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区域生态问题 .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093344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问题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问题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问题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问题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问题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问题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区域生态问题 .ppt(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生态问题 背景材料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 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同时提出10个生态保护重点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防护林体系湿地保护与修复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水土保持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 我国面临的主要三大生态环境问题 沙漠化 水土流失及盐渍化 直接威胁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问题 分析区域综合题应注意1 根据区域经纬网 考查地球 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2 根据区位

2、空间定位 判断地理事物名称 3 根据区域图或统计资料 分析地理特征 阐述地理规律 剖析地理成因 4 根据区域环境特征 分析评价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或反思人类的行为 73 E 135 E 53 54 N 4 N 我国主要地形区 80 E 90 E 100 E 110 E 120 E 130 E 20 N 23 26 N 30 N 40 N 50 N 八条主要经纬线经过的省区 80 E 90 E 100 E 110 E 120 E 130 E 20 N 23 26 N 30 N 40 N 50 N 八条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地形区 从下一页开始分条来看 D C B 80 E A 天山 塔里木盆地 昆

3、仑山 喜马拉雅山 N S 东经80度 80 E 90 E A B C D E F 45 35 25 A B D C E F 阿尔泰山 天山 阿尔金山 吐鲁番盆地 青藏高原 雅鲁藏布江 N S 东经90度 80 E 90 E 100 E A B C D 内蒙古高原 祁连山 青海湖 巴颜喀拉山 横断山脉 东经100度 N S 80 E 90 E 100 E 110 E A B C D E F N S 阴山 黄土高原 汉水谷地 琼州海峡 秦岭 巫山 雪峰山 东经110度 渭河平原 80 E 90 E 100 E 110 E 120 E 50 N A B C D E 大兴安岭 渤海 莱州湾 长江中下游

4、平原 钱塘江 台湾海峡 N S 东经120度 23 26 N 怒江 澜沧江 元江 西江 台湾海峡 珠江三角洲 W E 30 N 40 N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 大拐弯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W E 23 26 N 30 N 40 N 50 N 塔里木盆地 罗布泊 嘉峪关 内蒙古高原 大同 太行山 北京 23 26 N W E 注重原理提升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西南石漠化江南红色沙漠东北黑土冲刷国外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4年 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 66万平方公里 其中采取封育保护10 22万平方公里 综合治理4 44万平方公里 取得了历史性突

5、破 但是全国还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37 需治理的面积有200多万平方公里 重点在水力侵蚀地区和水力风力侵蚀的交错地区 背景材料 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 黄土土质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 夏季降水多 多暴雨 植被稀疏等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等 治理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植树造林 合理放牧 保护草场 矿区开展复垦工作 小流域治理 保塬 护坡 固沟 治理的意义 因地制宜 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增加农民的收入 改善生活条件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生态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自然原因 我国典型地区 水土流失 1 背景材料 我国石漠化面积为31 89万平

6、方公里 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为10 83万平方公里 并以每年2 到4 的速度扩展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广西 贵州 云南 四川 湖南 湖北 重庆 广东 省区市 以贵州 广西 云南3省区最为严重 热点问题 石漠化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 是指我国喀斯特地区在特殊的自然背景下 由于人为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 水土大量流失 基岩大面积裸露 生态状况极为恶劣 2 知识联系 造成石漠化的直接原因是 土地退化 耕地撂荒或废弃 生态恶化 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缺水 大量泥沙淤积河床 滥垦 滥樵采 滥牧等 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防治措施 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工程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

7、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过程及治理机制 退化实质 退化过程 治理机制 知识延伸 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大规模社会投入 合理的土地利用 贫困 人口增长 土地退化 恶性循环 人口 资源 环境 发展 系统不协调 我国是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已超过174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近二成 并且正在以每年约3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 目前 中国大约有1 7亿人口的生产 生活正在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 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540亿元人民币 背景材料 荒漠化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增加农民的收入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改善生活条件 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改善当地的

8、的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生态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治理意义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强管理 控制载畜量 营造 三北防护林 退耕还林 还草 生物固沙 沙地飞播 植树种草 建设人工草场 推广轮牧 治理措施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环境保护不当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全球变暖 蒸发旺盛 处于内陆 降水少 鼠害 蝗害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 新疆 青海 内蒙古等 2006年4月16 18日 我国北方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10次沙尘天气 其中内蒙古中部出现了强沙尘暴 这次沙尘天气影响我国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东移南下的大量沙尘在北京地区停了一下脚步 让京城下了两

