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三生物开学考试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051975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三生物开学考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高三生物开学考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东高三生物开学考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高三生物开学考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三生物开学考试1.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寿光现代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实验班)试题一、选择题1.1.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B.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C. 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D. 酶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酶的本质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正确;同无机催化剂相比较,酶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的催化效率很高,B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正确;酶只是起催化作用,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酶的本质和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酶起催化作用的原理是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2.2.下列图中,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

2、,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A. B. C. D. 【答案】B【解析】酶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来催化反应的,由题意可知酶降低的应是和之间的能量,分析图形可知B正确,A、C、D错误。点睛:酶发挥催化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3. (2015秋宜昌期末)下列有关ATP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

3、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中储存的能量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被利用;细胞中的ATP含量和少,但对于ATP的需要量很大,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满足细胞生命活动对ATP的大量需求;ATP的合成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过程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呼吸作用过程合成ATP能量来源于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细胞或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的光能、化学能、机械能或者电能等解:ATP是生命活动的直

4、接能源物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正确;Na+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因此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正确;ATP中的“A”为腺苷,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错误;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很少,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满足细胞对ATP的需求,正确;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如蓝藻,正确;光合作用过程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呼吸作用过程合成ATP能量来源于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也可以转化成光能和化

5、学能,正确故选:A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4.4.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 放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吸能反应时总是伴随ATP的合成B. 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C. 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D. 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厌氧呼吸实现的【答案】B【解析】放能反应总是与ATP合成反应相联系,吸能反应时总是伴随ATP的水解,A项错误;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有氧呼吸过程,B项正确;蔬菜、水果在储藏时都应在零上低温、低氧条件下,而且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6、,以延长保鲜时间,C项错误;淀粉发酵产生酒精是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乳酸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酒精,D项错误。【考点定位】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细胞呼吸【名师点睛】影响细胞呼吸外界因素的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除了记住其原理外,还有以下几点说明:(1)外部因素在影响呼吸作用时是综合起作用的,有时在其他因素满足的情况下,某一因素成为限制因素。如动物冬眠时呼吸速率低的限制因素是温度,而夏季作物受涝死亡,其限制因素则是O2浓度。(2)外部因素对细胞呼吸影响的应用在生产或生活实践中,若需要增强相关植物或其器官的细胞呼吸强度,可采取供水、升温、高氧等措

7、施;若需减弱细胞呼吸强度,可以采取干燥、低温、低氧等措施。蔬菜、水果在储藏时都应在低温低氧条件下,种子应保持干燥,而蔬菜、水果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一般为零上低温。5. 如图,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的影响。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P点处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 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C. 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R点应下移D. 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乙P时没有光照,小球藻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适

8、当降低温度,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强度下降,P点上移;B错误。装置B中缺镁,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B中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小于A中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但同一温度下呼吸强度相同,因此Q点右移,R点下移,故C正确,D错误。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6.6.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只能在叶绿体中进行B. 过程产生的能量全部都储存在ATP中C. 过程产生的O2中的氧来自H2OD. 过程和中均能产生H,且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图中过程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

9、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场所一般为叶绿体,但是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过程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其余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B错误;C、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变成的氧气,C错误;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是NADP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是NADH,用于第三阶段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水,D正确故选:D7.7.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 形成小膜泡,将各结构或物质进行纯化处理。含有下

10、列结构(或物质)的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能产生CO2的是A. 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B. 丙酮酸+小膜泡C. 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D. 丙酮酸+线粒体基质【答案】B【解析】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虽然是小膜泡是由线粒体内膜反卷而成,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但是不能利用丙酮酸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丙酮酸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酵母菌可以利用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8.8.下图表示蝴蝶兰在正常和长期干旱条件下 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

11、正确的是( )A. 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04时不能产生ATP和HB. 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不能进行暗反应C. 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最快,植株干重最大D. 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可通过夜间吸收CO2以适应环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04时没有光照,叶肉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一、二两个阶段会产生H,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A项错误;据图可知,在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可以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以适应环境,1016时,虽然CO2的吸收速率为0,但由于叶肉细胞中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CO2,所以仍能进行暗反应,故B项错误,D

12、项正确;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最快,只能说明此时光合作用最强,但16时之后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仍大于0,说明植株仍在积累有机物,干重增加,所以植株干重在20点之前与横轴的交点处最大,故C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9.9.研究发现,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都有水分的生成。下列关于生成的水中氧的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全部来自CO2,细胞呼吸全部来自O2B. 光合作用全部来自水,细胞呼吸全部来自水C. 光合作用部分来自CO2,细胞呼吸全部来自O2D

13、. 光合作用全部来自CO2,细胞呼吸部分来自葡萄糖【答案】A【解析】光合作用中水中氧来源于暗反应中的CO2,细胞呼吸中的水来源于有氧呼吸第三步,氧气与【H】结合形成水,氧来源于氧气,A正确。10.10.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面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A. 产生的H可在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B. H经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C. 能形成ATP的过程有D. 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过程旺盛【答案】C【解析】解:A、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可在暗反应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故A正确;B、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故B正确;C、ATP形成的过程是光反应、有氧呼

14、吸的三个阶段,即,暗反应和多糖的水解需要消耗ATP,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故C错误;D、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光照强度较强,光反应速率较快,光合作用速率较快,故D正确故选:C11.11.人体细胞内含有46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92条时,此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A. 前期、中期 B. 中期、后期C. 后期、末期 D. 间期、末期【答案】A【解析】当姐妹染色单体为92条时,此细胞已经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A正确。12.12.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关系。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A.

15、 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B. 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C. 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D. 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正常培养时,细胞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DNA含量为2n的细胞较多,DNA含量为4n的细胞较少。药物处理培养时,DNA含量为4n的细胞较多,DNA含量为2n的细胞较少,故推测药物处理导致细胞中DNA含量加倍,即间期DNA复制完成后,在前期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从而使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13.13.下列对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染色体复制加快B. 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功能趋向专门化C. 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色素积累增多D. 细胞凋亡:特定基因表达,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自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