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2020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0096457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2020(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案号:IC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XXXX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The monitoring specification for islands quantity , coastline,vegetation and exploitation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目次前 言III引 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数据准备和预处理的要求24.1 数据要求24.2 数据预处理流程与要求34.3 数据提取的要求与流程34.4 叠加判别的要求与方法45 海岛数量变化监测55.1

2、 监测内容55.2 海岛特性丧失的类型及判别55.3 现场核查65.4 变化区矢量数据更新65.5 相关成果制作66 海岛岸线监测76.1 监测内容76.2 海岛岸线分类体系与解译标志76.3 基期岸线信息提取96.4 变化岸线信息提取96.5 现场核查106.6 现状信息更新106.7 相关成果制作107 海岛植被覆盖监测107.1 监测内容107.2 海岛植被分类体系与解译标志107.3 基期信息提取117.4 动态信息提取117.5 现场核查127.6 现状信息更新127.7 相关成果制作128 海岛开发利用状况监测128.1 监测内容128.2 海岛开发利用分类体系与解译标志128.3

3、 基期信息提取148.4 动态信息提取158.5 现场核查158.6 现状信息更新168.7 相关成果制作169 成果编制169.1 数据类169.2 表格类179.3 专题图179.4 报告类1710 质量控制18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现场核查记录表19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海岛遥感监测信息表(一岛一表)20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海岛遥感监测区域统计表25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无居民海岛遥感监测报告大纲26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海岛岸线、植被与开发利用专题图样式28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海岛岸线、植被与开发利用专题图图例样式29IXX/T XXXXXXXXX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

4、/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附录A、B、C、D、E、F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参与单位: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元宾、李方、齐玥、袁蕾、康婧、高奕康、霍素霞、张峰、张汉德、彭立功、张正龙、张军晓、林河山。III引 言为提高海岛监视监测工作效率,实现全覆盖、短周期获取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等基本要素监测概况信息,为海岛监视监测现场巡视调查、高精度遥感监测、重点区监测提供依据,指导区域海岛监视监

5、测业务工作开展,制定本规程。1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使用遥感技术开展区域内海岛数量、岸线、植被覆盖和开发利用等基本情况监视监测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遥感数据处理、信息提取、现场核查、数据更新、成果整理及质量控制等。本规程适用于采用遥感数据开展无居民海岛数量、岸线、植被覆盖和开发利用等基本要素监视监测工作,采用遥感数据开展有居民海岛基本要素监视监测可参照本规程相关内容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6、本文件。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7424-1998 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技术要求GB/T 23236-2009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HY/T 119 全国海岛名称与代码HY/T 250-2018 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测量规范DZ/T 0265-2014 遥感影像地图制作规范(1:50000/1:250000)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海岛 island指四面环海水,在高潮时高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包括无居民海岛和有居民海岛。 3.2无居民海岛 uninhabited island指不属于居民户籍管

7、理的住址登记地的海岛。3.3海岛自然岸线 natural island coastline 指自然形成的岸线和经过整治修复后具备自然岸滩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岸线。3.4海岛人工岸线 artificial island coastline由永久性人工构筑物组成的岸线,如防潮堤、防波堤、护坡、挡浪墙、码头、防潮闸、道路等挡水(潮)构筑物组成的岸线。3.5有效岸线 valid coastline指通过填海造地活动形成的能被认定为海岸线的海陆分界线。3.6植被覆盖区 vegetation coverage area指海岛陆域部分被植物群落覆盖的区域。3.7海岛投影面积 island projection

8、area指海岛岸线围成区域的水平投影面积。3.8海岛周边海域 sea area around the island海岛海岸线向海一侧2公里范围内的海域。4 数据准备和预处理的要求4.1 数据要求4.1.1 数据基准a) 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b) 投影方式采用UTM投影,成图比例尺采用3分带。 c) 分幅与编号分幅与编号执行GB/T 13989-2012的规定,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分幅和编号。d) 影像质量航拍影像、遥感影像平面图的影像应层次丰富、清晰易读、色调均匀、反差适中;融合后的影像色彩应接近真实自然,色彩均衡,无明显偏色,镶嵌图像无明显拼接痕迹。4.1

9、.2 影像数据要求时间范围:基期影像获取时间应在监测期起始时间前后3个月之内,期末影像的获取时间应在监测期结束时间前后3个月之内。空间范围:遥感影像应覆盖监测区内的全部海岛;影像空间分辨率:融合后的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应优于2.1米;数据来源及预处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或航拍影像,应完成影像正射校正。数据格式:.tiff或.img格式,数据含有多波段及全色波段信息。4.2 数据预处理流程与要求4.2.1 数据预处理要求a) 影像融合影像融合宜采用ENVI提供的Gram-schmidt图像融合方法或Erdas的HPF融合方法。数据融合配准要求误差不超过0.3个像元;融合后的影像,应含有多波段信息

