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型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124731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分,共15分)二、填空题(1分,共15分)三、简答题(4道题)四、论述题(3道题)五、案例分析题(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方法,共20分)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3、制订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4、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与内涵?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中学语文课程是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继续实施母语教育的课程。语言形式与内涵的关系决定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P1(填空题)2、在我国,语文教育指的是汉语文教育。

2、P1(填空题)3、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并没有以独立的语文课程为基础的语文教育活动。P1 (选择题)4、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始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制订学务纲要(即奏定学堂章程)(单选) 5、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而上叫书而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而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圣陶)(选择题)6、 叶圣陶:“语文”一名,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必考)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对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如下表述:

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8、为什么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题 考)P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二)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在文化领域内的这种特殊性质,说明语文课程具有强大的人文性,说明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从客观性上说,语言的形式与语言的内涵是同一个整体中的两个元素。没有语言的形式,即没有语言作为表达符号,人类的思想便

4、无从呈现,只能保留在内省状态,局限于个体之中。而没有人的思想活动,没有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人类相互间沟通的倾向性,也就根本不需要创造出那种用于表情达意的语言符号。 由此可见,完整的语文教育必须是将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统一起来的教育活动。9、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2个)P7 (一)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二)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0、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是什么?P9 国家的教育方针 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1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是什么?P12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 中学语文课

5、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 1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是什么?P14(考)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程与方法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3、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3、初中语义课程目标的内涵:(6个)精神陶冶、文化教育、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知识积累、能力培养14、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15、范读作为教学手段主要发挥着三种功能: (1)示范功能 (2)启发功能 (3)感染功能16、范读的使用主要有三种情形: (1)用于帮助理解课文 (2)用于读书方式训练 (3)用于组织教学活动 思

6、考题: 1、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3、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是什么? 4、中学语文教材具有哪些功能? 5、中学语文课本包括哪些构成要素?第二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1、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是什么?P23 课程理论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以一般课程设置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 社会需求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也要依据社会的客观需求。 学科规律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还应当遵循语文学科一身的系统和规律。 学生心理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还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2、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系统的构成:P26(选择题)识字与写字、阅读

7、、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3、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P28 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是语文课程设置的必要说明,又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进行管理和评价的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是语文教育领域具有权威性、法规性、纲领性和指导性的重要文件。(填空题)4、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6个内容:P30 (一)课程导引 (二)课程性质 (三)课程目标 (四)课程内容 (五)教学建议 (六)相关附录5、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P31 (一)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 (二)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6、为什么说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是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P3

8、2 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是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前教材编写的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又是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组织的规范 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还是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后教学评估的准则7、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P328、广义的语文教材是一个系列,指的是经过中央和地方有关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的供学校教学使用的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指导书、语文教学参考书、各类语文练习册、语文教学挂图、语文音像材料、语文教学软件以及语文选修教材、语文活动教材和语文课外辅助读物等;9、狭义的语文教材,则通常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P3310、语文教材的意义:

9、P33 (一)凭借功能 (二)示范功能 (三)教育功能 (四)发展功能11、中学语文教科书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研究得最经常也是最多的文本。12、中学语文教科书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主体。P35(填空题) 13、中学语文课本的构成要素:P35 范文系统 范文,即课文,是语文课本的主体,是供师生阅读学习的范例。 知识系统 贯彻“精要、好懂、有用”的基本原则。 训练(作业)系统 主要包括知识习题、作文、语文活动等。(选择题) 助读系统(如何让学生自己读懂学习材料,最好的方法就是给课文加上“助读”内容。)14、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分编型、合编型15、国家对语文教材的编写的要求:P40(简答题) 语文教材必

10、须体现时代精神 语文教材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材必须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语文教材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语文教材必须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16、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P41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去教” 从“学教材”到“用教材去学”17、语文教科书的钻研:P42 对整套教科书的钻研 对一册教科书的钻研 对一个教材单元的钻研18、如何进行课文分析:P45 认读通读,要求从形式到内容读慌课文。 细读熟读,熟悉教材。 精读味读,吃透教材。 总之,对一篇课文的研究可以按照“通、熟、透”三个步骤去进行,从现象到本质吃透课文。(重要)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P47思考题: 1、语文教

11、学中的德育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语文美育的内容有哪些? 3、语文情育的内容是什么?1、教学永远都具有教育性。P47 2、从语文学科的功能来认识语文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P48 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语文教育的整体性 语文教育的终身性3、语文德育的依据:P50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看 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来看 4、语文德育的特点(论述)P51 情与理的结合语文学科的理性教育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语文教育并不能够像政治学科的教学那样比较客观地传授理论性的知识,而是注重将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融情入理,从而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的目的。

12、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所谓明朗性,就是文章的主题是明显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是赢接地、毫不隐讳地表露出来的,学生可以从中直接受到教育和影响。 所谓隐蔽性,是与明朗性相对而言的。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在相当多的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中,不是明显地表露在字而上,而是隐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5、语文德育的内容:P53 语文德育的内容包括了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方面。 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 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 智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认识活动的各种稳定的心理机能的综合。它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基本因素组成,其中思维力是核心。P5

13、56、语文智育的依据:P56 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 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看 7、语文智育的特点:P57 语文智育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关系紧密 语文智育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系紧密 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与认识活动相联系,起认识作用,属于学习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与意向(人们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态度、意愿、目的、指向等)活动相联系,起意向作用,属于学习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第四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 P638、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9、语文美育的依据:P63 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指的是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是躯体与精神、感性和理性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培养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就不能不发展美学,不能不发展审美教育。 语文学科的优越条件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语文学科是具有浓厚的人文性的。语文教育的内容反映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10、语文美育的特点:P64 形象生动性 情感愉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