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三生物第二次考试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0086061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高三生物第二次考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南高三生物第二次考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高三生物第二次考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高三生物第二次考试1.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优生优育关系到国家人口的整体质量,也是每个家庭的自身需求,下列采取的优生措施正确的是A. 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B. 杜绝有先天性缺陷的病儿的根本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C. 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D. 通过遗传咨询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产前诊断通过检查胎儿细胞的染色体是否正常,及早发现有严重遗传病和严重畸形的胎儿,不能确定先天性疾病,A错误,C正确。禁止近亲结婚是减少遗传病发生的措施,不能作为杜绝先天性缺陷胎儿的措施,B错误。遗传咨询是通过对家庭成

2、员进行身体检查,了解、诊断病史等分析遗传病类型,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提出对策方法和建议等,而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需要通过观察染色体结构进行确定,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优生措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 白化病是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人的红绿色盲是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某家遗传系谱图如下。-2和-3生育一个正常女孩,该女孩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XBXb的概率是A. 15.28% B. 15% C. 9.375% D. 3.125%【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1患色盲和白化病,则其母亲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3、且父母都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所以-2的基因型为2/3Aa1/2XBXb;由于母亲患白化病,所以-3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2和-3生育一个正常女孩,该女孩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XBXb的概率是(2/31/2+1/31/2)(1-2/31/4) (1/21/2)=3/20=0.15,故选B。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某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依次为16、0、16B. 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8条染色体,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4个四分体C. 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6个着丝点,

4、该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有36个着丝点D.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Y【答案】D【解析】A某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说明此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依次为8、0、8,A错误;B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8条染色体,说明此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16条染色体,则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8个四分体,B错误;C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6个着丝点,则该细胞在未进行细胞分裂时含18条染

5、色体,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有18条染色体,18个着丝点,C错误;D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说明含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产生了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了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而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了两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子,由此可见,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Xb,Y,Y,D正确。【考点定位】减数分裂4. 甲至丁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遗传定律发生在甲、

6、乙两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B. 乙图所示时期,该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和两个染色体组C. 丁是由乙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D. 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现在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没有四分体,B错误;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见该动物为雌性动物,根据染色体颜色判断,乙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有一条白色的较大的染色体和一条黑色的较小的染色体,而丁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与此不符,因此丁不是由乙经过减

7、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C错误;卵原细胞既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也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现在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D正确。5. 下列对二倍体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量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结束会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的量增加一倍B. 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且不应存在同源染色体C. 如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精细胞,则增殖过程很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D. 如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分裂的前一时期细胞内应存在四分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会导致核DNA数加倍,但质DNA的量变情况未知,A

8、错误;姐妹染色单体的消失是着丝点分裂所致,而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前者整个细胞增殖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如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且互换区段存在等位基因,则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种精细胞,C正确;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一般含有2个染色体组,含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的前期和中期,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6. 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210克,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桃子增重15克,故AABBCC桃子重210克。甲桃树自交,F1中每个桃重均150克。乙桃树自交,

9、F1中每桃重为120克180克。甲乙两树杂交,F1每桃重为135克165克。甲、乙两桃树的基因型可能是A. 甲AAbbcc,乙aaBBCC B. 甲AaBbcc,乙aabbCCC. 甲aaBBcc,乙AaBbCC D. 甲AAbbcc,乙aaBbCc【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桃子增重15克,F1每桃重135165克,所以有1-3个显性基因,所以甲AAbbcc,乙aaBbCc,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7. 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

10、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细胞中存在A、a基因可能是因为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B. 甲细胞分裂结束形成的每个子细胞各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 乙图细胞处于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D. 乙图细胞己开始胞质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同【答案】D【解析】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而甲图次级精母细胞含有A和a基因,所以可能是因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A正确;甲图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极体,乙图细胞处于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C错误;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少一条,D错误。8. 将某雌性动

11、物细胞的卵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培养在含放射性32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将该卵细胞与正常精子(无放射性)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转入无32P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关于此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NB. 受精卵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至少有3/4的染色单体不含有放射性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D. 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N个四分体,出现4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受精卵中有N条染色体含有放射性,则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N条染色体,其中N条含有放射性,A正确;若第一次有丝分裂过程

12、中,N条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进入了同一个子细胞,该子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4N条染色单体中有N条含有放射性,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2N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也是2N条,C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N个四分体,但是不会出现4个染色体组,D错误。【点睛】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综合性考查,回忆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和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过程,然后根据选项内容分析综合进行判断,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同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之间联系与区别是本题考查的重点。9. 某二倍体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

13、别对a、b、d基因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宂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再用所得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l: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 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 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 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aabbdd产生的配子是abd,子代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所以AaBbDd产生的配子是ABD:ABd:abD:abd

14、=1:1:1:1,所以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故选:A【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配子推断基因的位置关系, 根据题意,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即AABBDDaabbddAaBbDd,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即AaBbDdaabbdd10. 下图为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EF段B. 若在A点使核DNA双链带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复制原料没有放射性,则在CD段可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DNA占100%C. CD段、IJ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

15、:1D. 在图中的EF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相等的【答案】D【解析】图中AE段代表有丝分裂,EK代表减数分裂,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EF段,A正确;若在A点使核DNA双链带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复制原料没有放射性,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均有一条单链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则在CD段可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DNA占100%,B正确;BC、HI的变化是由于着丝点分裂,CD段、IJ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C正确;LM代表受精作用,MQ代表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在图中的EF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不相等,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1. 下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 图1中和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处理B. 图2中Dd的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 图3可用于验证F1的基因型D. 图2的实质是等位基因D、d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而分离【答案】B【解析】图1中去雄和传粉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传粉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处理,A正确;图2中D、d若未经过交叉互换,则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若经过交叉互换,则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图3为测交实验,可用于检验F1的基因型,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