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五六七章(乐国安)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006086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五六七章(乐国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社会心理学五六七章(乐国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社会心理学五六七章(乐国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社会心理学五六七章(乐国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社会心理学五六七章(乐国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五六七章(乐国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五六七章(乐国安)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社会角色 2020 4 24 1 第一节社会角色概述 一 角色的定义科学的角色定义包括三种社会心理学要素 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 角色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 而非自定的 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 社会规范 责任 义务等 的 2020 4 24 2 第一节社会角色概述 二 角色的分类1 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 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 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2 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 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3 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 可将角色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4 根据角色和角色之间的权力和地位关系 可把角色分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5 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

2、终意图 可把角色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6 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 可把角色从参与程度低到参与程度高 2020 4 24 3 第二节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大体有两种取向 结构角色论的代表是林顿 他认为角色概念是用作构造其关于社会结构 社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石 他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相互联系的位置或地位组成的网络 其中个体在这个系统中扮演各自的角色 过程角色论的代表则是特纳 他以社会互动作为基本出发点 围绕互动中的角色扮演过程展开对角色扮演 角色期望 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等问题的研究 斯特里克则提出了一个较典型的融合方案 2020 4 24 4 第三节角色的行为模式 一 角色学习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

3、基础和前提 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形成角色观念 一是学习角色技能 对于角色学习 可以这样从总体上来理解 首先 角色学习是综合性学习 其次 角色学习是在互动中进行的学习 最后 角色学习是随着个人的角色的改变而进行的学习 2020 4 24 5 第三节角色的行为模式 二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一 社会学视角 互动与表演 米德认为 角色扮演是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戈夫曼从角色概念出发 将社会与舞台进行了广泛的比较 从而提出了他的 戏剧理论 二 心理学视角 技术与手段 是指将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 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 以增进人们对他

4、人社会角色 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 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 2020 4 24 6 第三节角色的行为模式 三 角色冲突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 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对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 缓解角色冲突的方法有角色规范化 角色合并法和角色层次法 2020 4 24 7 第三节角色的行为模式 四 角色偏差角色偏差是指一个人行为和心理准备长时间偏离社会期望 形成与自己社会身份不相适应的行为和心态结构 角色偏差现象十分复杂 行为偏离社会期望只是表面现象 其背后的实质是个人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的各个环节 包括其所受到的外部对待 评价与角色期望 其内在

5、的自我概念系统 动机机制以及表现于外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后果 都偏离了特定社会身份要求的一般模型 2020 4 24 8 第四节性别角色差异 一 两性差异生理差别 心理差异二 性别角色差异1 个性和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 侵犯行为 支配行为 自信心 交际2 智能方面的差异 智力 语言能力 运动技能 空间能力 数学能力 知觉速度 艺术和音乐能力3 成就方面的性别差异 学业成就和职业成就 2020 4 24 9 三 性别差异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在生殖阶段 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殖器 性别开始分化 文化人类学理论 玛格丽特 米德认为男女心理的特点是由于他们学习了由社会传统所继承下来的文化模式的结果

6、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把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作为模仿的榜样 从而获得了某些性别角色 认知社会化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对性别角色的观念随年龄的增长 认知的发展而改变 采取的符合性别角色的行为也随之改变 性别发展阶段论 布洛克认为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相平行 第四节性别角色差异 2020 4 24 10 立健亭立健亭价格立健亭批发 2020 4 24 11 第六章自我意识 2020 4 24 12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一 自我意识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通常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 人 我关系的认知 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换言之

7、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 自我认知 自我意向 自我情感 2020 4 24 13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二 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生理 物质 自我 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在的自我与可能的自我 公我意识与私我意识 2020 4 24 14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三 自我觉知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一般指对自我存在的意识 既可将其看作活动过程 又可将其视为活动结果产生的自我意识内容 作为活动的自我意识的进行 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去发动和维持 这个条件就是自我觉知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影响自我觉知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两方面 2020 4 24 1

8、5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 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生第一 物 我知觉的分化依赖于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以及它们的协调发展 第二 人 我知觉分化依赖于注意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视觉表象及其记忆能力的出现 第三 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需要复杂的抽象 概括能力 而这又是以大脑皮质尤其是各语言代表区以及大脑额叶的成熟发展及其机能的更为复杂化为前提的 第四 从完全缺损的极端情况分析 无脑畸形儿由于不存在大脑皮质这一生理学前提 也就根本不可能出现自我意识 2020 4 24 16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二 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 是其在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存

