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 - 副本精编PPT课件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0093921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腑 - 副本精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六腑 - 副本精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六腑 - 副本精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六腑 - 副本精编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六腑 - 副本精编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腑 - 副本精编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腑 - 副本精编PPT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基理论之六腑 主讲 李兴友 六腑 一 六腑的概述六腑 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的总称 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 二 共同的生理功能 受盛和传化水谷 传化物 三 共同的生理特点 泻而不藏 故 实而不能满 四 共同的气机特性 以降为顺 以通为用 通降下行 每一腑都必须适宜地排空其内容物 以保持六腑通畅 机能协调 故有 六腑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 之说 五 七冲门 饮食物的消化呼吸和排泄 须经过消化道的七道门户 即 七冲门 如下图 六腑 胆 一 胆的概述1 位置 位于右胁下 附于肝之短叶间 2 形状 呈中空的囊状器官 3 表里络属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经 胆与肝相表里 胆 一 胆的生理功能1

2、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是肝之精气汇聚而成 生成于肝 贮存在胆囊 胆汁 味苦 色黄绿 又称 精汁 有重要的消化作用 排泄进入小肠参与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是在肝气的疏导和调节下完成的 在肝的调控下完成 功能异常表现 A 肝胆机能失常 胆汁分泌排泄障碍 影响脾胃的纳运机能 出现厌食 腹胀 腹泻等症状 B 湿热蕴结肝胆 以致肝失疏泄 胆汁外溢 不循常道 浸渍皮肤 则发为黄疸 出现目黄 身黄 小便黄 C 肝主升 胆主降 若胆气不利 气机上逆 胆汁上溢 可出现口苦 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 D 胆汁滞留 郁而化热 日久易形成砂石 胆结石 胆 一 胆的生理功能2 主决断主要是指胆在精神 意识 思维活动中对事物进行判断

3、 做出决定的机能 胆者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胆的决断能力取决于胆气强弱 胆气强者 勇敢果断 胆气弱者则数谋虑而不决 肝胆相互表里 肝主谋虑 胆主决断 两者相成互济 谋虑定而后决断 临床上 肝胆气虚或心胆气虚者 多见善惊易恐 胆怯等精神情志异常的改变 A 胆气虚 胆小惊怯 睡眠不安 B 胆热痰扰 惊悸而烦 急躁易怒 胆 二 胆为六腑之一 胆为空腔器官 与肝相表里故为之腑之一 三 胆为奇恒之腑之一 A 胆贮藏 精汁 功能类似五脏 胆为中空的囊状器官 内盛胆汁 古人认为胆汁为精纯 清净的精微物质 称为 精汁 胆称为 中精之府 清静之府 中清之府 B 胆参与消化 功能类似六腑 胆形态中空 排泄胆汁 参

4、与消化 所以 胆具备似脏非脏 似腑非腑 故称之为 奇恒之腑 胃 一 胃的概述1 位置 胃与脾同居中焦 位于隔下 上接食道 下通小肠 胃的两门三脘 胃腔称为胃脘 分为上脘 包括贲门 中脘 胃体 下脘 包括幽门 三部分 2 形状 呈曲屈状的囊状器官 管腔器官 3 表里络属 手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经 脾与胃相表里 胃 胃 二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1 主受纳水谷指胃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 水和谷 的机能 故胃有 太仓 和 水谷之海 之称 由于机体精 气 血 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饮食水谷 故胃又称 水谷气血之海 胃主受纳功能的强弱可以从食欲和饮食多少反映出来 受纳是腐熟消化的前提 2 主腐熟水谷指胃将饮食物

5、初步消化 并形成食糜的机能 一部分 在脾的作用下化生 精微物质被初步吸收 由脾转输至全身 而食糜则下传到小肠作进一步消化吸收 三 病理表现 A 受纳失职 纳呆 厌食 胃脘胀闷 B 腐熟无能 食滞胃脘 胃脘痛疼 嗳腐酸臭 C 功能亢进 消谷善饥 胃中嘈c o杂 以胃中烦热闷乱 似饥非饥 似痛非痛 似辣非辣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多与食滞 脾虚 肝郁 血亏有关 嘈杂常与胃脘痛 嗳气 恶心 干呕 吞酸等症状同时出现 胃 中医学强调 人以胃气为本 胃的受纳 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综合 称为 胃气 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胃 三 胃的生理特性1 胃气下降 胃主通降 含义 胃气具有向下运动以维持胃 肠道通畅的生理特

