压 横格代表时间 两细线之间距为1mm 两粗线之间距为5mm 1横格代表0 04s 每一大横格代表0 20s 通常心电图走纸速度为每秒钟25mm 每一小横格在特殊用途下记录纸的走纸速度还可根据需要调节为每秒50mm 100mm和200mm 常规心电图一般采用的定标电压是加入1mV电压可使电压曲线移动10mm 即10

2、小纵格 故每一小纵格代表0 1mV 每一大纵络代表0 5mV 在特殊情况下 定标电压可加入0 5mV或2mV电压 二心电图测量一 测量参数最基本的测量参数包括心率 P波时间 时限 P R P Q 间期 QRS时间 Q T Q TC 间期 平均心电轴等 测量振幅单位用毫伏 mV 表示 特殊情况下可以用毫米 mm 表示 时间测量单位用毫秒 ms 或者用秒 s 在记录心电图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使呼吸平稳 选择基线平稳 干扰最小 最具有代表性的心搏测量 单导联记录的心电图 选择波形高大的导联进行测量 3导联 6导联同步记录的心电图 应各导联同步分析测量 12导联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仪能同时描记出多导联平均后

3、心搏 并在这个平均后的心搏上进行测量 常规心电图基本参数的定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形态均不应有钝挫 挫折和切迹 各波的时间及电压均应在正常范围以内 各波在相应的导联中 其方向也应是正常的 P R间期不应延长或缩短 ST段的偏移不应超过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振幅测量方法测量心电图时 应首先检查定标方波是否合乎标准 一般常规心电图每一小纵格代表0 1mV的电压 测量正向波的振幅 应从等电位线上缘测量至波顶 测量负向波时应从等电位线的下缘测量至波底 等电位线应以T P段为标准 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整个心脏无电活动 电位线相当于0 以P R段作为等电位线常不准确 因为心房复极波往往重合在P R段之中 而使其

4、向下偏移 在测量各间期时 应选择波幅最大 波形清楚的导联 自波起始部的内缘测量至终止部分的内缘 因为波幅低小的导联 其起始及终止部分常不清晰 易造成误差 二 测量导联心电图测量标准化需要分以下步骤才能实现 推广使用12导联同步记录分析仪可使心电图分析测量精度达到1ms 这个水平是人工目测法无法达到的 这种心电图仪的另一大优点是可任意组合不同的导联和12导联同步分析 测量 测量的数据是若干个心搏叠加后的平均值等优点 二 心率的测量先进的心电图分析诊断仪 可将心率和12导联心电图一起显示出来 仪器误判时应注意修正 无自动分析测量功能的心电图仪 在心电图上测量心率 应用双脚规测量P P间期求出心房率

5、 测量R R间期求出心室率 无房室传导阻滞者 测量R R间期即可求出心率 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 双脚规测量查表用双脚规测量P P或R R间期 将测量的s数乘以100 再从附表 见附录 中查出心率 例如 测得的R R间期为0 75s 查对表8 1为第1列第4个数字 与此对应的第2列数字80即为心率 二 P P或R R间期以60除计算心率测量P P或R R间期时间 s 用以除60 所得数值即为心率 例如 R R间隔为0 75s 则 60心率 80 次 分0 75 三 目测方法为节省计算心率的时间 亦可采取简便的目测方法 粗略推算心率 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一般为每秒钟25ms 即5个大格 故每一大格的时

6、间为200ms 每两大格为400ms 其他依此类推 目测P P或R R间距约占几个大格 若其间距为一大格 则心房或心室率便是300 60 0 2 300 若为两大格 则其心率便是150 60 0 4 150 依此类推 则不难推算出P P或R R间距 若为3 4 5或6个大格 其心率分别为100 75 60 50 在实际工作中 只要能熟记上述规律 可立即推算出心率 四 心电图测量尺使用心电图测量尺计算出心率 原理同上 五 心律失常时的测量方法用双脚规测量5 6个P P或R R间期 算出平均值 用以除60 得出心率 六 心房颤动时的测量方法连续测量8 10个f f或R R间期 取平均值 用以除60

