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然灾害.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124888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自然灾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3.自然灾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3.自然灾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3.自然灾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3.自然灾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自然灾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自然灾害.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专题YECHANGLIANG 1 材料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8日11点50分36秒 在巴基斯坦 北纬34 4 东经73 6 发生7 6级地震 波及巴基斯坦 印度和阿富汗三国 据媒体报道本次地震死亡人数将达到 万 其中巴控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伤亡最为惨重 1 当发生地震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塔里木河断流多日B 美国东部地区阳光灿烂C 珠江水系进入枯水期D 3个月后开普敦温和多雨 D 2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2005年10月8日8时50分左右 在北纬34 4度 东经73 6度发生7 6级强烈地震 约有3万到4万人在地震中丧生 震中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相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95公里 震

2、源位于地下10公里处 请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2 3题 1 此次地震发生在A 环太平洋地震带上B 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上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2 此次地震破坏性极大 是巴基斯坦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地震 其原因是A 震级强震源深B 引发了严重的地震海啸C 发生在北部山区 引发了山体滑坡D 雨雪天气加大了救灾难度 BD CD 3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完成 1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 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 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 这说明了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 该深度上

3、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 传递声音信号B 进行地质探矿C 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 测量山峰的高度 D B 4 最近以来 世界各地受台风的影响频繁 人类生命和财产遭受了较大破坏 回答 1 台风属于A 热带低压B 温带低压C 热带高压D 温带高压 2 台风在不同地区 其名称都不一样 影响美国新奥尔良地区的台风 往往被称为A 台风B 飓风C 热带风暴D 温带风暴 3 盛夏季节 我国受台风吹袭最多的地区是A 海南岛B 台湾岛C 山东半岛D 辽东半岛 A B B 5 台风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的自然

4、灾害 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 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产生明显的影响 2004年广东省持续干旱便与当年台风数量偏少 强度降低有一定的关系 据此回答 1 下列有关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广东沿海地区的台风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B 台风能缓解旱情C 台风在赤道地区气压最低D 台风控制地区 气流都辐合上升 2 广东省出现罕见的大面积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A 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B 大量使用汽车和制冷设备C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 全球温室效应长期作用 B A 6 读图回答 5分 1 甲为我国某种能源丰富区 该能源是 乙为我国某时期平均降水PH 5 6的地区 甲 乙分布区几乎不重

5、叠 说明两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即 A 降水量差异较大B 工矿 人口分布稠稀明显C 热量条件差异大D 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大小不同 2 丙气象灾害发生在季节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3 简述丁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及减轻该种气象灾害的主要措施 太阳能 AB 春 秋 主要危害有强风 特大暴雨 风暴潮 主要措施为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7 材料 2005年第9号台风 麦莎 8月6日3时40分在浙江省玉环县干江镇登陆 于当天22时15分进入安徽境内 8月29日 卡特里娜 飓风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登陆 致使新奥尔良市伤亡人数达数千人 结合下图回答 1 当台风 或飓风 中心分别位于左图中A处和右

6、图中B处时 上海和休斯敦分别刮 西风和东北风B 东北风和西北风C 西北风和西北风D 东南风和东北风 2 有关上述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两地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干燥濒临大洋相同水热资源丰富都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发展了钢铁工业 C C 8 材料 2006年1月12日云南消息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 昨日9时05分 在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发生5 0级地震 北纬23 4 东经101 6 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云南省是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之 据此回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次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B 云南省是我国泥石流 滑坡 寒潮 风沙等灾害多发地区C 地震

7、衍生山崩 滑坡 泥石流 瘟役等群灾D 此次地震与南亚地震成因不同 C 9 阅读我国110 E以东地区的降水分布 回答下列问题 l 如果以100mm 月为标准 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 雨季逐渐 其中江南地区的雨季比华南地区 早 晚 黄河流域的雨季长约 月 2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是 雨 华南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 月和 月 3 黄河 海河和辽河流域水灾严重的气候原因是 缩短 早 两个 锋面 5一6 8 9 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 10 自然灾害多数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事件 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联合国将20世纪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灾十年 从而表达了国际社会对自然灾害

8、的深切关注 读以下几则材料 分析回答 A 新奥尔良市地势低平飓风带来强风 特大暴雨 风暴潮 台风带来丰富的降水 可减缓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旱情 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3 卡特里娜飓风为什么会使美国油价上升 2分 墨西哥湾沿岸为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和石油化工发达地区 夏秋孟加拉湾 B 6 减轻飓风或台风灾害损失的主要措施是 加强飓风的监测和预报 建立灾害救治系统 加强灾后救治工作 人工减弱飓风的强度 改变飓风的移动方向A B C D 7 除本地区外 世界上常受飓风或台风影响的地区是A 东北大西洋沿岸B 东南太平洋沿岸C 北印度洋沿岸D 地中海沿岸 A C 11 图10为我国盐碱化地区和滑坡 泥石流多

9、发区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图10 1 A地区盐碱地广泛分布的省级行政区有 在图中找分布面积较大的三个省区 简要分析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2 我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 但B地滑坡和泥石流发生次数很少 原因是 3 分析C处滑坡 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3分 任写出3个 其他不给分 气候干燥 降水量少于蒸发量 或旱涝频繁 2分 不合理灌溉 2分 如前两点没有写全 写地势低洼 地下水位较高 可酌情给1分 地处四川盆地 地势相对比较平坦 2分 地形 地表崎岖 构造破碎 2分 气候 夏季多暴雨 降水强度大 2分 人类活动 植被破坏严重 2分 12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 读相关

10、资料 回答 10分 在过去的2200年间 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 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 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 称得上 风调雨顺 的年份仅有7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 左右 1 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 它的频发地区是 填灾害区名称 我国夏季多暴雨 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 滑坡等 灾害 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 我国通过大规模的 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 的工程措施 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 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 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 目前水平处于 A 跟踪阶段 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 过程 影响B 探索阶段 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 凭经验预

11、测其发展变化C 预报阶段 根据发生机制 预测将发生的时间 强度 发展和影响D 控制阶段 虽不能控制其发生 但能对发生时间 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C 东部平原 2分 地质 地质地貌 2分 治河 或治水 2分 生态环境 2分 13 读图7 9 回答 12分 1 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 具有全国性的是 2 我国受低温冷害的地区有 3 干旱灾害影响我国范围广 其中华北地区干旱发生的时间是 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发生的时间是 4 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除带来洪涝灾害外 其有益方面有 5 气象气候灾害一般具有 性 存在 差异和 差异 暴雨 2分 东北西南华南 每空1分 春季夏季 或7 8月 缓解长江中下游伏旱威

12、胁 同时带来大量水资源 2分 群发性季节地域 每空1分 11 材料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 大风 较旺盛的上升气流 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 可抑制沙尘暴 读图完成 1 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 气温为 10 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A 4 B 6 C 4 D 16 2 图右侧是 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 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时段 时段 时段 时段 3 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 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 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 则尤以初春最多 原因主要是 初春与冬季比较 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 初春与冬季比较 初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 初春与冬季比较 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多 初春与冬季比较 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缩短 A C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