6、性 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糟粕排泄的过程 生理表现 饮食物入胃 胃容纳而不拒之 通畅 胃中食糜下传至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食物残渣下传大肠 经燥化后形成粪便 粪便有节律地排出体外 E 胃的通降是胃继续受纳的前提条件 病理表现 A 胃失和降 胃气不降 纳呆脘闷 胃胀或胃痛 大便密结 B 胃气上逆 恶心 呕吐 呃逆 嗳气 C 脾不升清 腹胀 腹泻 便溏 胃 2 胃气下降 胃主通降 与脾气上升A 胃气下降与脾气上升相反相成 脾宜升则健 胃宜降则和 脾升清 则水谷精微得以布散 胃气下降 则食糜糟粕得以下传 脾胃升降协调 得以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B 脾胃同居中焦 人体中央 为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升则

7、肾升 肝升 大肠 小肠 三焦升 脾为升之关 不升则陷 陷则生寒 胃降则心 肺降 胆 心包 膀胱降 胃为降之门 不降则逆 逆则生热 胃不降 影响心火和肺气的下降 在腹胀 便秘的同时 可见心烦 失眠 口舌生疮 牙龈咽喉肿痛等病变 素问 逆调论 有 胃不和 则卧不安 之论 胃 3 喜润恶燥A 胃喜润恶燥与脾喜燥恶湿相对而言 B 胃主受纳腐熟 不仅依赖于胃气的推动 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润 胃中津液充足 则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及通降下行的特性 C 临床上治疗胃病时 要强调保护胃中津液 以免燥热为害 胃津受损 以免化燥伤阴 小肠 一 小肠的概述1 位置 位于腹中 其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 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

8、上接于胃 下接于大肠 2 形状 呈迂曲回环迭积的管状器官 3 表里络属 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经 心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 西医解剖学认识 小肠位于腹中 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 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 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盘曲于腹腔内 上连胃幽门 下接盲肠 全长约4 6米 分为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小肠内消化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食物经过小肠内胰液 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后 基本上完成了消化过程 同时营养物质被小肠粘膜吸收了 小肠 二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1 主受盛化物 1 受盛 接受和盛纳 以受盛物 接受之意 小肠接受由胃下传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 食糜 而

9、盛纳之 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 2 化物 变化 消化 化生 转化之意 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 适时停留 即 实而不能满 中的 实 由脾气与小肠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 转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 即化物作用 3 受盛化物病理变化 受盛失职 下传停止 滞而为痛 腹胀 胀痛 化物失常 消化吸收障碍 腹胀 腹泻 便溏 大便不成形 形似溏泥 俗称薄粪 次数可不增多或稍有增多 小肠为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小肠 2 泌别清浊 泌清别浊 1 小肠对食糜做进一步消化 并将其分为清和浊两部分 清 各种精微物质 谷精 津液 由小肠吸收 经脾气转输至全身 发挥营各脏腑的作用 浊 糟粕 食物残渣 部分津液 在胃与

10、小肠之气的作用下 经阑门传送到大肠 2 功能正常 则精微与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 3 病理变化 清 浊不分 水谷混杂而下 则发生小便短少 大便溏 腹泻 小肠 3 小肠主液 1 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 也吸收了大量的津液 小肠吸收的水谷之精 清 谷精和津液 由脾气传输至全身各处 营养全身 部分津液经三焦下输至膀胱 成为尿液的生成之源 2 利小便而实大便 理论治疗泄泻的临床应用 前后分离法 小肠主液 水 前 后 膀胱 小便 大肠 残渣 津液 小肠居胃之下 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 水液由此而渗于前 糟粕由此而归于后 大肠主津 燥化作用 大便排出 大肠 一 大肠的概述1 位置 位于腹中 其上口在阑门与小肠

11、相接 下端连接肛门 魄门 上接于小肠 下接于肛门 2 形状 呈回环迭积的管状器官 3 表里络属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经 肺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 二 大肠生理功能1 主传化糟粕 传糟粕化粪便 1 大肠接受食物残渣 含部分津液 吸收津液 燥化作用 大肠主津 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的功能 大肠者 传导之官 变化出焉 2 传化糟粕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A 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的承接 B 胃气的通降 实际上涵括了大肠对糟粕的排泄作用 C 肺气的肃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 相互表里 D 脾主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 E 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 主司二便的排泄 大肠 2 大肠主津 燥化作用 大肠吸收食物