7、 分别计算出心房率和心室率 七 连续测量6s距离中的P或R波数目 计算心房率与心室率以任何一个P或R波作起点 连续测量6s距离中的P或R数目 作为起点的P或R波不计算在内 将原数乘以10 分别求出心房率和心室率 如果测量的终点不在P波或R波起点上 可粗略测量最后一个心动周期所占的百分比 将所得值加入P波或R波数目中 再乘以10便得出心房率与心室率 一 时间的测量 一 P波时间P波时间在不同导联可有不同 在12导联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上或正交心电图上进行测量比较精确 由于空间P环几乎平等于额面 肢体导联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晚的P波终点的间距为P波时限 例如 最早的P波起点可出现在某一导联上 此时测量P

8、波的起点应自该导联开始 P波终点的时间在另一个导联上 P波的时间应是自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晚的P波终点 精确地测量P波最早出现的导联对心房内标测术来说非常重要 P波起点出现越早的导联 说明该导联电极距房内起搏点之间的距离越近 单导联心电图机记录的心电图 应当肢导测定P波时间 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P波作为P波时间 二 P R间期P R P Q 间期在各个导联上可有不同 精确测量P R间期应是在同步记录的12导联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早的QRS起点的间距 如使用3导联心电图仪器 建议采用X Y Z导联或类似正交体的组合导联 如 aVF V1 aVL V5 aVR V2或 V1 V4测量分析 也可在

9、导联上测量 单导联记录的心电图 应选择P波宽大 又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 三 QRS时间正确测量应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进行 在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最早的QRS起点至最晚的QRS终点的间距为实测QRS时间 这样会使某些导联的QRS的起点出现等电位线 即起始向量垂直于该导联所致 心肌梗死Q波的诊断标准是建立在单导联心电图基础上的 因此 某些导联异常Q波的时间可能包括了一段等电位线 而使Q波宽度变窄 欧共体心电图标准化工作小组建议在新的诊断标准建立之前 仍可沿用原来的Q波测量定义 不包括等电位段时间 单导联心电图 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QRS进行测量 四 VAT与R峰时间VAT与R峰时间定

10、义有区别 VAT一词来自单极概念 因VAT仅用于单极心前导联 R峰时间术语既可用于胸壁导联 又适应于肢体导联 12导联中最早的QRS起点至R波顶峰垂线的间距为R峰时间 如有R 波 应测量到R 峰 如R波切迹 应测量至第2峰 V1或V2导联R峰正常值 40ms V5或V6导联R峰时间正常值 50ms 五 Q T间期12导联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中 最早的QRS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时距为Q T间期 在单导联 3导联或6导联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上测量Q T间期 最好的测量导联是V1 V2及V3导联 取其中最长的Q T间期 测量Q T间期不能把U波计算在内 一 振幅的测量 一 P波选择P波振幅最大的导联 作为

11、P波的最大振幅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标准 正向P波振幅自P波基线上缘垂直测量到波顶点 负向P波振幅自P波基线下缘垂直地测量至波的底端 二 PtfV1测量PtfV1表示V1导联P波覆盖末电势 是负向P波深度 mm 和宽度 s 的乘积 测量时自P波基线下缘作水平延长线与P波下降肢相交 此交点与P波终点呈水平间距为负向波宽度 水平线与负向波底端的垂直距离为负向P波的深度 在乘积前加负号 单位为 mm s PtfV1异常 绝对值增大 应以小于正常值表示 三 QRS ST T测量QRS波群 J点 ST段 T波和U波振幅的测量统一采用QRS起始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 如果QRS起始部为

