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能力、基础09江苏高考历史分析刘凌昊.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044510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念、能力、基础09江苏高考历史分析刘凌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理念、能力、基础09江苏高考历史分析刘凌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理念、能力、基础09江苏高考历史分析刘凌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理念、能力、基础09江苏高考历史分析刘凌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理念、能力、基础09江苏高考历史分析刘凌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念、能力、基础09江苏高考历史分析刘凌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念、能力、基础09江苏高考历史分析刘凌昊.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念 能力 基础 09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刘凌昊 一 09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的大概情况和特点 1 试题分布情况 必修部分100分 占84 选修部分20分 占16 增加分值为非选择题 20道选择题 政治史部分9题 比去年多1题 中古史2题 中国近代4题 中国现代1题 世界古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各1题 经济史8题 比去年多3题 中古史1题 中国近代1题 中国现代2题其中一题涉及美国经济发展 世界近代史1题 世界现代史3题 和思想文化史部分3题 比去年少4题 中古史1题 世界近代史2题 主观题中必做部分为3道材料题 分别为10 12和10分 比去年多一道类似简答题 8分 选做部分仍为4道题 每本选修教材

2、对应一题 每题10分 五本教材占分比例 必修一共计37分 选择9题27分 23题10分 必修二共计39分 选择8题24分 21材料题2问7分 24简答题8分 必修三共计24分 选择3题9分 21材料题1问3分 22材料题12分 选修一改革10分 选修四人物10分 2 特点 09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在试卷结构和命题方式上总体看是稳中出新 略有变化 试卷仍然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选择题20题60分如同去年 但是非选择题为6道 与去年相比 增加了一题 分值没有变化还是60分 命题仍以材料为主 能力立意 试题尤其是选择题的综合性和难度增强 考试内容的呈现形式也有一定的调整 图片资料有所减少 增加了

3、文字材料的量 且文字材料与学生现有知识的距离有所拉大 增强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 直接提高了试题的难度 能力立意更为明显 09年江苏历史试卷题目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仍然以材料题为主 并且阐述简明要求清晰 材料阅读量适宜 解题时材料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但也出现知识点拓展至教材 考纲甚至课程标准之外的现象 学生解答时较易上手 但判断确定答案确有难度 试题对考生思维过程考查更严密 对学生理解材料及要求准确全面的分析问题 迁移知识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新课程的理念 要求和方法在试题中的体现比08更为明显 更注重对新课程三大目标 即知识理解与掌握 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由感知历史转

4、向感悟历史转型 二 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的几点启示及2010年高考复习的几点看法1 遵循新课程的特点要求 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强调知识能力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大方面 建构主义 综合取向 能力本位是新课程下 课程标准 的三大特色 建构主义在历史学科的具体运用之一是学生在对历史事物分解了解的基础上 运用原理 联系各自不同的生活实际 共同探讨 分享经验 通过不同的视角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进行理论概括 从而形成事物完整性的认识 通观高中 历史课程标准 的具体内容 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较突出地体现了三种史学观念 唯物史观 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对这三种史观的把握 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也是我们备考

5、新课程高考的基础 黄牧航 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 2 强调新理论 新理念和新方法 目前历史高考中还是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为基础 但是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新的史学理论 理念 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和角度 如近代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历史研究的计量法 比较法等 且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从09年江苏历史高考来看 选择题第7题 近代化问题 第14题 文明史和整体史问题 其他如非选择的22题 婚姻史问题 23题 政治史问题 等都有新史学理论 方法和角度的体现 且从08 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的整体发展趋势其比重越来越大 因此 我们要掌握的不仅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和方法 还要掌握新的史学方法理论

6、和教学新观念 在历史复习中应该给学生讲清这些理论和理念 并在这些理论下采用新的方法在新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材料 组织语言 解答问题的训练 3 关于课标 教材 考试说明与考试 课标是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编订的主要依据 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性指导 教材是我们学习和复习的工具 是我们学习的素材 它具有需要我们学习和复习掌握的知识点 知识结构 有文字图片等各类材料 也有已经形成且目前成为共识的观点 它是考试说明标定的重要依据 也是我们学习和复习的重要内容 但是要注意的是它并非学习和考试的全部 只是最重要的部分 考试说明是在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的情况提出的对考试的解释和具体范围 要求 是我们复习应考的指导 因此

