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正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0114336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正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论文正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论文正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论文正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论文正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正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正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绪论1.1 概述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保障旅客货主生命财产安全,既是铁路运输企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直接体现,也是铁路运输企业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根基。抓好铁路安全工作,既需要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更需要借助文化的手段。如何适应铁路安全发展新形势,大力培育全员共同安全价值观,规范管理和作业行为,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真正把文化力转化为凝聚力、生产力,对于铁路运输企业尤为重要。在当前,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体现,更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

2、保铁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1.2 本论文研究的方法本文从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发展过程、特征和功能等方面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的研究,提出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政治工作融入中心展示作为的迫切需要的观点;通过借鉴铁路运输安全发展、安全文化建设等有关理论研究成果,对安全文化的历史沿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对安全文化的发展态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通过对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具体表现和实践作用的研究分析,明确了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功能,以进一步深入理解其内涵;通过对铁路行业当前确保安全生产的主要举措

3、和工作载体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应统筹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乌鲁木齐铁路局的实践,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力求观点与事例互相印证,互为支撑。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主体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铁路运输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发挥政治工作作用等方面,探讨了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部分是“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历史沿革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结合铁路安全生产发展过程,对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第三部分是“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特征和主要功能

4、”,结合安全文化的普遍性特征、功能和铁路运输企业的行业实际,重点从时代性、人本性、实践性、多样性、继承性、行业性等六个方面探讨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特征;从导向、凝聚、激励、规范、调适、辐射功能等六个方面探讨其主要功能;第四部分是“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结合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的工作实际,重点对安全文化建设与学习型企业创建、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为统筹推进工作提供参考;第五部分是“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结合乌鲁木齐铁路局的实践,围绕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环境文化层四个层面,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分层入手、整体推进铁

5、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第2章 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召开“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评审会”时,针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问题,提出了建设“核安全文化”的要求,这也是“安全文化”概念的首次提出。此后,各行业对安全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总体来看,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2.1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做好人的工作,始终把保护职工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启发人的安全觉悟、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既是安

6、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越是加快推进和谐铁路建设,越要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积极运用多种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广大干部职工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效益观、荣辱观,引导全员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企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激发其岗位保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思想和行动凝聚到确保运输安全生产、共建和谐铁路上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做贡献。2.2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运输生产安全是铁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着铁路各项工作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如果运输安全出现大的问题,很可能延缓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尤其

7、是随着铁路大建设、大发展,高负荷运输、高密度施工、新装备使用、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等,既为安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又使安全生产面临巨大的压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从更深的层次、更广泛的领域,更好地把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安全文化的高度加以定位,形成能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接受的理念和价值观,为确保运输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推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是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2.3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政治工作融入中心展示作为的迫切需要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为了确保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越来越健全,经济奖罚力度越来越大,监

8、督管理越来越严,但职工不安全行为还是较为普遍、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其根本原因在于少数干部职工缺乏一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缺乏一种有内在驱动的自控力,缺乏一种在安全上追求卓越的共同价值观。这充分表明,加强安全管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固然必不可少,但同时需要文化手段的支撑,需要安全文化提供思想保证,这就为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生产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广阔空间。从当前来看,迫切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借助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并以此引导日常管理和作业行为,最终达到确保运输生产安全的目的。 第3章 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历史沿革和存在的问题分析3.1 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9、的历史沿革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广大职工普遍认同和遵循、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观念、管理理念、行为准则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活动中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所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这一活动伴随着铁路安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历史由来。即使在没有进行理论概括时,安全文化亦已经客观存在。根据铁路安全生产的发展脉络、历史演变、推进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3.1.1 起步阶段(1949年至1979年的前30年)建国初期,铁路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规章制度尚不完备,运输秩序不好,人员素质不高,而且设备比较陈旧,线路病害较多,发生行车事故的频率较高。对此,铁道部通过健全规章制

