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复习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0110486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复习课程(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 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能与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 两者需要分别考虑 不能混为一谈 一个是材料性能 在实验室内用试件评价 一个是结构表现 体现在完工后的结构上 由结构设计 材料和施工共同决定 我国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和地下室连续墙开裂现象十分严重 现代混凝土结构的开裂主要不是由于荷载的作用 而是变形所致 温度变形 收缩变形和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都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的开裂 根据王铁梦的估计 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几乎占全部裂缝的80 以上 材料的耐久性 结构的耐久性 裂缝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常常是控制其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结构裂缝种类 塑性裂缝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自干燥收缩 塑性裂

2、缝 混凝土表面 泌水速率 蒸发速率 开裂 当表面失水速率超过实际泌水速率时 新拌混凝土迅速干燥 如果近表面的混凝土已经稠硬 不能流动 但其强度又不足以抵抗因收缩受到限制所引起的应力时 就产生开裂 塑性裂缝常引发硬化混凝土的开裂 可通过及时抹面消除 塑性开裂形式 温度变化导致的体积收缩 混凝土硬化以后 随内部温度降低而产生的宏观体积收缩 水泥的水化热及环境温度变化是引起温度收缩的主要原因 与水胶比 胶凝材料的组成与用量 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 环境温度变化 内部的相对湿度 结构形式等因素有关 温度裂缝 混凝土硬化期间由于水化放热使内部温度升高 到达温峰后降温时产生受约束的收缩变形 形成拉应力 当拉

3、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 出现开裂 近几十年来 基础 桥梁 隧道衬砌以及其他构件尺寸并不很大的结构混凝土开裂的现象增多 此时干燥收缩并不显著 水化热 温度变化以及内外温差成为引起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约束应力和开裂的主导原因 高强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温度收缩 C40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曲线 入模温度为17 6 5d后到达温峰 约为58 8 温升为41 2 入模温度为13 0 6d后到达温峰 约为62 8 温升为49 8 C30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4m厚混凝土底板的温升曲线 C45R60水泥用量220kg m3粉煤灰用量180kg m3水胶比0 42 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导致的体积变化 干燥收缩 混凝土

4、在未饱和空气中向外界散失水分而产生的收缩 干缩与水灰比 环境温湿度 胶凝材料组成 骨料品种与比例 养护条件 龄期等因素有关 100g水泥浆体 可蒸发水分约6ml混凝土C 300kg m3 可蒸发水分约18l水泥砂浆干缩值约0 1 0 2 水泥混凝土180天自由干缩值约0 04 0 06 在与外界没有水分交换的条件下 混凝土内部自干燥作用引起的宏观体积收缩 混凝土的自收缩在初凝以后开始产生 自收缩大小与水胶比 胶凝材料组成 减水剂品种与掺量 骨料品种与比例有关 自收缩 化学反应导致的体积变化 水化过程中水化产物的绝对体积减少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收缩约7 如果混凝土C 300kg m3 减缩值21

5、27L m3初凝以前水化收缩表现为塑性收缩 初凝以后则导致自干燥收缩产生 自收缩机理 水化反应进行过程中 一部分拌合水由化学反应消耗 一部分填充凝胶孔 当水灰比较大时 凝胶孔基本上充满水 自身收缩很小 水灰比较小时 凝胶孔内部只有部分充满水 形成弯月面 外界的压力使水泥浆体收缩 混凝土的水化收缩与自收缩 自收缩与干缩的异同点 相同点 均由于水的迁移所引起 不同点 1 自收缩不失重 干缩伴随水分散失 2 自收缩是各向同性的 干缩由表及里 3 水灰比降低时 干缩减小 自收缩增大 4 覆盖后 或拆模前 不发生干缩 而自收缩必须通过湿养护才能减小 常规收缩试验测定结果是干燥收缩与自收缩的叠加 主要是干

6、燥收缩 普通混凝土主要产生干燥收缩 自生收缩不超过50微应变 占总测定值的10 左右 干燥收缩是引起普通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高强混凝土中 自生收缩可达数百微应变 占总收缩量的一半左右 不可忽视 自收缩与干缩的异同点 w b 0 26 w b 0 34 混凝土的自收缩 自身收缩和干燥收缩占总收缩的比例 混凝土的变形类型与开裂 自由收缩 相向变形 不裂 限制收缩 背向变形 开裂 自由膨胀 背向变形 开裂 限制膨胀 相向变形 不裂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变形作用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原因很复杂 涉及到结构设计 材料组成 施工技术 环境状态等诸多因素 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组成与性质的变化 以及

7、随之而来的施工技术变化是现代混凝土结构容易开裂的重要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不容易开裂钢筋约束强 可在表面加细钢筋网片 养护容易 连续墙容易开裂横向大多只有构造钢筋 养护困难 暴露面大 混凝土开裂的影响因素 材料因素 胶凝材料的细度 水化速率 水化热 强度发展速率 配合比因素 水胶比 浆体含量 骨料弹性模量 约束因素 体积 配筋率环境因素 气温 风速 湿度 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混凝土结构的开裂一般均由拉应力引起 对于变形导致的开裂 除考虑材料的抗拉强度外 材料的抗变形能力 即极限拉伸更重要 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约为1 10 4 混凝土裂缝间距计算 式中 E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H 结构物高 厚 度Cx

