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规划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0103799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冀都市圈规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区域功能定位第一章 区域功能定位第一节 规划背景一、国内外发展的宏观背景(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未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区域整体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市场容量和消费水平体现的市场条件、以人居环境和区域交通设施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本土研发能力和人才供应为主的创新环境、以及当地企业的配套生产能力等等,将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经济全球化机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1-1 代表性城市通达性分析(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是提升该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整体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该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

2、选择,目前已具备一定的客观基础。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将从中日韩三国小范围、低层次起步,逐渐扩大范围并向高层次推进。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未来在东北亚地区经济格局中占据比较主动的地位。(三)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东部沿海地带构成我国经济空间格局的核心轴线,在未来现代化进程中,依然发挥着统领作用。我国北方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地区的经济整体实力相对较弱。都市圈或者说都市经济区将在我国社会经济系统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京津冀都市圈应在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履行主要支撑区域的功能。二、规划区面临的重大问题

3、表1-1北京技术合同流向情况(2003年)项数金额(亿元)比重(%)北京15976120.045.2天津6514.01.5河北11567.02.7京津冀17783131.149.4全国32173265.4100.0(一)首都优势,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内外交流枢纽等功能,具有全国意义和世界影响,但内部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当缓慢。(二)京津冀都市圈呈现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双核的空间结构形态,处理好北京-天津发展的关系是本次区域规划成败的关键。图1-2 1984-2003年京津两市工业总产值(三)向沿海地区的空间推移和新经济增长极的出现,对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区域统筹发展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4、(四)人口产业同资源环境分布格局的特点,给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合作创造了机遇,但统筹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的难度依然很大。图1-2 1984-2003年京津工业总产值(五)在我国大都市区中,产业体系最为完整,但竞争力不强,产业空间合理组织的难度较大。图1-3 人均GDP立体TIN图(左:1993年,右:2003年)表1-2 2003年京津冀都市圈各地区工业行业区位商行业名称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京津冀都市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450.3828.411.8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453.0925.751.263.151.5634.532.80食品制造业1.230.793.48

5、1.230.550.751.531.710.752.901.32饮料制造业1.360.750.561.462.221.112.3410.160.450.501.13家具制造业0.941.731.360.730.050.310.300.213.881.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920.571.570.320.150.640.830.050.062.281.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921.051.710.681.010.921.360.521.930.981.07医药制造业0.921.017.010.330.290.372.550.790.220.371.5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

6、.131.470.969.271.660.155.217.291.243.631.95金属制品业0.711.210.700.920.751.310.340.112.892.481.0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61.880.210.040.010.020.160.131.41注:表示城市没有该行业的统计数据;行业分类采用国标GB/T47542002;数据指标采用2003年各行业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表1-3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指标与全国和长三角、珠三角的比较(200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全国人均GDP(元)1678826733379849030第一产业比重8.65.1

7、4.814.4第二产业比重45.854.65252.2第三产业比重45.640.343.233.4表1-4 三大都市圈对外开放度指标比较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375.12565.9537.3进出口对外依存度(%)47.8184.937.8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222.3169.348.9注:2003年平均汇率是1美元兑8.277元人民币。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与同期GDP之比”,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存程度的概念。(六)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依然薄弱,构筑现代化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是京津冀都市圈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基本保障。图1-5 2003年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分布图三、地方

8、政府对区域规划的需求专栏1 地方政府对本次规划集中关注的关键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与布局区域协调机制和政策体系设计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土地利用北京构建以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为核心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中关村为着力点、为整个都市圈和全国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生态补偿等利益协调机制,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缓解水、土、能源等瓶颈约束;强化周边地区电源点的规划建设。探索跨地区的区域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机制。天津提升天津港运输能力和机场等级,提高京津两市的通达程度,发挥滨海新区在大型电子、化工、冶金等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水资源补偿的长效机制和区域规划的协调机制。加大全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力度

9、。整合京津唐产业带各开发区,形成大规模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承德尽快建设已经规划的高速公路和铁路。重视退耕还林后的移民安置和产业基地建设。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的长效机制和无障碍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出台森林、草原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办法,增加生态建设投入。在用地指标上给予适度倾斜。张家口加快大型运输通道建设。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京津产业转移。补偿限制产业,支持治理项目。鼓励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提高土地产出率。保定建设进京销售的绿色通道和七条高速公路。将机电、轻纺、电子信息等行业作为战略支撑产业。建立旅游业等方面的跨地区合作机制。加快实施白洋淀综合治理,重点扶持太行山绿化。建设京津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京南

10、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廊坊考虑京津城际轨道经过廊坊。成为京津冀都市圈八大产业基地之一。建立统一的防疫体系。恢复官厅水库向廊坊供水指标。明确在京津城镇带的次中心地位。沧州加强与京津的快速交通联系和黄骅港的建设。与京津唐三市化工产业进行分工。放松京津对沧州的供水要求,加强京津对沧州产业的技术支持。加强现有的海水、苦咸水淡化建设。放宽沿海盐碱地、滩涂、低产盐田的使用政策。秦皇岛尽快建设京秦、津秦高速客运铁路,新建民航专用机场。建设全国最大的煤炭交易中心和北方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创立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机制。支持建设LNG站线和燃气电厂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为首钢和曹妃甸工业区提供配套服务的滨海新城区。唐山

11、建设京津到秦皇岛和东北的快速客运通道。建设北方重化工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圈域经济合作协调委员会。增加水资源分配量,加强沿海环境保护。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石家庄扶持石家庄机场物流园区建设。与京津在医药、纺织、化工等方面展开合作。协调京津冀区域机场建设。增加天然气指标额度;统筹协调水资源利用。重估基本农田基数,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区普遍关注以快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机场为核心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及与北京、天津之间快速交通通道的规划和实施。图1-4 京津冀都市圈二、三次产业空间密度(二)在产业分工与布局方面,各地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状况提出

12、了希望能够在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三)在区域协调机制和政策体系设计方面,提出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的长效补偿机制、无障碍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以及区域性的组织协调机制等。(四)各地区均对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具体建议,其中对水资源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包括水资源的分配、全流域水资源的管理等。同时,要求尽快出台具体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并增加生态工程建设的投入。(五)在土地利用方面,多数地区希望放宽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四、国外都市圈发展与规划的经验借鉴国际竞争力和控制力都市圈发展水平评价标准国际化水平区域分工程

13、度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教育水平和产学研一体化程度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图1-6 都市圈发展水平评价标准示意图(一)国外都市圈的发展趋势。自然本底和区位条件对都市圈的发展潜力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居环境状况正日益成为核心指标。培育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产业,是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都市圈应该是科研机构和高素质人力资源集中之地,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体现都市圈竞争力的主要内容。都市圈内部能否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依旧是衡量都市圈发育成熟程度的主要指标。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是都市圈高效运行的重要载体。都市圈建设新城要防止外来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聚,分

14、散中心城市部分职能要防止中心城区的衰落。都市圈发展出现类型分异,主要有欧美国家聚集适度型、日韩东亚高度集中型、南美发展中国家无组织型等,不存在京津冀都市圈完全可以照搬的发展模式。(二)区域(空间、国土、地域)规划。区域规划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仅次于法律、约束政府和民众行为的准绳。把国家整体区域开发战略、或者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作为区域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不同时期的规划目标、以及不同区域层次的规划内容是不同的、相互衔接的。促进区域发展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化是规划的核心任务。其手段是通过政府可调控资源的空间配置,引导或约束区域分布格局向既定方向发展。政府可调控的资源主要集中在财政和税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领域。注重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保障体系建设,包括管理机构、法律程序、理论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第二节 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