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027171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榆林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陕西榆林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榆林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榆林第二中学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时间:90分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2分/题,共50分)1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2.“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2、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3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4.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民为贵,社稷

3、次之,君为轻”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矣”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5.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卻依然停滯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6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

4、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

5、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 )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9.1956年12月,我国文化部发出了关于国营剧团试行付给剧作者剧本上演报酬的通知,通知指出实行按劳取酬的原则,必须推行剧本上演报酬制度。上演报酬制度的确立反映出( )A.国家对戏剧文化发展的重视 B.文化工作追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C.市场调节机制指导文化建设 D.知识分子的待遇落后于其他阶层10.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

6、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中日甲午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富人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11.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 民族资产阶级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A. B. C. D.12.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

7、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13.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14.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把人文主义当做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

8、,赞美“人性”,贬义“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 )A.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B.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C.天主教会为封建势力精神统治的堡垒 D.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15.下图为达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机械、妇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本质上说明达芬奇A.把高度的科学观察、分析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在一起B.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围广阔而又登峰造极的成就C.实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D.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都是新时代的巨人16.西方文明史谈到:“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

9、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所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对此解释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十八世纪科学的进步 B反映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生C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都是可认识的 D启蒙思想家崇尚科学和理性17.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

10、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18.神曲、红楼梦、物种起源、老人与海四部书在1986年均被法国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诗歌 剧本 散文 小说B.彼特拉克 曹雪芹 达尔文 海明威 C.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 阐述自然选择 体现现代主义D.抨击世俗王权 叙述爱情悲剧 挑战教会神学 歌颂民主自由19.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常常以强烈的对比来强化和凸显主观情绪。其中以美与丑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作家

11、爱憎分明情感的文学作品是( )A.梅杜萨之筏 B.唐璜 C.巴黎圣母院 D.西风颂20.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诸侯国争霸需要发展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21.据史书记载: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阳,根本既虚,随即奔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孝文帝改革导致鲜卑族灭亡 B.迁都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C.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领域 D.否定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进步性22.“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

12、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23.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4.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25.1898年,康有

13、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二、(50分)阅读下列材料26.(15分)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