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有效途1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027060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有效途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有效途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有效途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有效途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有效途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有效途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有效途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有效途径研究的实验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积淀着民族的思想智慧,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浓缩着崇高的道德精神。诵读经典,对于治学修身,熏陶性情,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展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研究,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文化经典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目前,中华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我们应该及时补救。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丰富诵读实践活动,让灿烂的中华文

2、化世代相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第二,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儿童的经典教育,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关系到人文精神的重构,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新课改目标实现。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大量经典过程中激发灵性,增强原创力,让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传统的与现代的统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第三,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

3、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小学生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缺乏文化底蕴,因此,让学生诵读经典,用经典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思想、智慧、人格、情感的基础,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第四,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的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求。营造良好的书香文化,让经典诵读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独特的教科书,成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新的发展点。开展经典诵读,使经典的神韵、意境、声律如春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丰

4、富学校教育的内涵,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不断地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发展。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经典是传统文化中精华的、恒久的,构建了中华文化心理结构的作品。经典诵读不是复古,也不同于古代以经典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典诵读,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文化趣味或思想方式,不是限制个人心智发展的空间,因此经典诵读的目标指向在“趣”(趣味、乐趣),在“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在“思”(思考力、判断力),在“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它的直接目标在三个方面: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2、营造优秀文化氛围,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3、全面提升师生文化

5、素养,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二)研究内容开展经典诵读研究,我们将致力于研究开发阅读资源,拓展诵读的范围,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开辟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诗文,供学生诵读和积累,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将致力于诵读实践的有效性研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感悟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我们将致力于经典诵读的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索在大量接触经典诗文的过程中,通过读、背、表演等方式,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创新等能力的途径和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0个方面:1、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培养研究;2、小学

6、生经典诵读的内容(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篇目)和方法研究;3、小学生经典诵读与师生语文素养提升研究;4、小学生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5、小学生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情感培育研究;6、小学生经典诵读评价的研究。学校课题组围绕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层、分类、分阶段予以落实。三、研究原则与实施策略1、小学生经典诵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不搞“一刀切”。二是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三是激励性原则,开展“诵读小能人”评选、诵读竞赛等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诵

7、读的兴趣与热情。2、小学生经典诵读实施的基本策略。一是内容整合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古代经典、语文教科书及其它相关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兼收并蓄,能够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时间安排策略,不延长学习时间,不增加学习负担,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进行合理安排。三是教学指导策略。正确区分经典诵读与古代蒙文教学方式以及现代语文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将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与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统一起来,构建新的经典诵读方法体系。四是经典诵读行动策略。每日一读。学校每天安排15分钟作为经典诵读时间;每周一课。在课程表中每个年级每周设置一节“经典诵读课”,定期进行诵

8、读指导课的观摩与研讨;每月一查。按照诵读的篇目、诵读要求和评价标准,由课题组牵头,分年级每月进行一次检查,作好记载,并进行分析。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大赛。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运用朗诵、吟唱、表演等不同形式演绎经典,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展示经典诵读成果。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理论指导下开展诵读实践,运用反思、论证、总结、推广多种策略,积累经验,推广成果。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五种方法:1、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2、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吸纳全国各地在经典诵读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

9、过筛选、整理、提炼,寻找新的研究点,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更高的起点,更新的视角。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的不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不断修订实施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寻求现代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之间的联系,探索新形势下课文教学的新途径。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人文素养、道德情感、语言丰富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反思,加深对经典诵读规律性的认识。5、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的每一阶段进行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经验和成果。五、实施步骤课题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注重课题实验的发展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10、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完成研究任务,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4月-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课题论证,课题立项申报,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开展理论方法培训,拟订实验方案,拟订子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标和任务。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3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定经典诵读篇目,编印小学生经典读本。按学期开展实验工作,每学期确立2个专题作为主攻方向,按照“拟订计划修订目标开展诵读实践活动中期督导反馈评估实践跟进学期总结”的流程抓落实。以子课题组为“研究单元”,加强子课题组间的协作,每学期举行3次研讨会,举办2次不同形式的经典诵

11、读竞赛活动。每学期编辑一本成果集。积极参加各级研讨活动,定期向省市课题组作研究汇报,提交研究成果。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4月-5月)编辑出版经典诵读读本,撰写结题报告,编印成果集,做好结题工作。六、成果形式1、在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殿堂,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学生不仅会记住若干的名篇佳作,每学期至少读懂本名著,写好一本读书笔记,还能理解与应用在日常中所学到的经典诵读内容。同时在老师有效方法的引导下,还会把融会在经典诗文、名著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学习方法、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并演化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研究报告3、研究成果集(优秀论文、优质案例、精典诵读实录)4、学生获奖成果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