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人教必修1.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098196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人教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人教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人教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人教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人教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人教必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人教必修1.ppt(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 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思考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 外交是妥协的艺术 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那么 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 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国家力量国内外形势 外交无小事 周恩来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 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单元结构 新中国外交 基础 突破 调整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 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

2、 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课程标准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 怯懦 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要有独立精神 要争取主动 没有畏惧 要有信心 所以 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 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 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 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 享受法律的保护 他们犯了法 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 新中国的外交 1949年11月8日 其要点是 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新中

3、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 自主 平等 互利等原则基本之上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方针制定的背景 1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3 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封锁 包围 国际环境 目的 巩固政权 保卫和平捍卫主权 打破封锁 有利形势 4 新中国的成立 不利形势 最突出特点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方针制定的背景 1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 国内形势 历史 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 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

4、势力 现实 建国之初 百废待兴 基础薄弱 综合国力不强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方针制定的背景 1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 国内形势 2 方针 历史资料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毛泽东就明确指出 中国必须独立 新中国必须解放 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 自己来处理 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毛泽东选集 第1354页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为保障本国独立 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拥

5、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方针制定的背景 1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 国内形势 2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 外交 同 屈辱 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历史资料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

6、交政策 认识 1 落后就会挨打 弱国无外交 3 捍卫国家主权 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方针制定的背景 1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 国内形势 2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内容 另起炉灶 含义 作用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 3 一边倒 含义 原因 作用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坚定不移的站在

7、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 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 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 有记者提出问题 新中国为什么必须 一边倒 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 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 国际环境 中国社会性质 设身处地 一边倒 弊多 利大 联苏 附美 中间道路 一边倒 从目的看 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 保卫和平 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 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两大阵营的对峙 以美国为

8、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 经济上封锁 军事上威胁的政策 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方针制定的背景 2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内容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建国后的第一年里 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 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不与中国建交 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 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 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阅读 历史纵横

9、 1949年10月2日 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 前排右六 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49年12月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 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越南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 10 1950 1

10、0与17国建交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方针制定的背景 2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内容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原因与目的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提出 1953 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1953年12月 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经双方同意 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 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方针制定的背景 2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内容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

11、出 1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原因与目的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提出 1953 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3 完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 缅甸时 1954年6月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 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方针制定的背景 2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内容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原因与目的 2 提出 1953 周恩

12、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3 完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 缅甸时 4 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方针制定的背景 2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 内容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原因与目的 2 提出 3 完善 4 内容 5 意义 国内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国际 基本准则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 背景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 2 目的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 特

13、点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4 内容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 意义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4年4月24日 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日内瓦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 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1954年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 1 背景 2 内容 3 特点 4 求同存异 方针 5 意义 亚洲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14、讨论保卫和平 争取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 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一九五五年四月 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求同存异 方针 面对 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 及 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 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 历史纵横 提出原因 含义 作用 同 共同的遭遇 都曾沦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

15、不同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不同等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尼赫鲁 吴努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 2 参加万隆 亚非 会议 1955年 1 背景 2 内容 3 特点 4 求同存异 方针 5 意义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 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形成了团结一致 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 称为 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 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 反殖民 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被人民誉为 万隆精神 阅读教材

16、思考 中国代表团在两次会议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有什么意义 作用 在日内瓦会议上当会议陷入僵局时 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 推动会议达成了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在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 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 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 周恩来鲜明地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促成两次会议达成了相关协议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 2 参加万隆 亚非 会议 1955年 3 意义 是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 是新中国外交的成功展示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国际环境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小结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