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湘教 1.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093283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湘教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湘教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湘教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湘教 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湘教 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湘教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湘教 1.ppt(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考点一地球的结构 核心知识通关 1 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划分依据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 的变化 速度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快 慢 固体 地震波的波速变化与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从外到内分为三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界线分别是 和 2 地壳 概念 地球表面以下 以上的固体外壳 平均厚度约 千米 大陆地壳 海洋地壳 组成 主要是 莫霍面 古登堡面 莫霍面 17 厚 薄 岩石 3 地幔 范围 介于 和 之间 分层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 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壳 地核 4 地核 范围

2、面到地心 分层 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内核呈固态 古登堡 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 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生存环境 规律方法 地球内外圈层的识别方法 1 记准顺序 外部的圈层中 大气圈在上 水圈在下 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 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内部圈层即 两面三层 两面 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三层 即地壳 地幔 地核 2 掌握数据 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 如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岩石圈的厚度为70

3、 100千米 莫霍面的深度是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 古登堡面指地面下2900千米处 12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 50 55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等 经典例题导悟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 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 b圈层即岩石圈C c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 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 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2 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 中 与图中大气圈无关的是 A 两极地区的夜空看到极光B 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 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D 产生 磁暴 现象 思维流程 答案 1 选C 2 选D

4、 高考模拟精练 2016 昆明模拟 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1 2题 1 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B 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C 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 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2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 其10km处可以表示 A 海平面B 莫霍面C 岩石圈底面D 古登堡面 解析 1选D 2选B 第1题 两地相对高差是指海拔的差值 地壳厚度是莫霍面之上的高度 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 则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第2题 莫霍面平均深度约17km 大陆部分平均深度约33km 海洋部分平均深度约7km 则10km处可以表示

5、莫霍面 加固训练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1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B 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 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D 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2 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 故称为岩石圈B 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C 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 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解析 1 选D 2 选C 第 1 题 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外侧的一层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 第 2 题 图中的A圈层是大气圈 它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

6、大的 C圈层是地壳 它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E圈层是地核 而岩浆来源于上地幔 考点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核心知识通关 1 矿物 具有确定化学成分 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有 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 岩石 1 概念 岩石圈中由一种或多种 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集合体 物理属性 气态 矿物 2 三大类岩石成因及常见岩石 地表以下 喷出地表 固结 温度 压力 3 地壳物质循环 1 动力 地球内部 产生的热能 2 影响 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 大地的沧桑巨变及 的持续转化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地壳物质形态 3 过程 三大类岩石的直接和间接转化 外力 变质 规律方法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 岩层上下顺

7、序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 其位置越靠下 岩层年龄越新 其位置越靠上 接近地表 2 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 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 变质岩与周围岩石关系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 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 海岭 如果是海底岩石 则离海岭越近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 离海岭越远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离海沟越远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 经典例题导悟 2015 天津文综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 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

8、了该矿物 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 依次应为 A 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 侵蚀搬运 沉积B 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 沉积风化 侵蚀C 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 侵蚀搬运 沉积D 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 沉积风化 侵蚀 思维流程 答案 选C 高考模拟精练 2016 上海模拟 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 回答1 2题 1 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 正确的是 A a是外力作用B b是冷却凝固作用C c是变质作用D d是重熔再生 2 关于图中数字代表的内容 正确的是 A 是沉积岩 板岩属于数字 代表的岩石B 是岩浆岩 玄武岩属于数字 代表的岩石C 是岩浆岩 花岗岩属于数字 代表的岩石D 是

9、沉积岩 石灰岩属于数字 代表的岩石 解析 1选C 2选B 第1题 a是岩浆冷却凝固 b是重熔再生 c是变质作用 d是外力作用 第2题 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岩浆岩 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代表 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 三大类岩石受外力作用都可变成 沉积岩 板岩是变质岩 加固训练 1 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读图回答 1 2 题 1 各岩层 岩体的生成时间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 火成岩1 沉积岩1 沉积岩2 火成岩2 沉积岩3B 沉积岩3 火成岩1 火成岩2 沉积岩2 沉积岩1C 沉积岩3 火成岩1 沉积岩2 火成岩2 沉积岩1D 沉积岩3 沉积岩2 火成岩1 火成岩2 沉积岩1 2 火

