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人民必修1.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103757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人民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人民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人民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人民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人民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人民必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人民必修1.ppt(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 法令出一1 确立 秦始皇确立的 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 特点 皇帝天下独尊 集 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3 影响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 影响着立法 行政和司法 4 演进的原则 都以 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皇帝 行政权 维护皇权 二 君权1 西汉 1 汉承秦制 丞相掌握行政权 2 汉武帝开始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 限制相权 2 唐代 1 设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都是 2 在门下省设政事堂 分散相权 3 宋代 有中书门下的设置 职务相当于宰相

2、 增设 作为副宰相 分割相权 中朝 宰相 参知政事 三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 秦代 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 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 汉代 1 地方 每州部设一人监察地方政治 2 中央 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3 汉代以后 中央监察机构有御史台 都察院等 刺史 四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 世官制 由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 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 再由中央任用 3 科举制 是考试选官的制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贵胄 五 行省的设置1 变迁 1 秦汉 主要有 县两级 后来在郡之上设置了州 2 唐 道 州 县三级 3 宋 路 州 县

3、 4 元 路 府 州 县 2 作用 1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 对于加强 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郡 行省 中央集权 轻巧识记 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归纳概括 古代中国王朝的监察体制 1 2010 高考江苏卷 柳宗元 封建论 载 时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 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 秦朝B 西汉C 南北朝D 唐朝解析 封建论中的封建意思是封邦建国 指分封制 有叛国而无叛郡 说明郡县制较之分封制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秦制即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巩固 发展 西汉的七国之乱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等最能证实这一论断 答案 B 2 宋史 中记载 宋初 循唐 五代之制 置

4、枢密院 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 号为 二府 中书 密院既称 二府 每朝奏事 与中书先后上殿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A 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B 枢密使的设立 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 加大各部权限 发挥官员的主动性D 分割军队指挥权 防止将领反叛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枢密院设置后 主管军事 中书则只管行政 达到了分割相权 加强皇权的目的 故B项说法符合材料信息 答案 B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 内阁制度的形成1 原因 朱元璋废后 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 设立 明成祖设置 3 性质 是协助皇帝处理的助理机构 4

5、职能演变 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当值 后来入阁官员地位 权势逐渐提高 5 结果 皇权得以加强 但怕内阁威胁皇权 以予以牵制 甚至控制内阁 致使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丞相 国政 文渊阁 太监 二 军机处1 中央 1 最初目的 为适应的需要 2 职能 是辅助皇帝处理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 特点 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 办事效率高 政治决策具有特征 4 影响 进一步加强了制度 2 地方 雍正帝时命令地方大员 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西北军务 政务 封闭性 君主专制 密折奏事 三 清朝的边疆政策1 版图的基本奠定 在康熙 雍正 时期进行了不懈努力 近代中国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 2 基本原则 尊重各民族的社

6、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大事集权 小事放权 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 主管机构 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 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 后来也负责新疆和的事务 4 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元代实行土司制度 明出现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 清雍正年间大规模施行 乾隆时代 大部分土司被废 改为流官统治 乾隆 西藏 改土归流 分析比较 明朝内阁制度与丞相制度的区别 1 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而内阁不是法定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 丞相被赋予行政或决策大权 地位十分巩固 而内阁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无决策权 3 丞相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不可能对

7、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归纳概括 君主专制的演变与加强 1 三条主线 中央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地方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 官吏 官吏选拔和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2 过程 战国萌芽 秦朝确立 汉代发展 隋唐完善 宋元加强 明清强化 3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3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 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解析 从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反映出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答案 C 4 2010 广东四校联考 顺治二年清政府开科取士 时人有

8、云 开科取士 则读书者有取仕之望 而从逆之念自息 清代的科举考试基本上沿袭明朝的制度 但所用八股文之内容 形式较明朝更严 一切均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 为准 不许有个人的见解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知道 满清统治者受到了汉族文化制度的影响 科举是一种笼络 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 有利于巩固统治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对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主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的因循自封与科举考试内容的束缚有着密切的关系A B C D 解析 说法明显正确 由 从逆之念自息 看出 正确 清代的科举考试内容 形式严格 不准发表个人的见解 压抑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导致社会的因循自封 错误 正确 答案 C