8、地基水平阻力系数 温度变形系数 p 极限应变 应考虑配筋和徐变的影响T 温度差 包括水化温差 气温差 收缩当量温差 底板与垫层间的摩擦情况影响开裂间距 通常 T 大于 p 两者差越大 开裂间距越小 当 T 趋近于 p 开裂间距趋近于无穷大 可取消伸缩缝 工程上常用总变形小于极限拉伸的原则控制裂缝 混凝土体积变形引起的拉应力 水化热降温收缩干燥引起的收缩相当于温降总收缩 二端固定约束 拉应力当 或 混凝土开裂 如不配筋 断为二段 约束全部消除底面连续约束 拉应力R为约束度 且R 1当 裂缝首先在中间截面底部出现并向上发展 约束未全部消除 外部约束下构件拉应力 长墙应力分布及开裂示意 混凝土连续墙

9、有序开裂示意 a 当 及确定后 构件中的应力大小及其分布仅与长高比L H有关 而与构件L或H的绝对尺寸大小无关b 构件所受的约束度随地基刚度降低而减少L H 10的构件L H较大的构件 当比值不甚小时 中间截面拉应力接近均布 但当比值甚小时 上部拉应力低于下部愈多 将地基看作是半无限的连续介质 H 6mL H 10Ef Ec 1变形图 H 6mL H 2Ef Ec 1第一主应力 ACI方法王铁梦方法将地基的作用简化为水平弹簧构件中的拉应力不仅取决于比值 H 而且尚与 或H的尺寸大小有关 内部约束下拉应力是同一时刻构件内部存在温差所引起 外部约束下拉应力是由于龄期发展的温降所引起 某一时刻体积收

10、缩变形引起的拉应力是这二部分的叠加 内部约束下构件拉应力 防裂混凝土 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是结构防裂与防水的首要保证 混凝土发生渗漏 往往是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不均匀和裂缝 限制最大水泥用量应掺加胶凝材料总量20 30 以上的粉煤灰对粗骨料最大空隙率限值的要求限制使用R型早强水泥 C30高抗渗混凝土配合比 kg m3 砂率 0 4W B 0 3828d强度超过50MPa 试验室试配性能良好 实际浇筑结构出现较多贯穿裂缝 宽度0 1 0 3mm 膨胀剂防裂技术的应用 必须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混凝土必须处于限制状态 自由或过大的膨胀将导致混凝土强度的严重削弱甚至开裂 膨胀剂用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防裂

11、效果和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自由试件与强约束的结构内部的混凝土性能表现差异较大 补偿收缩混凝土 使早期混凝土处于受压或低受拉的应力状态 避免早期开裂 延迟混凝土的收缩开始时间 此时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已有较大增长 早期限制膨胀的作用 一般认为 应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时 应导入0 3 0 7MPa的预压应力 早期限制膨胀的作用 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尚缺乏充分验证 实际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a 实际结构的限制程度难以用标准小试件的配筋率模拟 b 尺寸的影响不清 实际结构构件与标准条件下小试件的膨胀特性不同 c 温度的影响不清 水化温升加速膨胀剂水化 早期膨胀将消耗在无效的塑性和徐变变形中 削弱膨胀剂的效果 不同

12、的膨胀剂对于温度 养护条件 胶凝材料组成 减水剂的适应性有所不同 高温60 70 下膨胀效能下降需有充分的水补给 早期干燥缺水 反而加速开裂掺入粉煤灰会减少其限制膨胀率坍落度经时损失会明显增加缓凝剂会降低限制膨胀率膨胀剂拌合不匀 局部产生过量膨胀 也会引起开裂 补偿收缩混凝土 补偿收缩混凝土 1 施工单位应具有应用膨胀剂的经验 有严格的工法和操作条例2 施工前必须对所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专门的检验 测定其自由膨胀率 限制膨胀率和限制收缩率和它们的落差 以及温度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与潮湿养护 单纯依靠现行混凝土结构施工与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 不能保证大型工程能够防止混

13、凝土施工时的开裂 设计和施工单位应结合混凝土配比 结构尺寸 环境气温 模板和复盖层热学特性以及混凝土搅拌 运输 浇筑 养护的具体条件 对构件中的混凝土水化热温升 降温过程以及内部温差进行估计 在温度计算的基础上 对温度应力进行估计 并结合经验提出具体温度控制指标 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指标 a 浇筑温度浇筑温度应不高于25 热天施工时如难于达到 也不宜高于32 并应同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降低水泥用量以减小水化放热量 混凝土浇筑温度愈高 水化反应愈快 释放热量愈多 升温愈高 进一步加速水化反应 同样配比混凝土当入模温度为10 时 24小时后升到30 当入模温度为20 时 20小时后升到55 即入模温

14、度相差10 可使最大温升差25 温度控制指标 b 最高温度混凝土浇筑后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75 c 最大温差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一般不应超过25 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别也不应超过25 混凝土表面与养护水的温差不超过15 d 降温速度混凝土内部一般不超过3 3 5 d 养护 养护包括保持湿度和温度 实施温度监测可为混凝土的复盖保温和拆模时机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墙体的保湿措施 1 模板外侧复盖保水挂帘2 及早松开模板 并从模板与墙体的缝隙中注水3 采用可保水和注水的特殊模板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仍需保持潮湿 应加复盖 外界气温较低时也需复盖地下结构外墙和顶板应及早回填 长时间暴露的顶板表面 温湿度变化大 最容易开裂 需临时用土复盖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在存在流动水的情况下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中的螯合组分可以带动胶凝组分进入微裂纹部位 填充缝隙 达到防渗的目的 螯合组分重新释放 存在于浆体中 等待下一次水流场合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掺量少 对于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无影响 对于其强度发展和体积稳定性也无影响 对于涂层 有检验方法 对于内掺 无事后检验手段 如果掺加有高分子化合物 涂刷在混凝土表面会形成薄膜 同样有防水作用 但不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材料的真伪只有事前检验 谢谢 请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