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0132449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命题人第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

2、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

3、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

4、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

5、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道讲“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3分)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仅靠

6、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

7、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父金事杨行密,为濠、滁二州刺史,以骁勇知名。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少略通兵书。事南唐,为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李景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遣李谷攻自寿春,景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听,仁赡独按兵城守。彦贞果败于正阳。世宗攻寿州,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炮,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

8、“竹龙”,载甲士以攻之。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岁大暑,霖雨弥旬,周兵营寨水深数尺,淮、淝暴涨,炮舟竹龙皆飘南岸,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重进为庐、寿都招讨使。景亦遣其元帅齐王景达等列砦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属城中。而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景达不许,由是愤惋成疾。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砦,坏其夹道,景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而景之守将广陵冯延鲁、光州张绍等,或走或降,皆不能守,虽景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而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世宗使景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赡子崇谏幸其父病,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

9、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乃拜仁赡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仁赡不能受命而卒,年五十八。世宗遣使吊祭,丧事官给,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赞为怀州刺史。李景闻仁赡卒,亦赠太师。寿州故治寿春,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

10、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B. 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 C.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D. 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贡赋”指赋税。其中,“赋”原指向君主进献珍贵土特产品,“贡”原指向君主缴纳军需用品。B.“弥旬”是满十天的

11、意思。一旬不仅可指十天,还可指十岁,“年过七旬”中的“旬”即为十岁的意思。C. “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为在官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所以称之为节度使。D.“治”可以指社会安定太平,如“治世”;也可以称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治所”。文中的“治”取第二个意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仁赡军功卓著。在镇守寿州时,刘仁赡成功抵御了周世宗的攻击;在周世宗攻破紫金山营寨、南唐君臣震惊害怕的情况下,刘仁赡独自坚守城池。B.刘仁赡有治政才能。曾担任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等职,他所任职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C. 刘仁赡忠君守节。当

12、南唐君主奉上奏章向周称臣并表示愿意割让土地之时,刘仁赡仍以死守城;他病逝后,受到了南唐、周两国君主的追封。D. 刘仁赡能大义灭亲。他的儿子刘崇谏趁着他病重,和将领们出城投降,刘仁赡得知后,立刻命人斩杀刘崇谏。周廷构在中门大哭要救刘崇谏,也没能成功。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4分)(2)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桥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

13、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用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把自己出官是无意追求利禄,辞官是自己厌倦了官场的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的两句写景诗句是“_,_”。(2)王勃

14、滕王阁序中的“_,_”两句,从高低、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_,_”。(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情绪的句子是“_,_”。(5)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庄子在逍遥游中的“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史学泰斗何炳棣孔子说过,一个人的血气与他的年龄有内在关系,少年之时,血气未定,壮年之时,血气方刚,老年之时,血气既衰,其

15、行事特点也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血气是笼统说法,若细分起来,似应包括体质、精力、斗志在内。常人大多如孔子所说,所以老年人通常与和蔼可亲、慈祥平和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但是,也有例外。何炳棣青少年时代志存高远,由南开中学到清华大学,勇猛进取,成绩优异;壮年时代,在欧美学术界东征西讨,成就斐然,为一代名家;到了耄耋之年,宝刀不老,思考大问题,开辟新领域,鸿篇迭出,新见纷呈。所写回忆录,亦是大气磅礴,滔滔雄辩,气势如虹。岁月的风雨,似乎一点也没有消磨他的血气锐气,他永远是那么精力旺盛,一往无前。何先生祖籍浙江金华,1917年生在天津。其父为前清秀才,曾习日文及法政,在宁波、天津等地担任法官,到48岁时才有了独生儿子。少年何炳棣在父亲的呵护和督责下,自小就对史学和英文有了兴趣,并打下了基础。父亲是有志气、有眼光、懂教育的人,他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培养儿子的兴趣,在儿子读小学时就叫他到夜校里学习英文,在儿子读中学时又叫他圈点史记。父亲谆谆教育儿子要有大志气,好好读书,进清华,留洋。宏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