9、在着与他人的相互作用 儿童的社会自我的发展与他们对别人知觉能力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由此可见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还依赖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 与他人相互作用 三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 一 社会经济地位 二 社会文化环境 三 家庭 四 角色扮演 五 他人的评价 六 参照群体 2020 4 24 17 第三节自我过程 一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 selfevaluation 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 它常常发生在我们希望准确地 客观地描述自我的时候 自我评价最终决定一个人的自尊以及与此相关的自我表现 自我评价通常依赖社会比较和自我估价来实现 2020 4 24 18 第三节自我过程

10、 二 自我增强自我增强 selfenhancement 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通过自我增强 个体的自尊得以建立或受到提升 人们常用向下的社会比较 选择性遗忘 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缺陷补偿 自我防御性归因 自我设障六种方式进行自我增强 2020 4 24 19 第三节自我过程 三 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 selfpresentation 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 维持 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自我表现的原因有时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 多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自我表现无所谓好坏 尽管有时自我表现被用作哄瞒他人的策略性手段 但它对社会相互作用是重

11、要的 2020 4 24 20 第四节自我的认知表征 一 自我图式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于信息的选择 组织和加工是由个体内在的认知结构决定的 这些认知结构可以称为图式 个体通过自我图式将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 它是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 自我图式一旦建立 就会起到选择机制的作用 从而影响到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输入和输出 自我图式的功能还在于为个体提供一个组织和储存相关信息的框架 2020 4 24 21 第四节自我的认知表征 二 可能自我可能自我是对我们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知表象 它们包括我们渴望成为的自我 也包括我们不希望成为的自我 还包括人们希望将来具有的品质 可能自我有两项重要功能

12、其首要功能是激励未来的行为 第二个功能就是评价与解释的功能 即为现在的自我提供了评价和解释的情境 2020 4 24 22 第四节自我的认知表征 三 自我不一致 自我不一致 正是指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自我导向之间出现矛盾或不协调 从而产生的内部冲突 理想自我与应该自我是个体自身评价的两个标准 也是个体完善自己时所努力的方向 如果实际自我不符合这两个标准 或者说当自我概念与自我指引之间出现不一致时 可能会引起心理和躯体的不适 2020 4 24 23 第七章社会态度 2020 4 24 24 第一节态度概述 一 态度的定义及其特性态度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

13、态 对此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态度的对象是社会存在 2 态度的构成具有一定结构 3 态度具有比较持久的稳定性 能够持续一定的时间而不发生改变 4 作为态度的心理状态是内在的 存在于个体自身内部的 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 态度具有如下几种特性 1 态度的社会性 2 态度的主观经验性 3 态度的动力性 2020 4 24 25 第一节态度概述 二 态度的构成要素作为一种具有认知基础的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兼具认知 情感和行动三种成分 并且这三种成分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 挂念 意象或概念 以及在此基础上

14、形成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 是个体做出行为之前所保持的一种准备状态 2020 4 24 26 第二节态度理论 一 强化论观点 一 古典条件反射理论的研究 二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研究 三 学习理论的研究二 认知论观点 一 紧张减缓理论研究通常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 改变认知 使之与自己持有的其他认知保持一致 2 改变行为 使对行为的认知与其他认知保持一致 3 增加新的认知 改变失调的状况 使原来认知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 归因理论的研究 三 社会判断理论 2020 4

15、 24 27 第二节态度理论 三 功能理论以卡茨的理论为主 1 工具性 调适性或功利性的功能 2 自我防御的功能 3 认识的功能 4 价值表达的功能 四 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是由科尔曼于1961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一个人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要经过服从 认同 内化三个阶段 1 服从 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作服从 2 认同 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 信念 态度和行为 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 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 3 内化 态度改变进入内化阶段以后 个体就完全地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观点 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 2

16、020 4 24 28 第三节态度的测量 一 量表法 一 等距量表 二 总加量表 三 语义分化量表二 问卷法根据问卷形式上的特点 可将问卷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三 投射法四 行为观察法五 生理反应法 2020 4 24 29 第四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 态度的形成 一 环境因素的影响1 社会环境的影响2 家庭的影响3 模仿与观察学习4 团体的影响 二 个体的学习1 古典条件作用理论与联想学习2 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与强化学习3 同伴的影响 2020 4 24 30 第四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二 态度的改变 一 劝说宣传法1 传播者的特性 1 专家身份 2 社会身份 3 吸引性 4 相似性 5 可信赖性 2 信息的传播 1 单方面传播与双方面传播 2 信息传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3 信息传播的渠道3 被劝说者因素 1 原有态度 2 人格特点 3 被劝说者的信息加工 4 情境因素 1 信息繁多的情境 2 令人分心的情境 3 信息重复的情境 二 角色扮演法 三 团体影响法 四 活动参与法 2020 4 24 31 第五节偏见 偏见 prejudice 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 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