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二生物第一次周练重点班.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0085903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高二生物第一次周练重点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高二生物第一次周练重点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高二生物第一次周练重点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高二生物第一次周练重点班.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饶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生物试题(重点班)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徐洪雷一、选择题(每空2 分,共50 分)1、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A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 CDNA、DNA D蛋白质、DNA2、下列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艾弗里将从S型细菌中分离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2、实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A B C D3、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4、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沉淀、上清液、沉淀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5、有人试图

3、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A全部无全部32S全部31PB全部有全部35S多数32P,少数31PC少数有全部32S少数32P,多数31PD全部有全部35S少数32P,多数31P6、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D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

4、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7、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 B C D8、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B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之间是通过氢键相连的C不同DNA分子中(A+T)/(C+G)比例是不变的 DDNA分子是以磷酸和含氮碱基交替排列为基本骨架9、下列核苷酸中,在 DNA 结构中可能具有的是 ( ) 。 A、 B、 10、某DNA分子含腺嘌呤150个,占碱基总数的30%,其复制两次需要多少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参与到新的DNA分子中 A.1

5、00 B.150 C.300 D.45011、DNA的一个单链中(A+G)(T+C)=0.2,上边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A.0.4和0.6 B 5和1.0 C.0.4和0.4 D.0.6和1.012、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图中表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13、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腺嘌呤碱基数为,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 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一个链中A+T的数量为 G的数量为-A. B

6、. C. D.14、右图为某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该DNA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上C含有14N 的DNA分子占7/8 D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部位15、用15N标记含有l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A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l16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后共产生16个DNA分

7、子16、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是 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17、下列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C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D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18、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均需要酶和模板的参与 均需要解旋酶的作用 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均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A. B.

8、C. D.19、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右图tRNA携带的氨基酸是(各选项括号中内容为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 )A精氨酸(CGC) B丙氨酸(GCG) C甘氨酸(GGC) D脯氨酸(CCG)20、假如某段RNA含碱基A10%、C20%、G40%,通过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中,碱基T的比例为 A.10% B.20% C.25% D.40%21、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经研究发现,在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成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

9、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突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 ( )A.GGU B.GGC C.GGA D.GGG22、右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3、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 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为一个密码子

10、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24、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这是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下列有关R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的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tRNA、rRNA和mRNA都是基因转录的产物C.分化后不同形态的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同 D.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tRNA与之对应25、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C一个

11、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D一种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二、综合题(共50分)26、(每空1分,共6分)有关实验过程和原理的问题。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培养噬菌体 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放射性检测 离心分离。(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A B C D(2)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成分)。而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C

12、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4)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的大肠杆菌,这种抗性的产生与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化有关。下图简要示意处理的方法:在紫外线作用下,细菌的膜蛋白质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简述图中的抗T2噬菌体大肠杆菌菌落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的过程 。27、(每空2分,共8分)在氮源为14 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继续繁殖两代(I和II),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I)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_,另一条链是_,根据此实验,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