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教学提纲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003862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海绵状血管瘤MR教学提纲(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柱海绵状血管瘤 病例一 患者女 63岁 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肢无力 无下肢麻木感 疼痛时跛行 三月前出现双上肢麻木无力 双手尺侧三指麻 精细动作欠准确 C 病例二 患者男 56岁 进行性双下肢无力 麻木 腰背部轻度叩击痛 双侧Babinski征阳性 C C 影像及病理诊断 病例一1 MR表现 平C5 6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可见长约1 0cm左右 梭形长T1长T2信号影 局部脊髓受压 推向右前方 C5椎体形态正常 其内可见短T1 长T2信号影 对应棘突亦可见长T1 长T2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上述各病灶均明显强化 2 病理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及病理诊断 病例二1 MR表现 平T10 12水

2、平椎管内硬膜外可见梭形肿块影 约6 5cm 1 0cm 呈长T1 长T2信号 病灶向椎间孔延伸 脊髓受压 向右前推移 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强化 2 病理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 讨论 脊柱血管瘤分型 组织学分型 脊柱血管瘤属血管性畸形 根据其组织学表现分为三型即毛细血管型 海绵状和静脉型血管瘤 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 其由成熟的薄壁血管组成 含有较大的衬有内皮的血管间隙 根据部位分型 可分为椎体血管瘤 硬膜外血管瘤和硬膜内血管瘤 椎体海绵状血管瘤 椎体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常见 其中10 15 可累及椎弓根 同时并有椎外的血管瘤极为罕见 仅占全部椎体血管瘤的1 2 病例一即属此型 椎体血管瘤病例中胸椎

3、多见 占60 随着年龄增长 偶发病例多见 大部分病例无症状 仅有少部分病例当其椎体病变向硬膜外进展时 可出现临床症状 椎体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 典型表现者X线及CT不难诊断 MRI检查有明显优势 MR可表现短T1长T2 或长T1长T2信号 有文献报告肿瘤的活动性与脂肪组织的含量呈反比关系 即无症状性血管瘤内的脂肪组织T1W呈高信号 有症状的血管瘤T1W多呈低信号 本例除C5椎体海绵状血管瘤外 还同时伴有椎管内硬膜外及附件血管瘤 椎体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脂肪瘤或脂肪浸润 可通过脂肪抑制技术增强扫描鉴别 转移瘤 发病年龄较大 临床症状明显 可出现剧烈疼痛 主要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 无栅栏状及网眼状表现

4、 椎体皮质常受侵犯 病灶多发 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 呈不均匀中等度强化 结核 常有肺结核病史 临床症状常有腰背部活动障碍及保护性强迫体位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及椎旁脓肿是鉴别关键 硬膜外血管瘤 硬膜外血管瘤病灶往往较为孤立 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 病例二即属此型 也有静脉性血管瘤或混合性血管瘤 硬膜外血管瘤非常少见 本病30 60岁多见 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脊髓压迫症状 若病灶内突发出血 可表现为急性发病 硬膜外血管瘤反复出血也较常见 反复出血后 形成含铁血黄素沉积 椎管内原发性硬膜外血管瘤影像学检查均未见椎体受侵袭征象 X线及CT诊断价值不高 MRI可以多参数 多方位扫描 且硬膜外血管瘤具有沿着椎管上

5、下径 呈长梭形生长的特点 所以MRI矢状位检查对发现本病具有优势 MR表现为 T1WI与脊髓等或略低信号 少数为T1WI高信号 T2WI均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病灶均匀强化 且多为显著强化 硬膜外血管瘤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脊膜瘤 多为宽基底 但不如硬膜外血管瘤那样广泛 梭形表现亦不如硬膜外血管瘤典型 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 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 脂肪瘤 若硬膜外血管瘤合并出血时与之鉴别 脂肪瘤在T1WI呈均匀显著高信号 T2WI呈中等信号 增强及脂肪抑制技术可鉴别 鉴别诊断 淋巴瘤 T1W及T2W一般多呈等低信号 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 转移瘤 多发 多伴有邻近椎骨破坏 椎弓根常累及 结合原发肿瘤史不难诊断 神经源性肿瘤 肿块通过椎间孔向外延伸而呈哑铃状表现 且信号及增强表现类似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因此易发生误诊 但病灶多位于硬膜下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