12、残渣中的津液 使之成为粪便 即所谓的燥化作用 吸收津液以后 由脾气转输至全身 部分津液经三焦下渗于膀胱 成为尿液的生成之源 由于大肠参与了体内的津液代谢 故说 大肠主津 三 大肠的病理表现1 大肠主津功能失常 大肠虚寒 不能吸收 津液 水分 与糟粕俱下 可出出肠鸣 腹痛 泄泻 2 大肠实热 肠道失润 可出现便秘 秘结不通 3 湿热蕴结大肠 可出现腹痛 里急后重 下痢浓血 魄门亦为五脏使 素问 五脏别论 提到 魄门亦为五脏使 也 魄门 即肛门 为六腑的最下端 受五脏之气支配而行使其排泄糟粕 浊气的职能 魄门开合启闭有度 受脏腑的调理 能够促进脏腑气机调畅 又是脏腑藏泻得以顺利进行 保持人体正常的

13、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 而魄门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时既能反映出五脏的病变 又可反过来影响五脏的功能 因此 魄门是否通畅 对于人体健康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 魄门与心的关系心藏神 主血脉 主神明 具有统帅全身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 故 类经 脏象类 云 心者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 人的思维活动 均由神明主宰 正常之人 由于心主神明 则人的魄门启闭有序而有节度 人体各部分的功能互相协调 彼此合作 互助互用 但心神的正常生理功能尚需依赖气机出入升降 若魄门开闭有度 气机升降有序 则思维敏捷 心脏功能正常 脏腑活动协调 当心失所主 则脏腑气机逆乱 百病乃生 例如 痰火扰动心神 或者昏迷的人 经常出现魄门启

14、闭无度的现象 出现便秘 大便不节或失禁的症状 临证可以采用泻火下痰 通下导滞等方法 比如用桃核承气汤治疗膀胱蓄血证 用大承气汤之类通启魄门 能使病情得以迅速缓解 魄门亦为五脏使 魄门与肝胆的关系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起着平衡 协调 调节作用 肝气条达 脏腑经络之气运行通畅无阻 全身脏腑 经络 形体 官窍等功能活动才能有序进行 肝气条达 则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正常 反之 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 则木旺乘土 在上可发为呕逆 在中则可出现腹痛腹胀 肝气不舒 气滞血瘀或肝经湿热下注 在下可发为便秘 泄泻 比如 临床上可用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清热通腑 疏肝利胆 治疗气郁 气闭

15、便秘 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火盛引起之大便不通等 魄门亦为五脏使 3魄门与脾胃的关系脾胃居于中焦 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影响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 脾主运化 为后天之本 靠脾胃输送的水谷精微 全身的组织器官得以营养 而脾气的运化特点 以上升为主 脾宜升则健 脾能升清 则水谷精微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 气血生化有源 机体生命活动正常 魄门亦能开合有节 另外受脾气的升提作用 才能使内脏不致下垂 临床上饮食不节 劳倦内伤 而致脾胃虚弱 运化无力 清阳不升 常出现脾不统摄 可见久泄甚至脱肛 正如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所言 清气在下 则生飨泄 就是魄门失约的临床表现 治宜补脾升提运中法 临证常以理中汤 参苓白术散为基

16、本方加减治疗脾气虚泄泻 温中健脾的理中汤治疗脾阳虚而导致泄泻 使脾和气升运健 魄门开合有度 泄泻停止 魄门亦为五脏使 4魄门与肺的关系肺主一身之气 主宣发和肃降 肺气的肃降调节着气机升降出入运动 将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肺与大肠相表里 魄门为大肠的末端 大肠传导及魄门开合 也需依赖肺气的清肃下降 因此 肺与魄门关系密切 若外邪侵袭 或内伤及肺 肺失清肃 则津液不能下达 或者肺热壅滞 肺失宣降 可见便秘等症状 治疗宜降气平喘 通腑肃肺法 临床可以用苦寒泻下之品 使肺气宣达 呼吸通顺 如用凉膈散治疗肺热壅滞导致的大便不通 泻白散加减治疗痰热壅肺的咳喘气急 大便干结等 魄门亦为五脏使 魄门与肾的关系肾为 先天之本 主固摄 主藏精及纳气 在窍为耳和二阴 后阴即为魄门 它与肾气的关系非常密切 肾的气化功能 直接影响魄门的开合启闭 肾气固摄开合协调 则魄门启闭有序 排泄功能正常 若肾阳虚损 命门火衰 温煦无权 上不能暖土助脾胃腐热水谷 下不能固摄 开合失司 则魄门启闭无序 排泄功能出现异常 可见阳虚便秘或久泄滑脱等 治疗常温肾暖脾 涩肠止泻 临床上可用温肾健脾 固涩止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