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0098015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ppt课件(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突发事件应对法 立法意义 突发事件应对法 主要内容提高基层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思考 事故灾难 自然灾害 社会安全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事件 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条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森林草原灾害 事故灾难 交通运输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 公共设施 设备事故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 食物中毒 动物疫情 社会安全事件 恐怖袭击事件 经济安全事件 涉外突发事件 重大刑事案件 群体性事件 突发事件分级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 影响范围等因

2、素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 重大 较大和一般四级 法律 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一 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立法意义 我国应急管理的现状我国应急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我国应急管理的特征我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突发事件应对法 立法原则 北京的暴雨和雾霾 浓雾天气下的严重空气污染 使得公众要求公开空气中细颗粒物PM2 5监测数据的呼声更加急迫 但在本次连续浓雾造访之前的12月2日 北京网友于平 新浪微博账号 奇异的恩典 却接到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环境信息不予公开告知书 北京市环保局的书面回复称 因PM2 5尚未列入国家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无法进行空气质量状况评价 据 南方都

3、市报 报道 于平对北京市环保局的这一做法表示不满 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 提起行政复议或是诉讼 我只是要数据 没有要来评价空气质量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 我也评价不了 他们也不让我评价 于平说 突发事件 与 风险 有关 风险 危险要素 脆弱性危险要素 自然危险要素人为危险要素技术危险要素环境危险要素 风险与脆弱性强弱有关 当风险超出一个系统的承受能力时 风险演化为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的关系 紧急状态 突发性的现实危机或者预期可能发生的危机 在较大事件范围或者较长时间内威胁到公民生命 健康 财产安全 影响国家政权正常行使权力 必须采取特殊的应急措施才能恢复正常秩序的特殊状态 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

4、件 采取法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 减轻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进入紧急状态的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国务院依法决定 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69条 一 应急管理的新形势 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平均每年造成近2万人死亡资料 近十年突发事件中 经济损失每年大约是6000亿美元 约占GDP5 左右每年事故总量增长幅度6 左右 最高达到20 二 我国应急管理特征 应急管理 一案三制 建设体系日趋完善建立了 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 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为主 的应急管理体制社会预警体系基本健

5、全 形成统一指挥 功能齐全 反应灵敏 协调有序 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逐步规范化 制度化 法治化 三 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忧患意识缺乏 应急反应不到位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普通民众防灾减灾意识落后部分存在法律真空 15 预防准备 突发事件应对法体系 监测预警 处置救援 恢复重建 一 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 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规定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 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即应急管理要实施统一领导 综合协调 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的原则 二 突发事件应对坚持预防为主 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

6、五条规定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 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规定要求 一是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都必须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放在首位 做到防患于未然 要开展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普查和监控 促进各行业 各领域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 二是必须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牢固树立忧患意识 有备未必有患 但无备必有大患 三是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三 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 命令公开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0条规定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 命令 应当及时公布 第53条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 准确 及时发

7、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信息 四 应对突发事件的比例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一条规定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 程度和范围相适应 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 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即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所容许的范围或者目的 如果有同等措施可以供采用 应当选择对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侵害最小的措施 即坚持效率优先 又要坚持最小代价的原则 河南杞县事件 我们为什么逃离家园 百姓想听到的 地震谣言背后的民众知情权缺失 政府对舆情反应慢导致的 昂贵成本 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黄金时间

8、三分钟 三小时 三天绵羊型 斗鸡型 鸵鸟型 小松鼠型 渐进式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 温州动车事故真相 二 突发事件应对法 主要内容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二章 17条 36条 监测与预警 第三章 37 47条 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四章 48 57条 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五章 58 62条 法律责任 第六章 63 68条 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突发事件应对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对的具体机制突发事件应对的具体制度突发事件应对权力运行及其法律后果 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建立的体系 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包括突发事件风险评估 突发事件影响评估 主要任务是 1 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 2 对我国重点区域各类自然灾害风险进

9、行评估 编制全国灾害风险区及重点区域灾害风险图 以此为基础 开展对重大项目的灾害综合风险评价试点工作 一 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3 完善灾情统一标准 建立我国自然灾害灾情统计体系 建成国家 省 市 县四级灾情上报系统 健全灾情信息快报 核报工作机制 4 建立减灾委协调 相关部门的灾害信息沟通 会商 通报制度 5 建设灾害信息共享及发布平台 二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第十七条规定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 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

10、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 法规 规章 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 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 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32 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框架 总体预案 1件 专项预案 25件 部门预案 80件 省级及地方政府应急预案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重大活动应急预案 国家级 第十八条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 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 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 处置程序 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

11、施等内容 三 监测网络体系 1 在完善现有气象 水文 地震 地质 海洋 环境等自然灾害监测网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监测密度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2 建立危险源 危险区域的实时监控系统和危险品跨区域流动监控系统 3 在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同时 健全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 动植物疫情 植物病虫害和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 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建立信息系统 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十七条规定 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汇集 储存 分析 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下级人

12、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加强跨部门 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1 信息收集制度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专业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 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第三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 专业机构 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

13、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 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应当做到及时 客观 真实 不得迟报 谎报 瞒报 漏报 38 预警信息来源 通报 相关部门和组织所传递的信息报告 基层单位的巡查信息举报 1 热线受理的举报投诉信息2 专家群众来信来访的信息3 报刊 互联网登载的信息 39 2 信息的分析 会商和评估制度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 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 专业技术人员 专家学者进行会商 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41 分析评估的基本原则 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敏感事件 三敏感 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早诊断 五

14、早 3 上下左右互联互通和信息及时交流制度 第四十条 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 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 统一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公众导向性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法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机制 一 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条规定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 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 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一是提高全民危机意识和能力建设机制 主要是 1 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

15、力 2 基层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应急演练 3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 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二是社会成员参与机制 就是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47 社会动员 二 武装力量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四条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 军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 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三 国际合作机制 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 监测与预警 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 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

16、交流 合作 世界减灾大会 建立双边多边合作机制 参加国际培训 举办国际会议 四 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实施监督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六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 命令 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 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的制度 一 突发事件的分类制度 事故灾难 自然灾害 社会安全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 二 突发事件的分级制度 红 橙 黄 蓝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特别重大 重大 较大 一般 自然灾害救济四个级别的应急响应 三 提高全社会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制度 1 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 互救能力 2 县级政府及其部门 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等基层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3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机关工作人员应急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定期开展培训 目的是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 4 基层人民政府 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 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公众的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