10、,各种地类特征明显、边界清晰。b) 数据配准以基期遥感影像为参考,配准末期遥感影像。宜采用ENVI提供的Image Registration Workflow影像自动配准工具,几何校正采用仿射变换,图像重采样采用双线性插值。每个海岛的配准点数应不少于3个,可使用临近海岛或陆地的控制点或同名地物点,配准误差应小于1个像元。c) 影像增强目视解译前,采用拉伸、均衡化、滤波等方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使遥感影像层次更分明,有利于图像判读和专题要素提取。可参考DZ/T 0265-2014规定的图像增强。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宜采用近红外、红、绿波段(432波段)假彩色组合。d) 数据切割按岛对影像进行分

11、割处理,原则上一岛形成一个影像数据集,含基期遥感影像和末期遥感影像;对群聚型海岛,可共用一个影像数据集。4.2.2 数据预处理流程正射的遥感影像产品首先应进行数据融合,然后以统一数据基准的基期影像为参考进行影像配准,其次通过影像增强为基本要素信息提取做好准备。为制作海岛的遥感影像数据集,应对影像按照海岛范围进行切割。数据切割可在数据融合前进行,也可在影像配准后进行,具体视工作效率而定:对于包含海岛个数较少的单景影像,宜先进行数据切割,再进行其他预处理;对于包含海岛个数较多的单景影像,宜先进行影像融合和数据配准,再进行数据切割。精纠正的航拍影像应进行投影转换,按照统一的数据基准进行规范。4.3

12、数据提取的要求与流程4.3.1 数据提取要求a) 拟提取信息以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提取海岛岸线、开发利用、植被覆盖信息,并基于监测期内岸线和开发利用变化情况,判断海岛特性丧失情况。海岛岸线应提取监测基期和末期的全部信息,划分为砂质岸线、其他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三类,并区分围海占用岸线。开发利用应提取监测基期和末期的海岛自然覆被区、岛陆人为利用区以及占用海岛岸线的海域开发利用区。其中海岛岛陆人为利用区又划分为码头、房屋建筑、道路、采石矿山、其他工建矿区、农用地和人工水域七类;占用海岛岸线的海域开发利用区又划分为填海区和构筑物两类。植被覆盖应提取海岛的植被范围,无需进一步分类。海岛特性丧失情况判断

13、应比对基期和末期遥感影像,基于海岛岸线和开发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可分为成海、连陆和连岛三种情况。b) 信息提取基本要求复核要求:地质环境简单、解译内容在图像上有明显标志的区域,一般应按影像解译单元抽样5%-10%进行检验;地质条件较复杂,存在解译疑点的地区,应抽样20%-30%进行检验;解译效果较差或解译困难的地区,应抽样不少于40%进行检验。判别精度:一级分类应大于90%。比例尺:不小于1:50000。4.3.2 信息提取一般流程在完成监测基期和末期遥感影像预处理的基础上,按照以下步骤开展目视解译提取基本要素信息。a) 确定解译的指标分类体系及解译标志;b) 采用直接判读和地理相关分析相结

14、合的方法,进行目视解译判别地物类型,勾绘类型界线,标注地物类别,形成预解译图;对解译图中的疑难判别区域,宜收集相关用岛用海资料或补充高清影像辅助判读,并在变化区域核实时,一并开展野外实地调查与验证;根据验证结果修正矢量数据,形成解译图。c) 以质检员抽样检查的方式进行解译图核查,验证解译精度;d) 制作包括专题属性信息的矢量数据。4.4 叠加判别的要求与方法4.4.1 叠加判别的要求判别监测期内海岛岸线形态、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岸段,明确变化岸段的位置、计算变化长度;判别监测期内海岛开发利用活动范围发生显著变化的区域,明确变化区域位置和类型、计算变化区域面积;判别监测期内植被覆盖发生显著变化的区

15、域,明确变化区域位置、计算变化区域面积。其中岸线形态显著变化指因炸岛、炸礁、采石挖沙、岸线使用、淤积、侵蚀等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在影像上目视可辨的,岸线位置、形态发生的变化;岸线类型显著变化指海岛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活动造成的,在影像上目视可辨的,岸线类型发生的变化。开发利用显著变化包括工业建设、房屋建设、道路码头建设以及农业种养殖等人为活动造成的,在影像上目视可辨的,岛陆人为开发利用区范围的变化;以及占用海岛岸线的填海及构筑物等用海活动范围的变化。植被覆盖显著变化指种植、砍伐等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在影像上目视可辨的,植被覆盖范围的变化。4.4.2 叠加判别方法 以基期岸线、开发利用和植被覆盖矢量数据为基础,依据地物类型解译标志,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叠加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