7、 在复习工作中 课标才是我们教学 复习的主要依据 考试说明则能使我们的复习能明确主要的要求 基本的范围 教材则是课标和考试说明范围内我们复习的具体知识 但是我们如果具体分析08 09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可以看出试题并非全部在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和考试说明所提出的范围内 只是大部分 如09江苏高考历史选择题第5题关于太平天国的试题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 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 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 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A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 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8、D 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如何处理考试说明 教材和超出部分的关系呢 一方面 超出部分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小 另一方面 超出部分的试题实际都是在题干中有史料的依据 各种形式呈现 只是要求同学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作答 所以其考查的是同学学科能力 而大部分试题都是在 考试说明 和教材的范围内 且以能力要求为主要考查方向 所以复习时仍然应该将课标 考试说明和教材结合 并以此为复习内容和范围的依据 同时应该注重学科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4 注重基础知识 注重能力 注重主干知识 09年江苏历史高考与08年一脉相承的是注重基础知识 注重能力 注重主干知识 1 所谓主干知识应该结合课标 教材 考试说明进

9、行掌握 2 基础知识则是由三部分构成 即基本知识点 知识结构和基本概念 知识点的掌握是不能孤立的 要将其置于历史发展的总体过程中去 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好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可以分为 纵向结构 专题 与文明史相关 这正与我们的教材编写相适应 我们复习时应借鉴单元引言来掌握整个单元相关历史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 还应注意每一课的 本课要旨 掌握本课的主要知识及观点 横向结构 阶段 与整体史相关 也就是政治 经济 文化三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外联系 专题和阶段特点 即专题和阶段特点 专题特点是指某一领域发展的特点 阶段特点又可以分为某一时期政治 经济 文化不同领域的特点和某一时期综合各方面的整体特征 比

10、如09江苏历史高考选择第15题 纵向 09江苏历史高考非选择21题 横向 经济和社会风尚 22题 横向 婚姻与经济 政治 09江苏高考历史选择第6题 领域阶段特点 等题 08江苏高考主要是纵向题 09高考横向试题明显增加 这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即两者并重 第三部分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的考查并非是对概念的记忆 更主要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运用 例如09江苏高考历史选择第7题 近代化 09江苏高考历史选择第9题 新三民主义 3 能力也就是的历史学科能力 在考试中主要体现为解题能力 解题过程主要包括审题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迁移知识 组织和阐述观点答案等几部分 要注意获取和解读知识的全面性

11、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针对性 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规范性 分析和论证事物的准确性 在09高考也有些另外值得注意的信息 我们从两道试题来看 第一题是09江苏高考历史非选择第21题第1小题21 10分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 明代江南地区的 士大夫 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 然后扩展经济实力 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 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 其俗勤啬好殖 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 徐阶 在位 多蓄织妇 岁计所积 与市为贾 明 于慎行 谷山笔麈 卷四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 祖父以役累中

12、落 启中举 尽免其役 家业复振 植蚕 与市为贾 骤富焉 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 卷十一 1 根据材料一 二 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分 答案 1 科举 免役 发展工商业 第二题09江苏高考历史非选择第25题A第2小题25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 北宋年间 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 精贡举 的基础上 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就如何选拔 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苏轼 自唐至今 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 何负于天下 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 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 朝廷欲有所为 异论纵然 莫肯承听 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

13、一道德 则修学校 欲修学校 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乃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官 世事皆所不习 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 神宗罢赋 诗及诸科 专用经 义 论 策 此乃复先王令典 百世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 欲盖掩先儒 令天下学官讲解 及科场程式 同己者取 异己者黜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 卷三十一请回答 2 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 以一家私学 欲盖掩先儒 指的是什么 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分 答案 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 主持编纂 三经新义 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 禁锢了思想自由 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上述两题的答题要求是不同的 答案组织的来源也是不同的 09高考中有很多这样有明确要求的试题 所以 根据材料 和 结合所学知识 在答题时的具体要求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甚至 如果是要求根据材料回答 而材料观点与课本观点或者传统说法不一致 也要去用材料观点 做好2010年高考的复习工作 必修抓住五个方面 即 理念 概念 知识点 知识结构 解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