9、一 古代中国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 加强君主权力 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 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 加强思想控制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 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 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 4 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 自秦朝废分封制后 官吏的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 也是培养和选拔封建官吏的重要途径 5 加强监察机制 秦代设御史大夫 汉代设刺史 唐朝在地方设道 作为监察区等 二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 当今中国用人新观念 破除论资排辈 热点材料 中共中央 国务

10、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于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胡锦涛强调 要不拘一格 广纳群贤 破除论资排辈 求全责备观念 在实践中发现人才 培育人才 锻炼人才 使用人才 成就人才 热点问题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主要包括世袭制 军功爵禄制和封建社会的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 科举制把读书 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是有一定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科举制对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考例析

11、 2010 高考浙江卷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 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 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 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 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 解析 抓住时间信息 唐朝 和关键词 科举制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指的是九品中正制 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 排除A项 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是在明清时期 与限制时间 唐朝 不符 排除B项 四书为儒家经典 南宋学者朱熹将 礼记 中 大学 中庸 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 和 论语 孟子 合为四书 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学子的必读之书 与限制时间 唐朝 不符 排除D项 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故正确答案为C

12、项 答案 C 预测命题 1 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 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 通过公开竞争考试 择优录用 这说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和唐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 都 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 加强了中央集权 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 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A B C D 解析 本题从中西文明交融的新史观 考查唐代的科举制度 认识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和唐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 不符合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 排除含 的A B D项 答案 C 2 2010 湖南省百

13、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 汉武帝时诸列侯 郡守 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 称为察举 另外还有征辟 所征之人不拘一格 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 皆可随时征召 这表明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A 公平性B 民主性C 家族性D 强制性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察举制和征辟制的理解 察举和征辟的标准主要是才能和品德 因此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是没有民主性可言的 不拘一格表明选拔人才不受门第的限制 家族性 强制性体现不出来 答案 A 高考例析 角度一考查宋朝中央集权制度 2010 高考山东卷 宋朝形成了 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 三司主财 各不相知 的局面 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

14、大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 材料反映宋代原属宰相职权的行政 军事和财政权相互分离 各自独立 三者都对皇帝负责 体现的是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答案 C 预测命题 角度二以全新的视角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中所体现的权力制约3 2010 山东实验高中期中考试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 唐代 在三省体制下 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 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 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 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 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D 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在三省六部制度下 唐朝时期的皇权受到一定的限

15、制 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A B与材料信息不符 D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角度三综合考查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4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 皇帝从资历较浅 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 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 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 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 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和官员 剥夺其实权 这种权力的不断转移与分散 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西周分封制 西汉 中朝 的建立 明朝的内阁制 清初设立军机处A B C D 解析 本题用排除法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西周分封制分封的对象

16、主要是王族 功臣 先代的贵族和边地的部落首领 这明显不符合题目中 资历较浅 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 的要求 同时 西周是奴隶社会 不符合题目中封建国家的要求 故排除含 的A B D项 答案 C 史料研习 明朝官员服饰与君主专制的加强 史料文本 有研究者在论述 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 时 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常服 袍黄 盘领 窄袖 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 天顺二年 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 飞鱼 并玄 黄 紫诸色 违例奏请蟒衣 飞鱼衣服者 治以重罪 明史 舆服志 材料二 洪武二十六年 凡大祀 庆成 正旦 冬至 圣节及颁诏 开读 进表 传制 俱用梁冠 赤罗衣 凡亲祀郊庙 社稷 文武官分献陪祀 则服祭服 明史 舆服志 材料三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赵连赏 明清官员的补服 信息解读 1 史料的表层信息是 皇帝服饰的颜色 样式和饰物均为其独享 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 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 文官常服的饰物为飞禽 武官常服的饰物为走兽 不同场合的着装也有规定 2 史料的深层信息是 皇帝服饰的独享 反映了皇权独尊 官服的规定 反映了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服饰图案有寓意 反映了对官员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