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上传人:byq****87 文档编号:130083638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志者事竟成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1. 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2. 了解游记的特点,梳理作者的游踪,把握作者写作手法的多变。3. 品味作品充满诗意的语言风格。教学建议【教学方法】1. 朗读法。2. 品味点拨法。3. 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导入丽江古城,静美得像一片散淡的云朵,雅致得像一幅写意的丹青,独特得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你想知道丽江古城的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吗?请你跟随着阿来的一滴水游历丽江吧!二、教学步骤文题解读作者以“一滴水”的口吻,叙述自己在几百年间游历丽江的经过,介绍丽江的变迁。知识卡片丽江=QC云南省辖地级市,位

2、于云南省西北部,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里。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中国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3、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作者档案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从1994年尘埃落定写出至1998年出版期间,阿来由阿坝州一家杂志社转到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由编辑到总编辑社长,科幻世界在阿来手里由一本杂志变为五六种,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他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16年10月21日,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语基积累生字词注音草甸(din)矗立(ch)闸口(zh)翡翠(fi)眺望(tio)砚池(yn)擦拭(sh)目眩神迷(xun)五彩斑斓(ln

4、)多音字注解劲(jng)苍劲(jn)劲头柏(bi)柏树(b)柏林=JCHZ形近字集锦砚(yn)砚台现(xin)出现喧(xun)喧哗渲(xun)渲染眺(tio)眺望跳(tio)跳动眩(xun)眩晕炫(xun)炫耀重点词释义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喧哗:声音大而杂乱。驿道:中国古代为传递政府文书、驿马通行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按一定距离设置驿站。矗立:高耸直立。苍劲:老练刚劲。映照:光线照射。闸口:闸门开时水流通过的孔道。犹豫:犹移。迟疑不决。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眺望:从高处远望。硕大:非常大、特别大。硕,大。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

5、建筑物。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五彩斑斓: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斑斓,颜色驳杂,灿烂多彩。近义词辨析喧哗喧嚣都有声音大的意思。“喧哗”侧重指声大而嘈杂。“喧嚣”侧重指声音杂乱,不清静。例句: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遥远的山村,我们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硕大高大、巨大都有很大的意思。“硕大”比较强调形体上非常大,超出一般规模和水平;“高大”的基本含义是又高又大;“巨大”则指规模、数量等很大。例句: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高大浓密的树冠遮挡住了灼热的阳光。巨大的波浪向岸边猛扑过来,又退了回去。疑难鉴赏展台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6、句解:介绍“我”的身份和降落地点。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句解:介绍丽江的自然景物。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解:用拟人手法表现流水的欢快。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句解:介绍丽江的植

7、物。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句解:介绍丽江坝的位置。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句解:这是丽江的雏形。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作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作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段解:描述“我”下山的路上看到的景物。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

8、四方街。句解:介绍“我”的愿望。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作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第一部分(第15段)写“我”几百年前看到的丽江。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我是被亮光惊醒的。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句解:用眼睛、头发的颜色说明来丽江的有世界各地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

9、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句解:描绘玉龙雪山的美丽。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句解:介绍丽江古城的巨大变化。段解:介绍了几百年后“我”再次醒来看到的丽江。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

10、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句解:对丽江建筑的高度评价。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

11、,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用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

12、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段解:记述“我”看到的丽江的风物人情。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第二部分(第614段):写“我”几百年后流过丽江看到的景象。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名师释疑解惑1. 为什么“我”要落在玉龙雪山顶上?玉龙雪山在丽江北边,为下文“我”向下观察丽江作了铺垫。2. “我”下山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高大挺

13、拔的松与杉、开满鲜花的杜鹃和山茶、马帮、驿道、纳西族村庄和明朝时正在建筑的四方街。3. 第6段中“几百年”有什么作用?点明“我”沉睡的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4. “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5. 作者为什么要让“我”出现在水车上?“我”随着水车来到高处,能更好地观看古城。6. “我”观赏到了丽江的什么民俗画面?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玉器店、演奏古代音乐的老者、东巴象形文字、种着兰花的三坊一照壁的院子。7. 写寄居的游客有何作用?表现丽江外地游客聚集的特点

14、。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句解:用“硕大的银盘”比喻月亮,形象生动,表现丽江月色的美丽。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第三部分(第1516段):写“我”流出丽江来到了金沙江,奔向大海。8. 游客在丽江心境有什么变化?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课

15、文导图主旨归纳这篇课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等地方,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表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变迁和风物人情。重难导悟1.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一滴水”的口吻来叙述故事?作者以“一滴水”的口吻,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自己流过丽江的经历,将自己所见景色娓娓道来,富有浪漫和童趣,构思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 学了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关于丽江的知识?(1) 丽江历史悠久。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2)丽江风景优美多彩。有蓝天下的玉龙雪山,绿色的盆地,绿色的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山,碧绿的深潭,红色的杜鹃、白色的马帮驿道、青瓦色的四方街等。(3)丽江建筑富有地域特色。丽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4)丽江民俗丰富而融合。丽江人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集聚、唱歌,马帮的往来,银匠的敲打银器,玉器店、字画店、东巴文字、纳西古乐,这些都极富民族特色。“很多不同模样的人”“说着不同的语言”“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构成了一幅游客欢乐民俗图。特色品评1. 构思新颖,视角独特=QC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