12、一斜段 受预激波 心房复极波的影响等 以QRS波群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 理由其是 作为一个定义 不应该使测量程序因心率或其他条件变化而改变 否则将增加心电图测量的差异性 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 重复性好 认为T P段代表零电位是一种误解 负荷试验心电图以及体表标测法多年来一直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 并未因心率快慢变化而改变测量方法 这一定义已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接受 以T P段和P R段作为基线参考水平应予废除 1 测量R波自QRS起始部上缘垂直地测量到R R 波顶点 负向波 Q S QS 自QRS起始部下缘垂直测量到该波的底端 2 测量ST段尚无统一标准ST段呈水平型下降时 测量ST段水

13、平部与QRS起始部的垂直距离 ST段呈上斜形或下斜型移位时 在J点的40 60或80ms处测量 用ST40 ST60 ST80表示之 说明ST段移位的程度和形态 3 T波的测量正向T波自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测量至波顶点 负向T波自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底端 4 U波的测量与T波相同 二 平均心电轴通常测量额面QRS电轴 必要时测量横面QRS电轴 计算机化的心电图仪 采用P QRS T面积的叠加法 可精确测量出P R T电轴 人工测量仍采用 与 或 与aVF导联法 第三节正常心电图各波 间期的形态 时间及电压 一 P波心电图的P波是左 右心房除极的重合波 右心房的电激动一般早于左心房0 01

14、 0 03s 在肢体导联中 P波的形态取决于额面P向量环在该导联轴上的投影 P向量环在额面导联轴的正常范围为 15 75 之间 平均 60 在胸导联中的P波形态 取决于水平面P向量环在该导联轴上的投影 在食道导联中 P波的形态与食道电极的深度有关 电极在右心房水平以上时 P波呈负向 在心房水平以下时 P波呈正向 在右心房水平部位时 P波多呈双向波 正常P波的形态在不同的导联中可呈正向圆凸形 负向形 等电位形 正负双向形 低平形及轻度切迹形 图8 11 P波的时间 在肢体导联中为0 06 0 11s 一般多在0 10s以内 超过0 11s为P波过宽 在胸导联中P波多在0 06s以内 在食道导联中

15、P波较宽 可长达0 12s P波的振幅在各导联中为0 05 0 25 V 平均为0 1 0 2 V 大于0 25 V者为P波过高 小于0 05 V者为P波过低 在肢体导联中 P波振幅应小于0 25 V 在胸导联中 P波振幅应小于5 V 在各导联中 双向P波时总的电压振幅不应超过0 2 V 无论在哪一个导联中 只要P波振幅或时间超过正常范围 即可认为是P波异常 近年来 对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的临床意义 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测量方法是 以V1导联P波终末部分的振幅 mm 和时间 S 二者相乘即得 若P波呈正负双向或负向波 均以其负向部分来计算 若P波为正向波而有切凹者 则以其切凹后的部分来测算

16、 所得乘积随P波是正向波或负向波而得出正值或负值 为了使波形更为清晰 便于测量 在描记心电图时 走纸速度最好为50mm s 一般认为 PtfV1 0 02mm s为阳性 提示左心房内压增高和左心室顺应性降低 多数学者认为 PtfV1阳性者与早期冠心病 高血压 二尖瓣狭窄有关 P波终末振幅为 1 0mm P波终末时间为0 04S 故PTFV1 1 0 0 04 0 04mm s 二 Ta波Ta波为心房复极波 正常Ta波的方向与P波相反 振幅较低 常重叠在P R段 QRS波群或ST段中 而不易辨认 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 P波与QRS波群相距较远时 偶可辨认出来 P波与Ta波之间距为P Ta段 代表心房的电收缩时间 正常为0 15 0 45s 平均为0 30s 正常时P Ta段融合在P R段中 并使其轻度下移 在P波异常情况下 P Ta段多显著下移 致使P R段明显移位 因此 测量P波振幅时 应由P波前等电位线上缘测量至波顶 而不应于P R段上缘来测量 Ta波在临床心电图中的意义尚未肯定 但它的出现有助于辨别心脏传导阻滞时P波的变化 三 P R间期与P R段P R间期 又称P Q间期 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