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2部分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132458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2部分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2部分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2部分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2部分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2部分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2部分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2部分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ppt(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 庞大的 2 不足 3 环境污染 破坏范围扩大 1994年3月 国务院发布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白皮书 人口基数 人均资源 严重 生态 人口 环境与发展 根据我国国情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控制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长 核心是经济发展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 循环经济 环境无 害化 生态 环境 友好 量化 再生资源化 生态化 减 2 可持续发展模式 1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即从 生产制造 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价 2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即用生态系统的观点 将农业生

2、产和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 清洁生产 原料开采 消费使用 生态农业 生态平衡 清洁生产是与现行的技术相比较而言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 它有一个完善过程 因而清洁生产本身也会产生废弃物 只是相对较少而已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三个原则 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 节选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保护生态 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 读图回答第 1 题 图甲 1 指出上图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 图乙为该地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 读图回答第 2 题 图乙 2 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

3、农业生产 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图丙为A地所在省 浙江 广东及全国2001 2008年第二产业占各自GDP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 3 题 图丙 3 比较分析A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 对该省工业的发展 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 1 题 由图示可知 该地为东南丘陵地区 降水丰富 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B地位于沿海平原地区 地形雨少于处于山地迎风坡的A地 同时位于台湾山脉雨影区 降水较少 第 2 题 结合模式图中有关农业生产 生活和生态方面的内容回答 第 3 题 依据图示即可分析 需注意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赞同与不赞同均可 答案 1 低山丘陵流

4、水侵蚀原因 处于沿海平原 地势低 不易形成地形雨 受台湾山脉阻挡 水汽较少 2 对农业生产 提供能源 沼肥 沼液 沼渣 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 对生活 提供燃料 充分利用废弃物 净化居住环境 对生态 保护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 3 2001 2006年持续增长 2007 2008年略有下降 低于浙江和广东 但高于全国 答案一 赞同 理由 农副产品种类丰富 劳动力充足 靠近港澳台 位置优越 与台湾合作前景好 著名的侨乡 答案二 不赞同 理由 技术水平较低 资金较缺乏 山地丘陵区交通不便 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 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它既不同于那种系统目标单一 生产技术落后 投入少产出低的

5、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 也不同于那种通过大量投入化肥 农药和动力 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 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它是我国目前改善生态环境 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3 题 1 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污水处理 b表示污水收集B a表示污水排放 b表示污水处理C a表示水的利用 b表示水的污染D a表示水的污染 b表示污水处理 2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 可采取的措施有 A 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 增加区内降水量C 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 增加地下水储量

6、 3 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 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 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 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 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 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试解 1 2 3 解析 第 1 题 从图中看出 废水经过a供给区内水体和供水系统 说明a表示污水处理 供水系统的水经过利用后通过b指向废水 说明b表示污水收集 第 2 题 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 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 其数量是有限的 因此要增大供水量的重要措施就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第 3 题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 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题目所给选项 主要是从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方面考虑的 故A选项是正确的

7、 答案 1 A 2 C 3 A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 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 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反馈式流程 所有的资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 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 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清洁生产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 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止对策 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 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使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 产品和服务中 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人类与环境的风险 它主要包括 1 对生产过

8、程 要求节约材料和能源 减少和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2 对产品 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3 对服务 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到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去 1 2008年期间 生态文明 成为人大代表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进中华传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 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 严重的环境问题C 庞大的人口数量D 不利的外部环境 解析 我国人口基数太大 消耗的资源量和排放的污染物多 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答案 C 2010年泰州模拟 为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循环经

9、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 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 回答2 3题 2 有关图示生产模式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该生产模式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B 采用该生产模式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C 该生产模式能彻底解决我国农村的能源需求D 该生产模式下的农产品是真正的 绿色产品 3 我国下列省区中 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A 青海省B 四川省C 广东省D 河南省 解析 第2题 该生态农业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副产品的充分利用问题 能提高生产率增加农业收入 但并不是我国所有地区都适宜发展 是否是真正的 绿色产品 还要看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使用情况 第3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需要具备玉米产量大 纬度不能太高等条件

10、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是河南省 答案 2 B3 D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 编织购物袋的技术 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4 6题 4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 A 原料产地B 销售市场C 能源基地D 研发基地 解析 购物袋利用了玉米叶片加工 制成品重量 体积大大减少 因此生产厂应接近原料产地 答案 A 5 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 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 减轻大气污染B 减轻 白色污染 C 促进生物多样性D 减轻酸雨危害 解析 目前购物袋使用的原料是化工产品 易造成 白色污染 因此广泛使用这种易分解的生物购物袋 可减轻 白色污染 答案 B

11、6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 河南省B 山东省C 四川省D 吉林省 解析 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玉米生产基地 答案 D 7 读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属于 2 通过对以上模式分析 将该地区社会 经济 生态三个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填入下图中 3 用虚线在上面发展模式图中描出其中一个恶性循环 并针对其设计一个调控方案 从而使社会 经济 生态三个系统相互协调 形成良性循环 把调控方案的措施填入下图中 解析 本题以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为背景 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 第 1 题 由图可知 该地区生产属粗放式经营 且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属于传统发展模式 第 2 题 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系统 从图中对应找出所属的内容 第 3 题 描出的恶性循环即为生态环境恶化而反馈到社会 经济系统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从而进一步加剧当地社会经济问题 阻碍地区发展 措施应具有解决各系统问题的针对性 答案 1 传统发展模式 2 上 人口增长 资源利用率低左 燃料匮乏 粮食减产 毁林开荒右 气候失调 水旱灾害增加 水土流失 淤积加重 3 上 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 法规 进行科学规划左 调整农业结构 退耕还林 提高单产右 恢复改善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