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专项训练2复分解反应练习(新)鲁教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0028226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专项训练2复分解反应练习(新)鲁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专项训练2复分解反应练习(新)鲁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专项训练2复分解反应练习(新)鲁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专项训练2复分解反应练习(新)鲁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专项训练2复分解反应练习(新)鲁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专项训练2复分解反应练习(新)鲁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专项训练2复分解反应练习(新)鲁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专项训练2复分解反应学生用书P331草木灰是常见的农家肥,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其化学性质与纯碱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草木灰的使用既实现了变废为宝,还起到改良酸性土壤的作用B草木灰与碳酸氢铵混合后使用,肥效更佳C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草木灰中分离碳酸钾D向草木灰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其含有碳酸盐2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在稀硫酸中:Na、Cu2、OHB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ClC在氯化钾溶液中:Ag、H、CO32D在氢氧化钙溶液中:NH4、Mg2、NO33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pH11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2、()ACl、NO3、Ag、HBNa、NO3、OH、Fe3CSO42、NO3、K、NaDNO3、Cu2、CO32、K4现有稀硫酸、氧化铁、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在常温下两两互相混合,共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个数为()A4个 B5个 C6个 D7个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用足量的稀硫酸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铜粉B用足量的Na2CO3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C用足量的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少量的COD用足量的碳酸钙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的HCl6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一组溶液是()ANa2SO4、BaCl2、KNO3、Na

3、ClBNa2SO4、Na2CO3、BaCl2、HClCNaOH、Na2SO4、FeCl3、BaCl2DNaCl、AgNO3、NaNO3、HCl7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先通入NaOH溶液再加稀硫酸B分离Mg(OH)2、CuC12、NaCl依次加入:水、NaOH溶液、稀盐酸C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D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加过量的氧化铜,再过滤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CCOCO2AlAl2O3AlCl3Na2CO3NaClNaNO3CaCO3

4、CaOCa(OH)2A BC D9一瓶不纯的Na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NaCl、CuSO4、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溶液;(2)取少许上述无色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BaCl2溶液,再分别滴加稀硝酸。现象如下表:试管编号现象1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2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下列关于该粉末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杂质可能含KNO3、K2CO3B杂质一定含NaCl

5、,可能含Ca(NO3)2C杂质一定不含Ca(NO3)2,可能含KNO3D杂质一定含NaCl,一定不含CuSO410在甲组物质中加入乙组物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甲组: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乙组:氢氧化钠溶液B甲组: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乙组:纯碱溶液C甲组: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乙组:纯碱溶液D甲组: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乙组:氯化钡溶液1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1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CaCO3、NaOH、MgCl2、Na2SO4和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

6、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固体样品中一定有CaCO3、NaOH、MgCl2、BaCl2,可能有Na2SO4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Cl、NaOH、BaCl2C滤渣a的成分是CaCO3D若现象“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仍能确定是否存在MgCl213AI是初中化学接触到的物质,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B、F为气体,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F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H、I为两种白色沉淀,I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稀硝酸。请回答:(1)A的化学式为_; F的一种用途是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基

7、本反应类型为_。14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钾、硝酸钠和高锰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固体的成分,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按下列框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固体中一定没有_,一定有_。(2)第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为了不干扰对第和步实验结论的判断,试剂A应选择_。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异常”现象。现象一向试管中加入2 mL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23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然后振荡试管,发现红色消失。【提出问题】红色为什么会消失?【猜想】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少了;酚酞溶液的量少了;_。【

8、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pH8.2时为红色的锟式结构;在碱性介质中很不稳定,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羧酸盐。【实验探究】根据上述“猜想”进行如下探究:(1)取4 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2)取2 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45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3)取2 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滴入23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没有消失。结论:猜想_正确。【继续实验】取一定体积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直至红色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

9、。现象二向碳酸钠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而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开始没有气泡,过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刚开始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探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收集证据】分别收集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消耗盐酸的质量与生成CO2的质量,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图1图2)【合作交流】(1)图1中,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填化学式)。(2)图2中从B点开始的变化关系与图1完全重合,据此我们可以判断碳酸钠溶液刚开始和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OB段所

10、示),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思与评价】基于以上“异常”现象,你能提出的有价值的见解是_(任写一点)。16将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查阅资料】K2CO3溶液显碱性;BaCl2、 KCl溶液显中性。【提出猜想】猜想:滤液溶质是KCl;猜想:滤液溶质是_;猜想:滤液溶质是KCl和K2CO3。【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猜想_不成立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K2CO3溶液_猜想成立。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1、_【问题讨论】小丽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成立,也可改用AgNO3溶液,你认为小丽同学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反思拓展】实验结束后,组内同学认为K2CO3是盐而其水溶液却显碱性,这可能与它的构成微粒有关,微粒符号是_。17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氯化钠,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林进行了如下实验:向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然后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 g,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稀盐酸的质量/g100100100反应前固体样品的质量/g51015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gm107.8112.3(1)表中的m值为_。(2)计算样品

12、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1A2B3C4B5D6B7C8.D9B【解析】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钙沉淀,所以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硝酸钙;取少许上述无色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氯化钠;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硝酸钾,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钠,一定不含硝

13、酸钙、硫酸铜,可能含有碳酸钾、硝酸钾。10C【解析】图象的意义是:随着乙的不断加入,反应开始没有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增加。A项,氢氧化钠溶液不与硫酸钠反应,但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开始就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图象,故错误;B项,纯碱溶液不与氯化钠反应,纯碱溶液和氯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开始就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图象,故错误;C项,纯碱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盐酸被消耗完后,纯碱溶液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反应开始没有沉淀,一段时间后才有沉淀,所以符合图象,故正确;D项,氯化钡溶液不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开始就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图象,故错误。故选C。11C12B【解析】A项,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1.5 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0.44 g的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若固体存在BaCl2,BaCl2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则一定无硫酸钠,错误;B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滤液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正确;C项,设产生0.44 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