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079087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5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政治民主化的机会 但最终都未能成功 这里指的是哪三次机会 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诏 进行变法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共和 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打倒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抗战胜利后 重庆谈判签定 双十协定 A B C D 近代中国人民与民主政治屡屡擦肩而过 根本原因是A 民主政治不适合中国B 国共合作的关系不稳定C 中国人民没有政治民主化的需求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缺乏民主化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 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任务是 一是恢复和发展经济一是巩固新政权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概括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 人民代

2、表大会制度2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 政治协商制度 1 初步建立 1949 9新政协召开 背景 时间 内容 2 正式形成 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 性质变化 单一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变化 代行人大职权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3 新发展 195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提出 八字方针 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 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 中断 文革时期 5 重建与完善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重新召开政协会议 1982提出 十六字方针 民主党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 为什么是领导 历史原因 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议

3、会斗争失败 最终选择与合作 最终在领导下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现实原因 有着强大的领导与组织力量为什么要搞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作为党 缺乏经验 需要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 领导的多党合作与西方的两党制 多党制有何不同 党各民主党派 参政党 党在野党 不确定 领导各民主党派接受领导政治协商 参政议政 相互竞争 相互攻击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概念 2 确立 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 3 中断 文革时期 4 重建与完善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重新召开人大会议 背景 共同纲领 有关规定政治稳定 大规模经济建设展开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 内容 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原则 性质 建立

4、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概念的界定 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它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政体 和根本政治制度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有何不同 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行使主权主体不同 广大人民 资产阶级 原则不同 民主集中制 分权与制衡 政党活动 领导下多党合作制 两党或多党轮流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概念 2 建立 新中国建立之初至60年代 原因 为了实现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法律依据 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实施 成立五个自治区 一百多个自治县 意义 3 完善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84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间的区别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实施群体 少数民族聚居区 港澳台同胞主要作用 各民族共同繁荣 祖国和平统一享有权力 无高度自治权 享有高度自治权 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