9、天 黄雨 经计算 4月16日到17日中午 北京地区降落的黄尘达33万吨 背景材料 沙尘暴天气 沙尘来源 动力 影响地区 干旱内陆 施工工地 西北 华北 冷锋南下 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导致 中国湿地面积近6600万公顷 其中还不包括江河 池塘等 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 位居亚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 最近40年来 已有近50 的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 全国约有13 的湖泊已经消失 黑龙江三江平原78 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 背景材料 湿地主要指沼泽 湖泊 河流 河口以及海洋地带的滩涂 保护措施 原因 湿地的破坏 生态效益 维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降解污染物 净化水质 经济效益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10、提供水资源 提供矿物资源 砂矿 盐类 社会效益 观光旅游 教育和科研 过度开发利用 海岸侵蚀 湿地围垦 淤积 污染严重 酸雨等 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制定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全国性专门的法律法规 加强宣传保护湿地的科普知识等 功能 干旱缺水 治理措施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我国典型的地区 华北 西北 长江中下游地区 温带气候 全年降水少 河流径流量少 降水变率大 春季蒸发旺盛 人口稠密 工农业发达 需水量大 水污染严重 水资源浪费多 利用率低 春种用水量大 南水北调 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减少水污染和水浪费 提高利用率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发展节水农业 实行水价调节 树立节水意

11、识 海水淡化等 南水北调 工程示意图 知识回归 1 东线调水从长江干流扬州附近抽水 利用原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 逐级提水北上 穿过黄河 再经运河到天津 优点 由于东线调水工程利用了旧运河 可大量减少耕地的占用 减少移民数量 社会难度小 投资省 缺点 水质差 逐级提水运输成本高 由于东线调水工程利用现有河道输水 并兼有航运 防洪 防涝等功能 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 2 中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中游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 跨过黄河 到北京和天津 优点 水质良好 地势高到低 可以自流 缺点 工程量大 淹没损失大 移民多 社会难度较大 同时 干渠沿线工程地质 水文条件复杂 需要认真对待 但这些问

12、题都是中线本身固有的 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减轻 相反 有些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变得更加严重 所以宜早不宜晚 3 西线调水方案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河段及其支流雅砻江 大渡河筑坝引水 通过引水隧洞穿越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进入黄河 优点 水质好缺点 工程量大 水量小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近10亿公顷 我国的盐碱土壤面积约15亿亩 主要集中在华北 西北和东北这些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近10亿公顷 我国的盐碱土壤面积约15亿亩 主要集中在华北 西北和东北全国约有盐碱化土壤5 2亿亩 其中盐碱地1 5亿亩 耕地盐碱化呈继续发展

13、趋势 背景材料 治理措施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我国典型的地区 土壤盐碱化 黄淮海平原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频繁的旱涝 地势低洼 大气降水少 以灌溉水源为主 内陆 过度抽取地下水 使海水入侵 滨海 不合理的灌溉 滥砍乱伐 破坏植被 地表蒸发量增大 排水治理水利工程 引淡淋盐 农田覆盖 生物措施 合理灌溉 采取喷灌 滴灌技术等 我国因超量抽水而引起地面沉降的有上海 天津 常州 无锡等36个城市 上海 天津最大沉降幅度已超过2米 天津市因地面沉降而造成污水倒灌 积水淹没工厂 交通阻塞 海河泄洪能力降低 我国的桂 黔 湘等18个省区已发现岩溶地面塌陷点800多处 有塌陷坑30000多个 使大批的房屋倒

14、塌 农田 水库 山塘毁坏 河流改道 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十几亿元 背景材料 治理措施 产生的原因 我国典型的地区 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 人口 工业 采矿业迅猛发展 过度抽取地下水 合理抽取地下水 实行雨季回灌 东北平原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沿海和湘 云 贵岩溶地区 我国因超量抽水而引起地面沉降的有上海 天津 常州 无锡等36个城市 上海 天津最大沉降幅度已超过2米 背景材料 2005年 全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 较上年减少约15 累计发生面积约27070平方公里 与上年基本持平 但有毒藻类引发的赤潮次数和面积大幅增加 大面积赤潮集中在浙江中部海域 长江口外海域 渤海等 预防措施 人为原因 自然

15、原因 我国典型的地区 赤潮 珠江口 杭州湾 渤海等 气温高 静水 静风 海域封闭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 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 农药 由于海洋的开发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 严重污染养殖海域 控制海水的富营养化 改善水质等生态环境 减缓海水养殖自身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侵入 海水的富营养化 赤潮多发期集中在夏季 时间 例 2005年12月27日至2006年1月3日一连八天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近期来最强盛的一次特大咸潮 根据材料 回答有关问题 1 该地区容易发生咸潮危害的主要原因是A 过度抽取地下水B 沿海地势低平 夏季台风使海水大量

16、涌入变咸C 冬季河流径流量小 加之海平面上升 海水入侵 淡水咸化D 城市规模扩大 工农业发展 水质污染导致咸化 2 以下措施中 可减缓咸潮危害的是A 修筑堤坝 抵御海水入侵B 上游水库开闸放水 增大河流入海量C 挖采河沙 疏通河道D 减少抽取地下水 多用河水做水源 C B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 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 升的自然灾害 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 主要是由旱情引起 例6 2002年文综天津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1 3题 A C B 1 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击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2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 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3 该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B酸性土壤的改良C荒漠化的防治D河流的综合整治 2005年 河西走廊 题第5问 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 水 的承载力 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8分 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 主导自然条件是水 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和山地降水 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