10、成岩就是岩浆岩 如果图中有花岗岩存在 则可能是 A 沉积岩1B 沉积岩2C 火成岩1D 火成岩2 解析 1 选D 2 选C 第 1 题 沉积岩地层由下至上分布 年龄由老到新 故沉积顺序为沉积岩3 沉积岩2 沉积岩1 火成岩1侵入到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中 说明其形成比沉积岩3 沉积岩2晚 火成岩2切穿了火成岩1并在沉积岩2之上形成了火山 属喷出岩 然后沉积岩1覆盖在火山周围 说明火成岩2出现在沉积岩1之前 第 2 题 火成岩1为侵入岩 火成岩2为喷出岩 形成了火山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 2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1 下列有关图示 五处物质的判断 正确的是 沉积岩 侵入岩 变质岩 沉

11、积岩 岩浆A B C D 2 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A B C D 解析 1 选D 2 选A 第 1 题 根据图中岩层的形态和分布可知 图中 是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 是岩浆 为沉积岩 为靠近岩浆活动区域因为高温而形成的变质岩 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 第 2 题 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上升喷出后冷凝形成喷出岩 在外力作用下 地表岩石转化成沉积岩 在地壳内部 经过高温高压变质作用 形成变质岩 最后经过高温重熔 形成新的岩浆 类型5 地壳物质循环图 典型图示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是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重要形式 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地质作用 三

12、大类岩石的判断等 获取信息 上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图可以获得 为岩浆 为岩浆岩 为沉积岩 为冷却凝固 为沉积作用 为变质作用 为重熔再生 为变质作用 信息解读 1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地球内部的岩浆 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 变质岩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岩浆岩 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 又成为岩浆 简而言之 所谓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可理解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转化 2 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 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实现了地区之间 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

13、传输 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调动知识 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步骤 1 找起点和归宿 岩浆是地壳物质循环的起点和归宿 以 岩浆 岩浆岩 这一不可逆的过程为突破点 如上图中c来自地幔 则 为岩浆 所以 岩浆 岩浆岩 的过程即 代表冷却凝固作用 为岩浆岩 2 顺次确定岩浆与岩石 地壳物质循环主线表现为 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如上图中物质循环主线表现为 c岩浆 a岩浆岩 b沉积岩 d变质岩 c岩浆 3 根据箭头指向确定地质作用 指向岩浆的箭头都是重熔再生作用 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都是外力作用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都是变质作用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是冷却凝固作用 如上图中 是冷却凝固作用 是外力作用 是

14、变质作用 是重熔再生作用 迁移应用 考向1考查三大类岩石和地质作用的判断地质学家在安徽省天柱山发现了世界上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 大面积的花岗岩和丰富的片麻岩 榴辉岩 一般存在于万米以下的地幔之中 使得天柱山一举成为全球研究大陆动力学的最佳地区之一 据此完成1 2题 1 天柱山的超高压变质带中主要包含图中哪些岩石 A B C D 2 下列地质现象与使天柱山超高压变质带暴露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A 黄山怪石B 汾河谷地C 沧海桑田D 东非裂谷 解析 1选B 2选C 第1题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 为岩浆 为侵入岩 为变质岩 为沉积岩 为沉积物 为喷出岩 天柱山的超高压变质带的花岗岩和片麻岩 榴辉岩分

15、别属于侵入岩和变质岩 第2题 使天柱山超高压变质带暴露的地质作用是地壳的垂直上升运动 与沧海桑田的变化是一致的 考向2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序号表示岩浆 岩浆岩 变质岩 风化物 沉积物 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3 4题 3 图1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A AB CC BD 4 图2中岩石与图1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 珊瑚石 B 大理岩 C 玄武岩 D 花岗岩 解析 3选C 4选B 第3题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图中沉积岩这一已知条件 顺着箭头推理可确定 为变质岩 为岩浆 为岩浆岩 逆向推理可确定 为沉积物 为风化物 相应地A为固结成岩作用 B I为变质作用 C为重熔再生作用 D为冷却凝固作用 E H G为风化作用 F为搬运 沉积作用 第4题 珊瑚石为沉积岩 大理岩为变质岩 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