10、度、加强安全监管、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等措施,使安全工作得到了逐步好转。“大跃进”运动开始后,铁路提出“全党办铁路、全民办铁路”的方针,不切实际地强调“超产、高效”,运输设备严重超负荷使用,大大削弱了设备维修,许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看成是束缚职工手脚的“清规戒律”予以破除,大批没有经过必要培训的新招工人上班顶岗,违章违纪时有发生,加之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等自然因素地影响,运输安全大幅度滑坡,安全形势严峻。1961年元月,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铁道部随之对运输生产进行了整顿。“文革”时期,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铁路也成为“四人帮”肆虐的重灾区,几经瘫痪。邓小

11、平同志复出后,着手对各行业,包括铁路运输生产进行整治,一度改变这种混乱状况。“文革”结束,铁路开始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这30年间,由于各种错误路线和思潮的影响,对铁路安全理念、安全管理造成极为严重的干扰。3.1.2 发展阶段(1979年至1999年的中20年)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铁路安全工作得到全新发展。1979年,为了遏制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现象,铁道部明确提出坚持“安全第一”理念、确保运输生产安全的要求。不同管理层面开始对安全工作进行理性地思考和分析,普遍认识到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任务,逐步把安全生产纳入有序管理的轨道。尤其是按照“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总体要求,在完善各项制度、

12、强化监督检查、探索科学方法、推广安全技术保障设备、开展集中整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一阶段,虽然仍有一些安全事故发生,但整体来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安全管理水平呈现出较快的好转。1996年全路行车重大、大事故为10件,事故率(每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平均重大、大事故件数)为0.006,均创20世纪中国铁路安全行车的历史最好成绩。3.1.3 深化阶段(2000年至今的后9年)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党中央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理念的提出,为铁路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特别是铁道部跨越式发展、和谐铁路建设的战略提

13、出和持续推进后,各铁路运输企业普遍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长远发展规划,精心组织,统筹推进,使安全水平得以大幅提升,安全文化建设亦获得了重大得发展机遇。纵观新中国铁路得发展史,不难发现:确保安全始终是铁路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凡是不重视安全,铁路形势就会遭到破坏;凡是把安全摆在突出位置,而且有一系列好的措施、制度和安全价值观、行为规范来保证时,铁路事业的发展就有了基本保证,出现新的生机。3.2 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虽然安全文化建设在铁路运输企业深入推进,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实际效果还有待强化,特别是有的单位在思想认识、管理理念、机制运作、制度落实和工

14、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3.2.1 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在管理层面,突出表现为一些管理人员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不能认真履行安全职责,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安全上,有时尽管抓了,也是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没有真正把安全工作要求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没有实实在在地把安全生产抓到底,对事故责任的追究查处不严厉、不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作业层面,突出表现为有的一线职工安全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置,重完成任务、轻安全把控,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能严格执行作业标准,甚至存在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思想,发现别人工作中的

15、事故苗头“视而不见”、“避而远之”,工作凭经验,标准不清楚,惯性问题熟视无睹等不良现象,违章违纪屡禁不止,非常容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3.2.2 安全工作制度与现场实际存在一定的不适应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站段、车间、班组的管理跨度加大,管理难度增大,但一些单位的安全管理还没有完全纳入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突出表现为一些单位不同层面的管理权责不明确,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影响管理效能;还有的单位在设计相关制度、规定、办法时,缺乏必要的调研论证,仓促出台,随意更改,制度的针对性、可行性不强,不仅让职工无所适从,而且影响制度、规定的有效执行;有的单位的规章制度繁琐、内容陈旧,很多规章

16、制度只考虑了生产需要,却忽视了安全要求,没有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单纯为了生产而制定制度;一些基层单位,尤其是车间、班组内部不成文的“小规章”、“小制度”处于原始状态,无序管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大量存在,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3.2.3 安全行为规范不健全、执行不力一些决策者在安全管理上无视客观规律,主观性强,随意性大,致使一些安全法规、规章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尤其是一些站段的逐级负责制不能完全落实到基层一线,车间、班组日常管理和职工良好行为养成的工作力度明显较弱。由于“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侥幸心理的存在,现场作业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大量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文化素质不高,以至作风飘浮,管理松散,安全管理或者“失之于宽”,对工作标准要求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规章很全但是落实简化,要求严但是执行随意,问题很多却视而不见,出了事故想安全,不出事故忘安全;或者 “失之于软”,安全管理知识更新不足,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